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2/2页)
宁雁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日久了,雁洲就从初始只有水雁落足的小洲头,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镇,转而又化作一座城池,因其繁华,又毗邻京城,渐渐传出了“小雁京”之名。
青帘通往雁洲的河流,是定古河的支流之一。直接以方位命其名,称为“南河”。
南河两岸风色秀丽,四时之景各有不同,尽皆可观。
但再好看的景色,深更半夜也是难以欣赏得到的。
水面夜风大,带着凛意。
郁容立于船首,澹薄的衣衫有些保不住暖了,风迎头吹来,让他不自觉地打了个冷战。
“进去里面坐呀,小郁大夫,晚夜里水上冷得很,可别冻着了。”老里长的侄子热切地招呼着,顺手撩起了乌篷的帘子。
郁容没推拒其好意,道了句谢,先一步进了舱内,转头看向还在外面的人:“林三哥也快请进吧”
“哎,马上就来!”
“林三哥”应了声,扬头冲在乌篷船尾摇浆的船家喊话:“划快些啊,我们要赶鬼市子。”
雁洲的“鬼市子”一旬才有一次,三更起、五更散。纵是水路更近,时间也很赶。
行船经验丰富的船家,仍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他与两名水手轮流划桨,保证舟船全速行进,四更天准能到达雁洲码头。
这是“林三哥”告诉郁容的。
郁容倒不十分在意是否赶得及,虽然对神神秘秘的“鬼市子”有一定的好奇,却并不强求,能赶得上、见识一下自然挺好,错过了也没大要紧——否则只要他提前一晚进城,就不必担心来不来得及的问题了——十天一回的“鬼市子”,总归有机会见识到的。
这样想着,郁容也不会打断“林三哥”的聊兴,听他眉飞色舞地说着“鬼市子”的见闻,神态十分专注,不时地点头附和着,间或穿插一些不甚了解的问题。
倒真开了一些眼界,让他停留在表层的对旻国民情风俗的认知,稍加变得深刻了些许。
不得不说,这“林三哥”不仅能说会道,眼界挺广,看样子还掌握了一些信息渠道,本人对方方面面的或多或少懂得一点,商业嗅觉相当敏感,挺适合做生意。
“林三哥”知道了郁容的想法,显得挺高兴的,直说他在牙行做活,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自己做生意。只不过一开始年龄太小,对行商又一窍不通,才托了关系进牙行当了学徒。
现在的年龄其实也不大,刚满十九,乳名为“林”,在家行三,因而比他小两岁的郁容才会喊“林三哥”。
当然,与现代不同,十九岁的林三哥,无论在家人或者外人看来,都该是能当家的汉子了。
事实也是如此。现而今还在牙行做活儿的林三哥,已不再仅仅是个小跑腿儿了,而是能独立理事、官方许可的牙侩了。
提到牙侩、牙人,他们可只是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实际上,旻国的律法已废止了人口的买卖,若被查到有私自买卖人口行为的,必然得吃好一通刑罚的。
于是,除了一些获罪被贬的贱籍外,有权或有钱的人家想找人服侍,一般会通过牙侩雇佣些人力。可不能说这些人是奴仆,小厮、女使都只是“合同工”——至少,在明文规定上是这样的,至于私底下或者暗中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牙侩也不光是给雇工的双方牵线搭桥的。
商人做生意,总有些不便的时候,这个时候牙侩出现了。牙侩就是中间人,更形象地说,应是买卖经纪人——这个“买卖”是涵盖了一切可定义的“买卖”。
随着旻国的经济日益繁华,大批人投入牙侩事业。官营与民间的“牙行”俨然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对郁容来说,结识林三哥的时机太巧了。
哪怕对方不是老里长的侄子,只要遇上了,他也会试探着与其接触一番,若是其人品可信,又有一定的能力,与其建立稳定的联系就十分可行了。
毕竟,他有副职业“行商”在身,纵使副业的任务要求不太苛刻,但既然选定了职业,甚至关联到系统商城的交易情况,理当好好经营一番,如此才不至于浪费系统这一有力的“金手指”。
可他到底是个大夫,不提自己有没有做生意的天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系统商城里的交易必须由本人操作,这个没办法,好在现实里“行商”,并非每一笔交易都必须由本人亲自完成的。
这时就可以考虑,找个“经纪人”了。
作为一名医者,对“行商”的构想免不了与医药行业有关。
由于时代因素,这里的医户可不像现代那样细分专业什么的。而系统对主职业的升级要求又设定地相当严苛,本非药剂专业的郁容,现在是“全面发展”,通过对系统给的药典的深入学习,对制药制剂很有一些深刻体悟。
决定了要“卖药”,只待新家建好,就付诸实践。让人的担忧是,这个时代没条件规模化地生产药剂,就算利用系统,顶多搞个私人作坊……毕竟系统提供的很多东西是不能放在明面上的。
有问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尚且连个窝都没有的郁容,心里安稳得很,一点儿也不着急——事情总得一件件地做,反正系统任务又跑不了,日子长得很,按部就班来吧。
“……在鬼市子买东西一定要仔细,里面有许多假货。”林三哥还在说鬼市子的事,“尤其是一个叫程三儿的,小郁大夫得留心,他可是做假的行家。”
郁容不解:“官府不管吗”
林三哥笑了:“要是官府能管得着,还叫什么鬼市子。牛鬼蛇神,装神弄鬼,所以才叫鬼市子。”
“不是因为‘半夜而合、鸡鸣则散’,神出鬼没的,才被称为‘鬼市子’吗”
“小郁大夫晓不晓得什么是‘活见鬼’”
大半夜的,风吹得帘子呼啦啦地响,用作照明的灯笼也被刮得摇摇摆摆的。光线昏晦,忽明忽暗的,平添一种鬼魅的气氛。
郁容感觉后背有些冷飕飕的:“难不成真有人活见鬼了”
——他不怕鬼,真的。
“兰花变野草,金银成铜铁,上等的丝绸转眼成了裱纸,可不就活见鬼了吗!”
郁容恍然,就是买东西遇到了骗局嘛,说什么活见鬼,怪渗人的。
“鬼市子上最容易遇到‘活见鬼’。”
“可还是有很多人会赶鬼市子吧”
林三哥点头道:“鬼市子上有不少好东西,就是考眼力,眼力好的搞不好就能‘捡漏’。”
“原来如此……”郁容了然,转而又问,“鬼市子里都有什么好东西”
“什么都有。”
郁容有些疑虑:“这么厉害……那那些好东西都是从哪儿来的”
林三哥笑而不答。郁容先是奇怪,缓了一拍,陡然明了对方意味深长的表情下隐藏着的是什么信息。
——所以,“好东西”的来源是有问题的吧具体是什么问题……不言而喻。
郁容有些发窘:跟这个时代的“同龄人”相比,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在两人交谈时,船行了一个多时辰,渐渐逼近目的地。
隔着好一段的距离,郁容隐约听得到岸上的喧哗。
可以想象,雁洲有多热闹。
旻朝与许多封建王朝又一个大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宵禁制度。像雁洲这样的交通枢纽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一些食宿商家,还有什么青楼妓馆的,夜里生意不停,人来人往特热闹,渐渐就传出了“不夜城”的声名。
“快到停靠船的地方了,”林三哥提醒着,“小郁大夫小心些,船靠岸时冲力挺大的,别摔着了。”
看到“改猫犬”这样的字眼,郁容第一反应是“改猫为犬”,旋即否决了这个想法,“改猫为犬”这是整容手术都没法做到的吧
下一刻,林三哥回答了问题。
“改猫犬”确实不是给猫整容的,人家只是个“美容”的。
所谓“改猫犬”,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改猫、改犬的外形。
郁容囧了。真没想到,给宠物美容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优良传统”呀!
林三哥说:“大户人家养的猫,金贵着很,别说让抓老鼠了,有些供着跟祖宗似的,经常给洗澡不说,还定期让人打点毛发、检查身体……”
由此多了“改猫犬”这一个营生。
边说边一起进了这条巷子。
由养宠物衍生的行业真真是兴盛,除了“改猫犬”的,还有诸如“猫鱼”是卖猫粮的,“猫窝”卖猫窝的,等等。
郁容想起了之前要买猫的想法,在林三哥的指引下,径直找到了一家卖猫店。
店名就是“卖猫”,加上“长源邹氏”,用以与别家“卖猫”区别。
这时,有人抢先一步进了店,伙计只有一个,分不开身同时接待两个人。
郁容不着急,干脆等在一旁,听伙计招呼着那边,自得其乐在店里转悠,目光一一扫过一个个的小竹笼子,笼子里各有一只猫儿,便细细打量了起来。
不需要征询林三哥的建议,对看猫,他自认还是有点眼力的——不是说他对猫的品种、习性之类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可他毕竟是大夫,哪怕不是兽医,大概判断一只猫正不正常、健不健康,是没什么大碍的。
然而观察了半天,竟是多有不满意。也不是这家的猫有什么问题,纯粹是他喜欢有活力、精神抖擞的猫,这些感觉太“顺”了……或者,鬼市子上看到的“赤炎将军”也行啊,可惜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他负担不起……不知,那只富态的大“猫神”最后“猫”落谁家了。
“原是贵客驾到,小店招待不周了,失敬失敬,老汉在这先陪个不是!”
正当郁容感到失望,考虑要不要换一家店看看时,一位老者掀帘而入,看他装束气度,约莫是掌柜的无疑了。
“……贵客有何吩咐,尽可与老汉说道。”
掌柜的态度十足的热情而恳切,一口一个“贵客”,姿态放得十分之低,直让郁容忍不住怀疑自己难不成还真是个大人物了只能说,人家服务到位。当然,这“服务”其实也是分人的。
郁容自觉普通的很,但在小商贩的眼中看,完全不能算普通。不说别的,这一身牙白深衣,到底是系统出品,本人见惯了现代都市的繁华,衣服又是素色,没觉得有多少特别。可但凡精明的商人,谁没个好眼力,一看他着装,就觉得其定有“钱”途……何况,那种少隽风流的气质,让人赏心悦目的形象,也不像是“乡巴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