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当时十分难过,不是因为被骂,也不是因为饥饿,事实上还没到中午,心软的母亲就悄悄送了饭过来,尽管经此一事,家中的确已没有多少存粮。
他难过的是,当乡吏凶狠粗暴的赶走家门口的流民时,他居然没有一贯的愤怒。
他竟有一丝窃喜。
年岁渐长,他开始跟随先生读书。比起繁杂冗长的经文,他更喜欢读史。在浩瀚的典籍中,他知道几百年之前,曾有那样一个时代,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朝堂之上皇帝贤明百官刚正,郡县之间官吏和善百姓淳朴,乡无闭门之宅,野无饿殍之民,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仁义礼信,无所不及。
那是一个被称为“汉”的朝代,和现在如出一辙,又千差万别。
那一年,他握着那卷绳子已断了大半的书简,暗暗立下决心:
他想要匡扶汉室。
他想要找回那个遗失在过去的桃源乡。
可随着理想的确立,新的麻烦接踵而至。他想要打败黄巾军解救百姓,真到了贼寇老巢,看到的却是和流民一样饥肠辘辘的妇孺;他想要拜官为将肃清贪官污吏,可倘若不先向乡中所谓的大儒低头送礼,没有良好的乡评的他,连小小的一个亭长都当不上。他想要救更多的人,就要对眼前的暴行闭嘴,对眼前快要饿死的人视而不见,要去牺牲一个又一个本无辜的人。
“世事总是如此。”刘禅懵懂又老成的插了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什么事情都会有牺牲。”
那时的他身边充斥着的是同样的话。为了救一百个人,牺牲一个人或许还心存犹豫,那一千人,一万人,使整个天下回归太平……筹码越加越大,那个被杀死的人无辜与否,自然显得越来越不重要。
“可如果为了能够到达天下太平,无视甚至残害眼前困苦的百姓,那所谓“太平”,究竟是什么呢”
每个人,每件事都告诉他,只有鲜血铺路才可得万世太平。可无论如何,他都无法将活生生的人视为筹码,都无法为了大局牺牲无辜。没有多余的缘由,找不到更高尚的借口,痴傻天真,妇人之仁,可他就是做不到。
他不忍。
痴心妄想的结果自然就是四处碰壁,奔波半生却髀肉渐生一事无成。唯一不幸中的万幸,便是他不必在这条路上独行。兄弟愿意认同他,支持他,抛弃家财,抛弃厚禄,沉沉浮浮,仍不言弃。后来,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人,执起他的手,告诉他所谓的桃源乡,并非遥不可及。因为他们,就算被打的灰头土脸,丢盔卸甲,他也从未动摇过心中的信念。
欲为不杀一无辜而救天下者。
总有一日,无需以鲜血浇灌,仍可见桃之夭夭。
说到此处,刘备却突然停了下来,眉眼间染上几分不可名状的思绪。忽然,他感到手上一暖,侧头望去,见诸葛亮不知何时也坐到了他身侧,用手覆住他冰凉的手背。
“后来呢”见刘备迟迟不肯说话,刘禅忍不住问道。
“后来,他才知道这条路,远比他以为的还要难走。”
他可以为了保护百姓放弃城池土地,也可以为了救助流民而被敌人像丧家之犬一样驱赶。他以为付出的代价无非是自己的荣辱或者性命,而为了找寻到那处桃源,他始终无怨无悔。
直到他的兄弟,一个接一个死于非命。
原来,真正的代价,不是他的命,而是别人的命。
在兄弟身死的那个雨天,他骑着马在入蜀的山路上一遍一遍的质问自己,他所坚持的原则是不是真的那么珍贵,足以让那么多人为他而死。他不愿牺牲一个无辜者的性命,为什么又能愿意坐视其余百人、千人、万人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而最诛心之处,是之前回回这样自问时,他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可这一次,当自己的兄弟也因此丧命之后,他居然有了迟疑。
如果他早一点放弃那天真的想法,是不是他们就不会死
那他之前能够一次次的坚持,是不是只是因为,死的百人、千人和他并无真正的关系他是真的在践行仁义之道,还是只不过是成全自己的伪善
他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一丝窃喜,只是本该随之而来的难过,瞬间被更强烈的恨意点燃。
于是,不可磨灭的仇恨与偶然涌起的怀疑交织成了他之后十年的全部光阴。他急功近利的压榨一州之民力,集成了军队重启战火,想要为兄弟、为过去所受的全部屈辱复仇。
最后,却是大火千里,功业成空。
因为坚守仁义,他失去了自己的兄弟;又因为放任仇恨,他害死了数以万计的百姓。
“为善不易。”他最后下结论道,“不易之处,不仅在于世道险恶,更在于你无法永远停止对自己的拷问。如果你认同为了大局可以牺牲无辜,自然可以杀伐决断;如果你无意管正邪是非,只为了兄弟义气,同样可以快意恩仇。但倘若你既想要天下太平,又无法对眼前的生命坐视不理,那你就永远无法那么快做出决定。你必须要面对更大的风险,更多人的指责,更多的自我怀疑,而最后,仍求不得两全。”
刘禅有些困惑。用一辈子磨砺出的沧桑,对于年轻人总是十分难懂。
他想问,既然如此困难,既然到头来不仅失去一切还不被任何人感谢,为什么还要当这样的傻子。
可话到了嘴边,却转了个弯:
“那究竟该如何做”
他感觉到了父亲温和中带着几分萧瑟,因此不忍细问。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道,“世间诸般仁善,皆始于不忍之心,不忍稚子坠井,不忍老幼无依,不忍生灵涂炭。行眼前之善,弃眼前之恶,方能不将牺牲无辜当作理所当然,方能始终保有不忍之心,从而行不忍之政,泽慧天下百姓。”
“这很难,可能还很蠢。”他揉了揉刘禅的头,“但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做到。”
这一次,刘禅没有机会再说什么。赵云将军走到了他的身边,牵起他的手,告诉他需要留父亲与诸葛先生单独呆一会儿。
“我这算不算是死心不改”等刘禅走开后,刘备侧头看着诸葛亮笑问道,“明明吃了那么多苦头,到最后居然还让自己儿子痴心妄想。”
“似乎是的。”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真的点了点头。他的眉目弯弯,唇角高扬,“但主公最后能说这些,亮很高兴,真的很高兴。”
“去兵,去食,不可去信。百姓啊,既可能为了一袋米杀人,也可能为了陌生人的信任赴汤蹈火。他们所希望的,不仅仅是活着。”他道,“所以,至少在益州,据亮所知,百姓可能会害怕,会抱怨,但从没有一人真的恨过主公。”
就像甘愿舍弃妻子田宅的程畿,就像无数在猇亭为护送刘备离开的益州子弟。
“谁都想做一场梦啊。”
当诸葛亮笑着轻叹出这句话时,在他眼中,刘备仿佛看见了万千星辰。
“是你给了我们这场梦。”
风吹起衣袂,又落回远处。
“但如果它只可能是一场梦,”良久之后,刘备开口道,“孔明,毁掉它吧。”
诸葛亮眼中的笑意瞬间变成了惊诧。
“如果阿斗如我所说继续走了这条路,或者他做了别的什么,却让益州的情况越来越糟……孔明,你便取而代之。和江东的关系也好,如何取舍牺牲也好,你一定能比我、比阿斗做的更好。”
“亮绝不会——”
他抬手止住诸葛亮的话。
那极北之地的星星,已然冷却了灿烂,开始陨落。
“永远不要为虚幻的东西牺牲活生生的人。”
“哪怕那名为——“仁义”。”
又是良久之后,他如愿在风中听到了答案。
“我是不是太过任性了。”
这一刻,刘备似乎抛开了一切,向后仰躺到地上。
“去隆中见你也好,这次决定出兵也好。我总是这样,执着的莫名其妙,总是感情用事,全靠你替我收拾烂摊子。现在还想将这一切都压到你的肩上……之后的益州,定然是一团乱麻。”
“翼德说的没错,我就不该去隆中扰了你的清梦。”
“可果然,还是想见到啊。”
“那处,我在隆中见到的桃源……”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沉入亘久的长夜。
当流星的绚烂点燃天空时,诸葛亮附耳上前,听到了最后一句呢喃。也是这声呢喃,成就了此后半生的赴汤蹈火。
“孔明,让这场梦成真吧。”
————————————————————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刘备薨于白帝,诸葛亮奉少主刘禅继益州牧。南中四郡皆叛。
同月,汉廷下令重勘各州边界,以荆州江夏以东入辖扬州。吴侯上表称贺,援引禹定九州之功。与此同时,江东诸军退居江夏,王师继续驻守荆州,直到来年新春,朝廷所派荆州牧赴任。
一切,终于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落下了帷幕。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大雪。
呼,终于送完便当了。
下一章完结。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若有来生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若有来生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皎皎 50瓶;将折月 30瓶;么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