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爱煞英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来这三人都有可能是御木孝太的接触对象。
龙昊继续说道:“鄂璧此前提出《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冉和同则公开发表《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蔡鸿振更是表示他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看来这三人都是非常推崇易学。
如此看来龙昊的调查没有问题,这三人确实谁都不能排除。
朱越开口问道:“这三人的资料呢”
“鄂璧是当代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担任过大学的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后来退下来担任了正协委员参加会议,也有很多着作,现在多是被各学校请去讲公开课之类的,没有工作在身上。”龙昊将鄂璧的资料说出来。
上口亜希子听完资料说道:“这人看起来是学术很深的人,却对《易经》如此推崇。”
“《易经》也是学术。”虽然朱越也不懂,但是在上口亜希子面前,肯定是要维护的。
“冉和同呢”宋书堂问道。
“冉和同是教育家、国学大师,而且师从武术泰斗,早年是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后考入军校,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员,之后多校讲课,现在是大学内的教授。”
不等众人提问,龙昊开始讲述最后一位说道:“蔡鸿振现代作家、历史学家,早年在日本留学后前去西方学习,出版过不少作品,有关《易经》方面的着作早年出版不少,后来因为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等言论,导致他受到了一些不明所以之人的诋毁,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却没有放弃对《易经》的研究,现在在出版社工作是主编。”
听完三人的资料。
朱越说道:“目前看来三人都是没有办法排除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三人都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御木孝太的身影。”
因为御木孝太潜入山城已经很长时间。
甚至于还在雄鹰小组之前。
只是情报科为了处理雄鹰小组的事情,一直没有时间调查。
那么御木孝太如此情况之下,很有可能已经利用这个身份开始潜伏,因此这三人都要接触。
龙昊问道:“是直接联系他们询问他们这段时间,有没有接触过什么新的人,还是说暗中调查”
“暗中调查肯定有遗漏。”上口亜希子说道。
你暗中调查很难调查清楚,他们究竟接触过什么人。
这个问题只有他们自己是最清楚的。
所以直接询问比较好。
毕竟你说御木孝太已经和他们接触过,现在就是找御木孝太的蛛丝马迹,直接问没有什么问题。
抓紧时间才是关键。
对于上口亜希子的话,朱越认为有道理。
没必要暗中调查。
“先从谁开始”龙昊问道。
“鄂璧虽然没有工作在身,但也住在学校附近,冉和同学校教授也在学校附近居住,蔡鸿振在的出版社在市区内,明日先见蔡鸿振,后去学校找鄂璧与冉和同,一天之间之内将消息调查清楚。”朱越做出决定。
“我要去吗”上口亜希子问道。
她虽然被安排可以参与调查日谍。
但具体如何参与还需要朱越安排,就比如这一次去调查鄂璧三人,她能不能同行要看朱越的意思。
想了片刻朱越说道:“你一起。”
“谢谢组长。”上口亜希子说道。
其实让她跟着也是想要多一种可能。
看上口亜希子是否能发现一些端倪。
毕竟抓捕日谍,能利用的一定都要利用。
朱越也不是多么死板的人。
今夜各自回去休息,宋书堂躺在床上也在回忆三人的资料。
如果自己是御木孝太会更加倾向和谁接触呢
三人的研究方向宋书堂在资料上看到了,只是御木孝太的研究方向你不知道,而且虽然了解到了研究方向,只是他一知半解。
甚至于是完全不解。
对于这方面宋书堂涉猎的非常少。
正如上口亜希子所说一样,他们从事情报工作,多数都是接受正规的培训。
那么被科学影响更大。
例如御木孝太这样喜欢这些东西的,确实是少数。
而且学习技能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研究这些起不到帮助。
你说在情报工作中,自己给自己算卦。
趋利避害
那不是开玩笑吗。
在情报工作中依靠直觉都会被骂,更加不要说这些了。
既然如此宋书堂也不去想了,明日调查之后再说。
一早在情报科集合。
朱越、宋书堂、龙昊加上上口亜希子三人,直接去出版社找蔡鸿振。
上口亜希子今日略微乔装打扮,不显美艳。
四人来至出版社也担心打草惊蛇给御木孝太提醒。
故而让龙昊前去将蔡鸿振约出来。
蔡鸿振很奇怪谁要见自己。
但还是跟随一同来到距离出版社不远的茶楼。
进入包间看到朱越等人。
朱越当即表明身份。
表明身份可以方便蔡鸿振的配合,更加可以让他选择说真话,且将各种细节都表明。
得知朱越等人身份。
蔡鸿振很好奇,他们找自己做什么
至于客套寒暄今日直接省却,毕竟专业方面的东西,你也很难和对方寒暄。
“蔡先生请坐。”
“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想要和蔡先生打听一些事情。”
“问吧。”
既然是军统局的人,蔡鸿振没有理由不配合。
“听说蔡先生对易学有很深的研究”
“不值一提。”
“蔡先生谦虚,这是大家公认的。”
“不过是一些糟粕残余。”
“蔡先生当真这样想”宋书堂出言问道。
怎么可能是糟粕残余!
蔡鸿振无非是想到了自己此前的一些遭遇罢了。
可是你让他真的去承认,他果然是说不出口。
面对宋书堂的问题,只能转而问道:“你们究竟想要问什么”
“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人,和蔡先生你聊过有关易学方面的内容呢”
“很多。”
对易学感兴趣的人其实不少。
“新人呢”
“新人”
“就是此前蔡先生不认识的人,没有见过面的人。”
听到这个问题蔡鸿振开始回忆起来。
“有两个。”
“两个”
“对。”
蔡鸿振很肯定。
对于易学他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所以和人讨论易学交流易学,他都记得很清楚。
因此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回答的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