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北伐,谁是敌?谁是友?
引力红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备把孔明、庞统和法正三人聚在一起,商讨北伐事宜。 孔明说,开战之前,还有一方势力,可能成为帮手,千万不要忘记。 刘备问:“军师所指何人” 孔明、庞统和法正三人齐声答道。 “公孙康!” …… 公孙康是公孙度的儿子。 公孙度则是汉末群雄割据时的一方势力,据有辽东。 公孙度死后,公孙康继承公孙度的辽东基业,并在曹操平灭袁氏之时,迫于压力,归顺曹操。 所以此时,辽东名义上是曹操的地盘。 但这仅仅是名义上。 实际上,辽东还是公孙康说了算,辽东偏远,曹操对辽东也是鞭长莫及。 只要公孙康不造反,曹操也懒得理公孙康。 现在刘备准备北伐曹操,如果能争取公孙康反叛曹操,则刘备的胜算,就又多了一分。 …… 听到公孙康的名字后,刘备点了点头,“不错,若是公孙康能一同起兵的话,则对曹操是一种掣肘。” 想了想,刘备又有些担心地问:“只是,公孙康敢公然反叛曹操吗” 面对刘备的问题,庞统肯定的答道。 “主公勿虑,公孙康不是安分之人,他与孙权通过海路来往不断,早有反意,只要主公派出使臣,许诺好处,公孙康必反。” 庞统说完,法正和孔明也表达同样的观点。 公孙康作为北伐曹操的第一个帮手,被确定下来。 …… 然后,法正又说:“主公一直与益州盟好,刘季玉可为第二个帮手。” 对此,刘备也很确信。 这几年,刘璋势力早已被刘备所拿捏。 在刘璋的许可下,孟达法正已正式改换门庭,投身刘备帐下,张松等一众身在益州,心系刘备的人也很多。 北伐之时,请刘璋出兵助阵的话,刘璋百分百会答应。 于是,刘备对法正说:“孝直,益州的事,就有劳你了。” 法正也成竹在胸地说:“主公尽管放心。” …… 接着,庞统指着西北方向说道。 “马孟起在羌人之中颇有威望,请他修书至羌地,羌王迷当可成为我们第三个帮手。” 确实,有马超在,请羌人为帮忙也不难。 刘备也伸出三根手指,确认前边提到的三个帮手。 随后,刘备又伸出第四根手指,他面带难色地说:“还有孙权,待我北伐之时,你们说他是敌是友” 吕蒙之死以后,孙权与刘备修复了关系,孙刘两家表面上还是同盟。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出于共同抵抗曹操的需要。 背地里,两家相互提防,都不信任对方。 孙权,是刘备复兴汉室路上,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如何应对孙权,如果不想好策略,北伐则不能成功。 听刘备提到孙权,庞统分析道。 “孙权初可为友,请江东出兵合肥,策应我们北伐的话,孙权肯定会答应。” 停了一下,庞统皱了皱眉又说:“不过,倘若我们进兵顺利,曹操势危之时,孙权就倒戈相向。” 法正也跟着说。 “强则有敌,弱则有友。” …… 法正简单的一句话,八个字,道出了三国时代,三家关系的本质。 历史上,三国时代之所以能相持很多年,就是三角形的稳固原理。 三方之中。 永远是两个弱小方合作。 共同对抗强大的一方。 曹操强大的时候,孙刘之间就算有短时的冲突,也能很快放下恩怨,合作御敌。 将来刘备若强大起来,也要面对曹操和孙权两家。 这也是孔明要建新式炮船的原因。 因为,刘备如果想统一天下,终究会与孙权有一场水军大决战。 …… 庞统和法正对孙权的分析,严重打击了刘备的北伐信心。 刘备一时间愁眉紧皱,沉默不语。 孔明看到刘备这副样子,上前宽慰刘备道:“主公不必担忧,我有一计,可令孙权不轻举妄动。” 刘备听孔明这样说,马上眼前一亮。 “军师有何妙计,快请讲来!” 庞统和法正也转头盯着孔明,等着听孔明的计策是什么。 孔明则摇摇羽扇说:“用调虎离山之计,将孙权的主力战船骗离江东,没有大船,孙权就没法对荆州进兵。” 刘备立即追问:“那如何才能将孙权的主力战船骗离江东呢” …… 孔明没有立即回答刘备,他先是笑了笑。 接着,孔明不紧不慢地从袖中取出一块绢布,并将绢布放在刘备面前的书案上。 然后,孔明打开绢布,刘备看到布上画着一幅地图。 不对,准确地说,应当是一幅海图。 “主公请看,东边的大海之中,有一大岛,名叫‘台湾’……” 孔明一边说,一边用扇柄,在图上指着。 “孙权早就听说此岛,想据为己有,但苦于没有精确的海图,故未敢轻动。我若将此图送到江东,孙权一定会派大船去找此岛,这不就是调虎离山吗” 孔明这样说,庞统插话道。 “我也有听闻海中有一岛,不过似乎叫作‘夷洲’,‘台湾’这名字未曾听闻。” 记混了古今名称,孔明不由得伸了一舌头。 孔明笑着解释,“对,是叫夷洲来着,不过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岛纳入我大汉的时机已至,正好让孙权去做此事。” 庞统则又说:“茫茫大海,无人知晓此岛的确切方位,孔明又何以画得如此清楚” …… 为什么能把海图画清楚 孔明心说,我可是穿越者,上学时地理成绩好着呢,画个海图算什么 但心中的话,不能对庞统说。 孔明只好故作高深地讲,“我自有道理,士元勿疑。” 接着,孔明又指着海图上,今天菲律宾的位置说道。 “夷洲之南还有吕宋,吕宋之南是棉兰老岛,再向南是婆罗洲,若按此图去寻,我敢保都寻得到。” 在当代,若坐船去一趟东南亚,用不了多久。 但是三国时期,以孙权的航海水平,想航行到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岛,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回不来。 想个办法,将孙权的大船都骗出海,这就是孔明的。 调虎离山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