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岭飞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四回到祝珊珊四人所在的缝隙接人,刚刚拨开洞口的杂草,探头进去,就见自家小姐和小翠一起靠在洞口边的石壁上,齐齐往里望着。
祝珊珊还不住指挥道:“绑牢点,别叫他挣开。”
十四不明所以地顺着她们的视线朝里看,便见“何悦”正把张理反绑起来,察觉到他来了,还抬头跟他打了个招呼。
“呦,看来你们那边很顺利啊”
十四点点头:“嗯,虽未见到住持,但已确定是一场误会。”
然后他又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要把张公子绑起来”
祝珊珊有些不爽地哼了一声:“也不知道这家伙突然发什么疯,眼睛红得狠,人也怪怪的。”
小翠小声补充道:“看上去像是中了致幻的毒素,就是会让人情绪激动的那种。”
陈浩月把人绑好后拍了拍手,用余光仔细观察十四的反应。
十四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只是点了点头,道:“那真是多亏了何公子在此,要不然七少爷就危险了。”
此处光线较弱,十四所处的地方又算是背光,陈浩月一时间也分辨不出十四的表情,只能摆摆手,状似轻松地道:“就算我不在估计也不会有事,这人就是神智不太清醒,痛感较弱些,其余都和不会武的普通人无异。”
没给十四说话的机会,祝珊珊道:“行了,既然没事那我们赶紧走吧,我可不想再在这里呆下去了。”
说罢,她就拉着小翠直接往外走去。
陈浩月耸了耸肩,拎起张理跟了上去。
十四领着他们去了一处偏殿,路上把事情大致说了。
祝尔琢三人是直接往正殿去的,但是半路上就遇见了正在寺庙中找人的僧人们。
僧人们找得也不是别人,正是张理。
原来张理的几位同窗上山途中,被穿着沾有血迹的僧衣的鬼脸僧人吓晕了,而在僧人把这几位扛到一起,准备救治时,又把张理吓跑了。
“而那位鬼面僧人,就是今日素斋的主厨,空德法师。“十四解释得十分详细,”空德法师因为面貌异于常人,从不现身人前,就是怕吓到香客们,没想到今天还是出了意外。“
祝珊珊自是相信十四的话,只是还有着些许疑惑:“那他的身上为什么有血迹啊“
“山上近日兔患严重,鸣山寺为了保护山林间的平衡,不得不派出人手,解决兔患。“十四给出了一个相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
“兔患“陈浩月把张理夹在胳膊底下,走得十分轻松,还有闲心插话。
“是,与鼠患类似。“十四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兔子会啃食山上的花草,且不知适可而止,连花草的根都会吃掉,长此以往,鸣山会渐渐变得寸草不生。“
“那这鸣山上,哪来的这么多兔子呀“小翠圆圆的小脸上写满了疑惑。
“据说是附近有一位豪绅极爱兔,搜罗了许多兔子,来鸣山放生。“十四的表情有些一言难尽,”而且为了保证兔子的生存,他还时不时组织人手来山间打猎。“
“鸣山寺难道就任他如此胡闹“祝珊珊有些不敢置信。
大楚的皇帝算不上是崇尚佛道,但也不排斥。为了方便管理,基本上所有被大楚承认的寺庙和道观,都是有地产的。
鸣山寺的地产,正是鸣山。
只不过每间寺庙所能拥有的免税的田地,是按照寺庙规模来算的,所以鸣山寺并未开垦太多土地,也没有把鸣山整个围起来,视为私人财产。
但是归根结底,没有鸣山寺的允许,在鸣山大规模狩猎肯定是不行的。
十四叹了口气,道:“那位豪绅每次来,都会捐大笔香油钱,鸣山寺不好赶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最重要的是,谁能料到,这小小的兔子竟然能威胁到整座鸣山的安危。“
陈浩月不由点了点头,至少他对兔子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好逮、好吃“上,全然没想过兔子多了也是一患。
祝珊珊想到那些毛茸茸的小兔子,不由叹了口气:“哎……真没想到,还有兔患这种灾祸。”
几人说着话,那处偏殿也到了。
甫一进去,大家就闻到阵阵茶香。
茶室内,祝尔琢、陈浩星正与一位中年僧人对坐饮茶。
这僧人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僧衣,相貌古拙,气质平和,就如满室袅袅茶香一般,让人望之即静。
见祝珊珊几人来了,祝尔琢介绍道:“空忍大师,这是我家七弟祝尔瑚和他的书童。那是何兴贤弟的双胞胎弟弟,何悦贤弟。”
然后,他才对祝尔瑚与何悦介绍道:“这位是暂代住持之位的空忍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空忍口宣佛号,神情慈和,“贫僧不过是替师父处理些许俗务,非是暂代住持之位。”
“是祝某失言了。”祝尔琢面露些许歉意。他随即注意到“何悦”胳膊下还夹着个人,便问道:“这位是……纹璞兄”
陈浩月点点头,把张理妥善地放到了地上:“还需麻烦鸣山寺的诸位法师为纹璞兄延医问药,他刚刚有些不太对劲。”
然后,他就尽量详细的把之前张理的模样描述了一番。
空忍听了,站起身走了过来,细细查看一番后,道:“若贫僧没有看错,这位施主是被‘嗔叶’刺伤了。”
说着,他从张理的衣袖上摘下一根形如细针的叶子,其上果真可见些许血迹。
“嗔叶”祝珊珊好奇地凑近。
空忍拿着那枚针叶,点头道:“鸣山有许多奇草,这嗔叶正是其中之一,被嗔叶的针叶刺中者,会中嗔毒。“
“莫不是三毒之中的‘嗔’“祝尔琢有些惊讶的道。
佛教有“贪、嗔、痴“三毒之说,此时听闻这小小针叶竟有如此威力,怎能不令他惊讶。
空忍笑了下,道:“三毒是人心恶欲的源头,非是来自外界。只是这嗔叶会让人更易嗔怒,且会减弱人的疼痛感,更易以暴行发泄心头怒火,所以称之为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