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16) (第1/2页)
含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梦里不知身是客(16)
不一会儿,诗题就被用布帛悬于高楼,方展卷,下面的喧哗声便乍停了,众人的眸光都凝聚在那条长布帛上。
山川之畔这是什么意思
众人齐齐望向楼上,却只见一个轻纱覆面的女子静静地坐在几案前摆棋子,明明画面是动态的,却让人觉得这女子是静态的,似画卷而出。
众人皆知楼上之人为名满长安的张家三小姐,只是轻纱覆面,不见其貌,亦觉得脱俗绝尘。
张容瑾落下一子,刘启让她出题,无非是因为张家三小姐才名赫赫,她所出的题,更容易被众人信服,减少争议罢了。
楼下众人提笔,却踟蹰许久,不见有人交卷。
大厅一时沉静。
过了半个时辰,才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地交卷。
张容瑾拿了几份来看,多是赞颂大汉山河壮丽的,也有个别有奇思,从要保卫大汉江山这一处落笔,也有几个通篇在赞颂陛下励精图治,江山万里得安。张容瑾虽不甚会写,看诗文却是从小看到大的,择了几个文思卓越的出来,剩下的全当废卷了。
楼下众人看着张容瑾从那一桌的竹简拿出一卷又一卷,纷纷仰了头,想看那被排除在外的是否是自己的诗文。只可惜,并不能看个清楚。
一个小厮上前,将剩余的竹简全都搬到张容瑾几案上,又将张容瑾筛选下来的全都搬到了隔间。
众人骚动,为何要搬去隔间,难道还有一位评审
是了,这张家小姐虽文采出众,但到底年轻,又是女子,总有些东西不能尽然明白,将淘汰掉的再给另一位评审,想来,真正好的诗文便不会再有遗漏。
只是,这做二审之人如何能随意处之,如今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那隔间的是何人,怎么知道此人是否堪担此任
不过,据说这场集会是由太子殿下举办的,为何迟迟不见太子殿下出现
该不会
是了,众人看向隔间的方向,若是太子殿下为再审之人,倒也实实在在是说得过去的,毕竟太子殿下位高权重,无人敢反驳,而太子殿下亦无需偏重谁。
张容瑾将面前的竹简看过,却见在此中,有一人的诗文与众不同,未曾写壮丽江山,反而是写了一首相思词,说的是一个女子恋慕一个男子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子遍寻不到自己心爱的男子,便在川畔抛下一块布帛,布帛上写了自己的相思之意,愿布帛随流水,过千山万水,将相思之意传至男子身边。此般故事倒不算新颖,在这样的集会上敢写倒确实是胆子不小,多少有可能被人嘲笑小家子气,没有怀纳山川江河的气度,也容易过不了关。
但张容瑾以为,此当为上作,语言自然,故事和代入感都极强,所达之意,与后世“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句子倒有几分神似。
张容瑾看向楼下,目光凝聚在一个青衣的小郎君身上,这口吻甚似女子,这诗,会是她写的吗
栗鹭洲似感觉到她的目光,抬眸向楼上望去,浅笑着对张容瑾点了点头。
栗鹭洲身后是方清澜,拿着扇子,手倚在桌子上,撑着脸,含笑看着栗鹭洲的方向,一双桃花眸潋滟,痞又随意,只是淡淡地看人一样亦觉得其眉目含情。
张容瑾看见方清澜,才忽想起自己未去赴约,近来事情太多,她竟然忘记了与方清澜的约定。
张容瑾对栗鹭洲的方向微微颔首。
复看向面前的竹简,文采未必多出众,可这首诗,字字都透着真情,令人感觉像是真的成为了诗中那个等郎郎不归的女子。
少顷,优胜者之名皆于楼上展出,众人仰头,去看自己是否在其列。
有人喜有人悲,这都是自然的。
二轮开始,竟没有人敢上前写下第一句。
小半个时辰过去,从二楼垂自一楼的布帛上仍是干干净净一片。
隔间的门开了。
张容瑾自窗看见刘启的身影,底下一声高呼,
“那是太子殿下吗”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众人行礼道,
“太子殿下万安。”
刘启淡然道,
“平身。”
“谢太子殿下。”
刘启站在高台上,道,
“无人上前写第一句”
许久未有人敢回答,这第一句写着实有些吃亏,自然是看过了众人所写,吸取了经验再写方才利于自己。
有人捧上笔墨,刘启执笔沾墨,张容瑾手撑在窗台上,看着刘启缓缓落笔。
风轻云淡,毫无犹豫。
白帛上落下字迹,若一笔龙蛇盘踞自天上来,踏沙砾石,字里行间落着俯瞰天下的气度。
众人抬头望着刘启所书之字。
字迹亦落入张容瑾眼眶内。
长立故水涘,苦等伊人归。
张容瑾抓紧了手下的窗栏。
这样的诗,他一个储君,怎能现于人前。
有侍从奉笔墨,刘启将笔放于托盘上。
台下众人看清了刘启所书,一时间,大厅安静得一根针落下也可听见。
太子殿下他……
心中竟是如此思量吗
一个一向得名望的储君,亲自出关擒匈奴,三年前献赈灾策救万民,一直甚得民心,甚得帝心的储君,竟写下如此诗句。
在此之前,众人心中对其印象不外乎杀伐决断,文韬武略。
谁知一国储君心中竟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心中所念女子是谁,连太子殿下竟也相思而不可及。
众人心中思绪万千,却是都不敢表现出来,更不敢说话,大厅一片静谧。
张容瑾走下楼梯,立于高台下首,抬眸,刘启正看着她。
刘启缓缓将视线移开,
“既然无人愿意写第一句,那本宫便写这第一句,座上当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