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华夏粮仓不是梦
河边鹅卵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家春走了,他将返回北塘,要维持北疆供给,还要配合移民司处理移民事务,任务繁多。 柳敬开也走了,返回永宁,执掌一方行政事务。 尽管谁都知道伯力地理位置更为重要,但现实情况,永宁还是整个萨哈连的根基。 那里有所谓真正的城,有锯木厂,有砖厂,有船厂,有开垦出来的农田,有大量汉人移民。 事实证明,土豆红薯黄豆黑麦在黑水两岸种植完全可行,绝大多数蔬菜也没有问题。 伯力就是依靠萝卜土豆腌菜挺过这个漫长冬季的。存储这些玩意,只要地窖挖的足够深,棉被足够厚,完全可以挺过漫长冬季。 而鞑靼人非用不可的茶叶,在黑水其实并非必须,没有也可以。 一个问题令朱老七困惑,为毛水稻同玉米在永宁没有种植成功 临分别前,朱常瀛嘱咐柳敬开,一定要继续试种玉米同水稻! 伯力也平整出几亩地,朱常瀛决定亲自试一试。 两种作物的种子来自好几个地方,每个品种都种植一些。 一个推测,后世在东北普遍种植的玉米可能是后世改良出来的耐寒品种。而大明的玉米引进自墨西哥,那里属于热带。 但水稻,朱常瀛就想不明白,朝鲜那块儿也冷的要命,从朝鲜引进稻种种植就很合理。 是不是因为病虫害或者病菌感染而失败了 这也无法弄清楚,只能继续试验。 今年,又从小日子搞来些稻种,两地种子都要试。 一年不成就试十年,就不信搞不出来。 水稻一旦功成,那三江平原这个大粮仓……能养活的人口简直不敢想象。 看着火炕上的秧苗嫩芽,朱常瀛一脸憧憬。 “定邦,你说有朝一日我们能不能吃上黑水浇灌出来的白米” “……能吧” “将吧字去掉,只要有恒心,此事就一定能办成!” “我看外边温度适宜,也是时候将秧苗移植了,动手吧!” 说干就干,几铺大炕上的秧苗,不只有水稻同玉米,还有土豆红薯西红柿茄子等等。 寨子外,单独开辟出了一片田,表层土壤取自沼泽黑泥,周围密栅栏围住,八分旱田两分水田。 大家伙齐动手,插秧施肥浇水。五亩田,不过三个小时也就干完。 育种插秧这种种植方式,土着从没有见过,都挤过来看热闹。 其他还好,唯独对发酵过的粪肥,土着表示不理解,目瞪口呆,捂住口鼻,满脸嫌弃。 朱常瀛看向巴亚,“你吃不吃狗肉” “吃!” “那狗吃什么” “……” “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需求,沙子干净,但却长不出绿草。中原的农田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耕种,就是因为粪肥。如果不施肥,土地两三年便无法耕种了。” “相比于从屎尿中生长出来的植物,我更在意你们喝生水,乌日的事你还记得么” 想起乌日,巴亚便禁不住后怕以及恶心。 “记得,他拉出好大几条虫子!” “是了,如果不服用乌梅丸,喝猪油,那虫子就会依附在肠子里,吸收人的血气。乌日之前瘦弱肚子大,就是因为没有祛除体内虫子。你现在看看,这孩子多精神。” 巴亚挠挠头,“罕王,我与他们说了多少次了,可没人听啊,大家伙都习惯了这样活着。” 朱常瀛就叹气。 “你自己不以身作则,谁听你的你看看你那大虫牙,三十几岁就没了两颗牙。算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但孩子却不能被耽误了。” “记着,你们人虽然迁走了,但孩子必须来上学。哪个屯子的孩子不来,可是有罚金的。” 开春,逗留伯力的那乃人、乞列迷人陆续离开,整屯整屯的搬迁。 村落大体上沿着黑水或者黑水支流分布。为了安全,皆定居在黑水干流北岸。 他们原本的窝不是地窨子就是桦树皮帐篷,也没什么家具。换个地方定居,对渔猎人也不是什么大事。 最终定居在伯力的,也不过四十几户孤魂野鬼,村屯散了,无处安身。 对于那些离开的,朱老七只一个要求,送孩子来上学,每月逢五上课一天,天天能来则更好。 黑水对岸设有码头,有接有送。 哪个屯子不来,那就罚款加利息。 这就如同地主之于佃户,落到朱老七手里,他们就再也无法逃脱魔掌。 整个冬季,吃喝拉撒都是钱,瀛州不是善堂,不收房租已算仁义,但日常吃穿取用啥的,那都是要记账算钱的。 有皮子就用皮子抵扣,没皮子那就算借款。 借款不收利息,但本金却不能不收回,需慢慢从各村屯皮货交易中抵扣,年底之前结清。 对于萨哈连罕王的大仁大义,各村屯无不感激,这时的人还是很有羞耻心的,知道感恩,不似后世,欠钱的是大爷债主却是孙子。 由此,朱老七也有了不动用威权而控制土着的另一层手段。 不听话,爷就加息! 实话说,绝大多数土着为此而抱怨,心有抵触。 学说官话,读书识字的意义于土着来说太过陌生,那是啥啊,能饱肚子么 更何况,十二三岁的孩子即可视为大半个劳动力,需要承担一部分家庭劳作。 然而抱怨没有用,民意并不代表正确。即便正确,于统治者来说也未必有利。 不推行教育,归化个屁。 这个道理,华夏几千年前就了然于心。 巴亚苦着脸点头。 “我记着了,别的屯子不敢说,但哈鲁温的崽子一定来。” “罕王,那我们走了,鞑靼人来打怎么办伯力的人手太少了。” “此事你也不必担心,过几日便有增援从永宁赶过来。倘若鞑子当真来了,各屯与伯力相距大多在三十里以内,走水路一日可至。有黑水在,谁也奈何不得咱们。” “好!”巴亚捏紧拳头,恨恨道,“如果有鞑子来,请罕王一定要告诉咱,咱不怕跟他们拼命!” 仇恨宣传很有效果,朱老七默默为鞑靼人默哀。 在伯力,几座主要建筑上张贴有宣传画。 画中,鞑靼人是丑陋的劫掠者,手中提着血淋淋的刀子,面相凶狠狰狞。萨哈连人则是英勇的保卫者,有汉人有那乃人有乞列迷人,面目刚毅,目光坚定,护住身后的女人孩子。 也不用文字,只看画面便知谁好谁坏。 这玩意是朱老七从二战宣传战得来的灵感。 有没有效果 小孩子们经常对着鞑靼人画像丢石头,甚至比赛谁丢的更准。 没有办法,树立敌人是凝聚人心的不二法门,成本低见效快药力持久。 乌合之众,脑子里非黑即白,讲道理他也听不懂,只能洗。 这种方法也不是朱老七独创,自古至未来,整个世界的精英阶层一直是这么做的。 普通人没有站到那个高度,便是心里明白也没有用,懂了相当于没懂,最终也只能被裹挟,随波逐流。 可以反抗,但下场会很惨。 其实,在朱老七设想中,最理想的敌人是哥萨克人,也即生活在后世二毛家的那群强盗。 奈何,他们还没来。 放眼周边,也只有女直人同鞑靼人。 鞑靼人一头撞上来,那就是他了。 对于巴亚的复仇烈火,朱常瀛淡淡一笑。 “放心,有你们出手的机会。” “罕王,项将军、巴力卡他们,有消息了么” 提起这个,朱老七也十分糟心,几十人走了便杳无音讯。 道路咸远,交通不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水路通航,接收永宁补给之后,马上便安排三艘船只西进,赶往海兰泡。 算算日子,这也应该到了。 “别急,半月之内便会有消息传回来。” 说这话的时候,朱老七也心中没底,远征队伍究竟遭遇了什么,情况怎么样,谁也不知。 他也不愿去推测,没有意义。 第二日,巴亚带领哈鲁温人告辞离去,他们是最后一波迁居的,去往伯力西十六里处定居。 距离极近,一天能跑几个来回。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背靠大树好乘凉。 又六日,一艘快船自上游来,朱常瀛终于得知海兰泡详细情况。 除了船员口述,还有一份详细报告以及项鹏飞亲笔书信。 看过报告,朱常瀛拆开信件。 两方斗兵,多金城惨败。博穆博果尔不依不饶,屡次挑衅。 二月头,这厮恼羞成怒,集结近六百人攻打海兰泡。 两方交战,敌初战失利,损失十余人之后败退。 当日再战,敌四面攻城,海兰泡人手不足,难以兼顾,东寨门被攻破。 我军引爆两包火药,敌损失惨重,不知所措,惊退。 一日两战,我军伤亡三,精奇里牛录伤亡七,歼敌四十九人。 自此,敌再没有攻寨。 然敌并未死心,打破默认规矩,转而袭击我方狩猎队,截击往来海兰泡人员,至数人死伤。 我方闭门不出,固守至融冰。 综合各路消息,博穆博果尔其人,极有可能与鞑靼人勾结,有称霸达斡尔之野心。 如今,我货物运抵海兰泡,精奇里江两岸村屯俱得实惠,始信巴尔达齐所言为真,有意依附者渐多。 然博穆博果尔占据黑水南岸,阻断我方向黑水以南渗透,且数次派出小队暗中渡河,劫掠往来易货人员。 此贼顽固不化,对我萨哈连敌意甚重,宜及早派兵剪除,否则必为我西进之阻力。 臣以为,海兰泡战略重地当竭力经营,而巴尔达齐实力不足,并不足以同博穆博果尔对抗,是以陷入两难,迁延至今无法返回伯力。 殿下,臣请调一营兵马、三门野战炮与海兰泡。 臣将则机攻多金城,阿萨津,铎陈三寨,誓擒博穆博果尔,献于殿前。 放下书信,朱常瀛陷入沉思。 最终,朱常瀛提笔书信,否决了项鹏飞提议。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当下的伯力,有战斗力的有一头算一头,不超过五百人,哪里有一营人调给他。 按照朱常瀛与杨家春、柳敬开、姚定邦、曹爽商定计划。 一营薛光远部坐镇永宁,防区为庙屯至福山,这一片区称永宁地区。 副团长周鹏举统管军务,同时负责编练永宁地区民团以及牛录。 二营秦宝山部坐镇萨鲁温,防区为忽林至野马河,这一片区称萨鲁温地区。 团参谋许国栋统管军务,同时负责编练该区牛录。 四营郝大贵部从永宁移防至伯力。 如此,伯力便有两营兵力,如果算上朱常瀛的卫队连,这就有了千二主力作战兵力。 只是这般调动,涉及诸多站点,需要从永宁逐步移防换防。 朱常瀛乐观估计,大概要一月时间。 所以项鹏飞只能等,等待郝大贵部抵达伯力,方才有可能出兵增援海兰泡。 给项鹏飞的回信,朱常瀛强调几点。 第一,援兵最快要两月抵达。 第二,先期派舟船支援,保证海兰泡一次可以运输一个排的兵力,包括战马。 第三,要充分发挥骑兵与舟船之利灵活作战,不拘泥于一城一寨得失,零敲碎打,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重点。 五月中旬,郝大贵部终于抵达伯力。 话说四营也不容易,自打来了黑水,便驻扎永宁,开荒训练两不误,却一直没有战马分配也没有参与任何战斗。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若说没有怨气那也不可能。 如今终于可以扔掉锄头奔赴前线,那真是卯足了劲赶路,一点时间也没有耽误。 当然,之所以来的这般快,有沿途据点补给居功至伟。 这位郝大贵长的好大一条,几乎与朱常瀛等高,体型却比朱老七还要壮上一圈,一眼看去就知是个猛人。 见过礼,郝大贵就问,“殿下,要增援团长么我部明日便可出发。” “不急,你部在伯力休整两日再出发也不迟。孤这几日心中不安,隐隐觉着有事发生。” 郝大贵凝眉,“殿下莫非担心鞑子前来报复” “正是,郭尔罗斯部去年屡次吃亏,以鞑子的脾性,没有理由不报复。而且我们的意图已经暴露,如果我是嫩科尔沁首领,必然不会眼看着我们在黑水扩张而无动于衷。” “只是各路探哨均无发现,然而越是这般,孤心中就越发疑虑。” “可是团长那边” “无需担心,已有船队前往支援,有舰炮在,那个博穆博果尔就翻不出浪花来。” 事实证明,朱老七的猜测是对的! 五月十九日,探哨急报。 嫩科尔沁大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