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碧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大学,一直以来,是千万中国学子及其家庭,渴望用来改变命运的,一条相对公平的路径。尤其对于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如果孩子不能考上大学,想要出人头地,难上加难。想上大学,就要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可过了独木桥,迎接考生的,并非全是康庄大道。
1997年,中国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从那时起,高等教育就变成一件商品。一所所高校就成了一个个公司,高校不再是单纯的高校。对有些学校而言,,尤其是高学费的民办学校,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
这些高校,一到了招生季,全校男老师,甚至一部分能言会道的女老师,全部出动,去各地演讲宣传。其余女老师,则负责留校打电话。出来的每个教师都有任务,一场讲座要转化三个学生注册,主旨只有一个:把学生弄来。他们专门去乡下,招农村学生。
跟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没有优势教育资源,再加上信息匮乏,即使努力学,也不一定有好大学读。而这类家庭,却又恰恰最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是最容易上当的。
每次招生宣讲会,招生老师都用富有激情的语调,告诉在场所有学生和家长:“读书是我们当今社会最好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不仅仅能够使我们获得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更能够让我们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每场招生宣讲会,就像一出完美的表演。
他们紧紧抓住这些老实人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心理,为自己谋财谋利。他们当然也知道,这些人多半家境贫寒,供一个大学生,很可能会卖猪卖牛甚至卖房。偶尔,他们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想到自己做的事,嘟哝两句:造孽呀,造孽呀。
可第二天,他们还是会继续昧着良心去骗穷人的钱。
上一个好大学,对这些学生来说,意味能改变命运。可是,上了私立大学的,贫困学生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农村的贫困生,父母都生活艰辛。可尽管他们学习很刻苦,但由于种种原因,落榜的,往往是他们。
于是,两条路摆在他们面前:
一、不读大学,出来工作,重复父辈那艰苦的一生;二、继续上,有张大学文凭,以后的日子或许能过得轻松些。
父母们往往会选择后者。面对子女们的高考落榜,父母亲们怕打击他们,表面上一般不会说什么。
但面对生活时,家长们难掩悲伤。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就算考不好,也要上大学。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出路。
贫困的落榜生门,翻着那厚厚的一本本高校招生志愿书,却不知道选什么学校和专业。就这样,家长和落榜的他们,往往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招生宣讲。被忽悠后,就会同意入读他们的民办高校,哪怕一年的学费是天文数字,他们也接受了。
落榜的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呢为了改变命运。可现在,小小年纪的他们,还不明白,就已经被忽悠进了骗局。可是,一张大学文凭,真是万能的吗
就业,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