第562章 沙俄内乱,赵构战和不定首鼠两端,岳飞的绝佳机会来了 (第1/4页)
张石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沙俄的问题,就出在了那位叶卡捷琳娜一世女皇身上。
她的出身非常卑微,只不过是一个立陶宛的农民之女。
她在一次战争中被俄罗斯军队俘虏,随后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彼得大帝的女人,并成为了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
由于彼得大帝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作为皇后以及俄罗斯副王的叶卡捷琳娜趁机和大臣缅什科夫合作发动了一场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叶卡捷琳娜登基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而沙皇俄国的实际行政权落到了缅什科夫手中。
过去这段时间的大清和沙俄之间的谈判,实际上是由缅什科夫主导的。
叶卡捷琳娜一世先尝试了一下收回权力,但作为一个农民女儿的她的确缺乏相应的能力,几个月下来碰了一鼻子灰。
于是她就沉迷于美色,不,应该说是男色之中。
一个很少被人注意到的事实是,不是只有男性纵欲才会短命,女性纵欲一样也是会短命的!
才纵欲几个月的时间,这位纵欲过度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女皇陛下身体就彻底搞垮了,患上了极为严重的心脏病。
然后,这位总计在位不过一年时间的女皇陛下就死了。
临死前,叶卡捷琳娜一世原本打算让亲女儿伊丽莎白继位,但缅什科夫却担心伊丽莎白继位后对己不利。
于是缅什科夫就哄骗因为重病已经神志不清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册立彼得大帝一世和前妻的孙子(儿子已死)为新的沙皇。
这位沙皇也就是彼得二世。
彼得二世并没有什么根基,朝政大权依旧掌控在缅什科夫手中。
皇位的更替必然会带来朝堂一定程度的动荡,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所以此刻掌管朝政的缅什科夫急切地需要稳定住外部局势,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和任何外国发动战争。
早在得知叶卡捷琳娜一世病重而且病情无法挽回的时候,缅什科夫就已经派人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大清京师,要求托尔斯泰伯爵必须稳住大清,割让整个布里亚特也都可以接受。
所以托尔斯泰才会在几天装模作样的考虑过后赶紧入宫求见。
他也害怕大清得知沙俄皇位更替之后生出更强烈的野心,比如——土尔扈特蒙古,或者西伯利亚其他沙俄领土。
眼下见康熙做出承诺,托尔斯泰也就松了一口气。
在大清也有一段时间了,托尔斯泰伯爵已经搞清楚了华夏皇帝的本色。
华夏的皇帝们可不像西方的国王、诸侯一样,喜欢把说过的话当厕纸。
华夏皇帝,讲究的是金口玉言,绝无更改!
既然康熙已经答应了沙俄的求和,那么接下来纵然双方会在小细节上有一些争执,但和平的大方向是不会变动了。
这一刻,托尔斯泰伯爵由衷地敬重起东方大国的先辈们。
信守承诺,才是一个真正出色的文明啊!
带着这样的感慨以及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托尔斯泰向康熙告辞,离开了紫禁城。
等托尔斯泰离开后,康熙皇帝又一次把金幕呈现出来,继续观看上面的内容。
金幕中,赵构正在召集群臣议事。
在听到了金国第六次发兵前来的消息之后,在场的所有大臣们脸色都变了。
大臣们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大阵营。
“陛下,如今形势危急,还请陛下赶紧离开临安,去钱塘江口登船南巡!”
“陛下,不如直接从陆地南巡明州,再见机行事。”
以上这些属于主和派的大臣。
但也同样有主战派的大臣。
如今大宋群臣之首的宰相赵鼎就掷地有声地开口道:
“陛下何须忧虑如今的大宋早就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大宋了。”
“上次兀术侥幸从黄天荡逃生,这一次咱们绝对不会再给这些金人机会。”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三军将士必然士气大振,克敌制胜!”
“啊”赵构听到赵鼎的这番话之后,顿时感觉头皮发麻。
御驾亲征
你开玩笑吧
赵鼎显然早就已经做好了预案,给赵构详细分析了一番。
“陛下,此次金人南来,我们在淮南有韩世忠,在湖北有岳飞。”
“两位大将,足以克敌制胜。”
“陛下一旦北伐,大宋所有精锐云集一处,金国不过几万兵马,剩余的都是伪齐乌合之众。”
“大宋此战必胜无疑啊!”
“若是大宋赢了,陛下就能顺势收复中原和山东。”
“那您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了!”
听着赵鼎的话,赵构也渐渐被说服了。
以前谁来说这种话,赵构是不愿意相信一个字的。
在赵构看来,大宋压根就没有办法和金国军队对抗!
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大宋是真的实打实的击败了金军。
无论是陕西方向的吴玠,湖北方向的岳飞,还是两淮方向的韩世忠,都有过击溃上万金军的战绩。
金军不可战胜的光环,早就已经被粉碎了。
就算是赵构这种害怕金国到骨子里的懦夫,也被赵鼎慷慨激昂的话所激励,于是拍案而起。
“好,朕乃是堂堂大宋皇帝,必须亲征,让这些金贼知道朕的厉害!”
镜头一转,赵构回到后宫之中。
“什么,大家要亲征”(大家、官家都是比较亲近之人对宋朝皇帝的称呼。)
“大家,金人太厉害了,还是不要去了吧。”
“官家难道不怕重演当年靖康吗”
听着一群太监和嫔妃七嘴八舌的劝告,赵构的信心开始打鼓。
“呃,好像是这么一回事。这样吧,派人去告诉赵鼎,亲征这种事情还是算了。”
第二天,赵鼎又来见赵构。
“陛下,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不能错过啊!”
……
赵构露出意动的表情,连连点头。
“爱卿说得对,朕决定了,还是亲征吧。”
……
回到宫殿的赵构在一片劝说声中陷入迟疑。
“好像亲征是太危险了,算了,还是不去了。”
【赵鼎多次劝说赵构亲征,然而赵构每次口头答应,随后就很快反悔。】
【终于,赵鼎发现了不对。】
在宰相府中,赵鼎宴请了几位宫中的大太监。
这位大宋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举起酒杯,满面笑容地对着面前的大太监们开口道:
“诸位请相信老夫,这一次亲征陛下绝对没有任何的危险。”
“而且诸位请想,如果诸位在这件事情上站在朝廷这一边,今后朝廷之中文武百官哪个敢不尊敬诸位呢”
“我赵鼎也在这里承诺,若是将来诸位有事情需要帮忙,我赵鼎绝对不说二话!”
几名大太监对视一眼,露出笑容,同时拿起了酒杯。
“赵相公说这种见外话做什么大家都是帮陛下做事的,哪里需要这么客气”
“我等虽然是个阉人,但也是心系国家的,赵相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等肯定是不会不识抬举的嘛。”
“好说好说,都好说!”
又一天。
赵构回到了后宫。
几名大太监围了上来,嘘寒问暖。
赵构习惯性地开口道:
“赵鼎又要朕亲征了,这……”
短暂的静默之后,几名大太监有先有后地开口了。
“亲征好啊,大家!”
“大家,这是您名垂青史的最好机会啊。”
“大家,咱们也不需要打到燕云去,若是有机会回汴京也很好啊。”
赵构惊讶地看着面前的几名大太监。
这几个平日里疯狂反对亲征的家伙,今天竟然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