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是进是退,曹操的抉择
引力红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权见过孙乾以后。 再见邓芝。 虚情假意地约定三家同盟,共抗曹操。 当然,这份虚情假意,最终也可能变为真情实意,只看刘备与曹操,在襄樊的战果如何。 所以,接下来的焦点,大半在曹操身上。 …… 要说曹操,近来他有喜有忧。 喜的是大破马超,平定关中之地。 忧的是两次救援樊城未果,于禁被擒,徐晃身死。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率大军出征,亲自前往樊城,再救曹仁。 结果,大军行进至宛城,又有噩耗传来。 樊城已被攻破,曹仁死于乱军之中。 …… 这个坏消息,对整个曹操势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在曹操阵营中的地位,远非于禁徐晃可比。 曹仁的死,不仅让曹操失去一员得力干将,更对曹军上下的信心,打击极大。 很多人都觉得,复夺襄樊无望。 迁都相避的声音,再一次变大。 曹仁之死。 令曹操心痛欲绝。 心痛之外,曹操还面临抉择。 这就是,当前的大军,何去何从 是继续向前,夺回襄樊,为曹仁报仇,还是就此撤退,从长计议。 曹操召集谋臣武将,一同商议此事。 …… 大帐之中。 文武分列两行,曹操坐于正中。 接连痛失大将,令曹操备受打击,此时的曹操有些憔悴。 再仔细看,曹操两鬓的发丝,也白了许多。 “刘备猖狂,子孝为之所害,此仇必报!”曹操先开口说道。 曹操说完,下边的武将们都激动起来。 大家叫嚷着,杀到荆州,为死去的曹仁徐晃等人,报仇雪恨。 不过,文臣这边,却很平静。 曹操的几大谋士,无人说话。 大帐内,喊打喊杀的声音持续了很久,才慢慢平静下来。 这时,曹操又说:“这仗非同小可,要怎么打众位讲上一讲。” 说着,曹操看向谋士一边,他的目光停留在荀攸、程昱和贾诩身上。 荀攸左右看看,似乎没人愿意最先开口。 于是荀攸慢慢上前几步,来到大帐中央。 “丞相,要我说嘛,此时不便用兵,应该退回许昌,再作计议。” 荀攸话音刚落,一人便站出来,大声地呵斥荀攸。 “荀攸,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大哥的仇,难道不管了吗” 说话的人是曹洪,他一身孝服,对着荀攸,怒目而视。 荀攸赶紧解释说:“曹子孝之仇,当然要报,只是当下绝非良机。” “报仇雪恨,还讲什么良机” 曹洪根本不听荀攸的话,荀攸顿感与曹洪讲不出道理。 索性,荀攸转过身来,面向曹操又说。 “丞相,若樊城尚在,我大军直达城下,里应外合,可以取胜。但此时樊城已失,荆州又有水军之利,彼固守不出的话,我军极难取胜。” 程昱同荀攸的看法一致。 程昱此时也走上前来,开口说道:“丞相,公达言之有理,我军刚刚从关中而回,甚是疲惫,不如休整半年,明年春来,再取襄樊不迟。” 荀攸和程昱,都是曹操身边的顶级谋士。 他们对当前战事的观点,与孔明庞统差不多。 说到底,在没有水军配合的前提下,曹操很难打破樊城,更不要说汉水对面的襄阳了。 单单从战略层面考虑,这一战,曹军不应该打。 早早撤兵,才是上策。 曹操这样的人物,当然明白这种观点是对的。 但是,很多决定,也不能只考虑战略层面。 曹仁作为曹氏宗族的代表人物,如果曹操不能为之报仇。 一来,难安曹家众将之心。 二来,也有失曹操的个人威望。 曹操一时,难以决断。 …… 曹操不表明态度,争论就不可能停止。 程昱也说应当退兵,大将夏侯渊又出来反对。 曹家的后辈,曹真曹休也站到曹洪身边,一同批驳荀攸和程昱的观点。 大帐之中,众人争吵不休,场面有些失控。 “够了!” 曹操终于忍不住,大喝了一声。 众人这才都闭起嘴来,不再说话。 然后,大帐中的人,全都看向曹操,看曹操怎么说。 不过,曹操并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他注意到贾诩一直没有言语。 贾诩被人称为算无遗策,这种时候,他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见解。 曹操便开口问贾诩。 “文和,你来说说,此时应当进,还是应当退” 贾诩被点了名,只能站出来说话。 “丞相,若让我说,曹子孝之仇,不可不报,大军行至此处,也不好退回,还是应当进兵樊城。” 贾诩站队在曹家武将一边。 曹洪马上硬气起来,他一副耀武扬威的架势,站在大帐中央。 荀攸和程昱,则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贾诩。 贾诩的态度,让赞成进兵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曹操也就顺势决定,继续行进,大军开赴樊城。 …… 计议已定,众人各自散去。 荀攸和程昱跟在贾诩后边,不停地埋怨贾诩。 荀攸说:“文和,你劝丞相进兵,难道你认为樊城可取” 贾诩笑了笑说:“樊城当然不可取。” “那你还劝丞相进兵你只为迎合曹家之人”荀攸追问道。 贾诩摆摆手说:“这是哪里话我劝丞相进兵,可全是为丞相着想。” 进兵明明不是最合理的决定,却又说是为曹操着想 贾诩的话,把荀攸和程昱都搞糊涂了。 贾诩也不再理会两人。 而是拂袖而去。 走出几步后,贾诩又幽幽地说了一句。 “许昌!许昌那些汉室旧臣,不知道有多少,在等着看丞相的笑话,此时不战而退,丞相还如何服众” 贾诩就是这样,他看问题的角度,往往与众人不同。 在贾诩眼中。 樊城一定要去。 别管打不打得下来,就是在樊城城下闲住,也要住上一段时间。 等找到完美的退兵理由,才能退兵。 …… 于是,曹操大军,继续朝着樊城进发,一直行进到离城十里的地方,才屯扎下来。 与此同时。 刘备也从汉中来到樊城。 刘备入樊城后,众将迎接。 接着,刘备又问守成之计,庞统也早有谋划,一切部署,都令刘备非常满意。 最后,刘备又问。 “云长擒获的敌将于禁,现在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