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海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是在刘启运家,夜

刘媛媛和奶奶睡在一个窑里。老奶奶干枯粗燥的手从孙女光滑圆润的背脊上抚过,不无关心的问道:你爸在文化革命中挨过打没有?

刘媛媛:挨过的打无数。还被打断了一根肋骨。

刘媛媛感觉到老奶奶的手在发颤,说话的声音也在颤抖:唉!咱家这些人骨子里就很犟,做事不避黑白,最容易伤身。

刘媛媛却被另外一种情绪困扰:奶奶,你说那个李东是咱的啥亲戚?

奶奶:李东是你三妈的表弟。你问他干啥?

刘媛媛:顺便问问。

老奶奶心里却有了疑惑。七十岁的人了,啥事没有经过?人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对孙女的心思她也猜出了几分。

奶奶:娃呀,给奶奶说实话,是不是看上李东了?

刘媛媛感觉到了她的脸颊有点发烧,幸亏暗夜掩盖了她的羞涩:人家顺便问问,奶奶就给人家乱说。

奶奶:莫哄奶奶了,奶奶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你那一点碎心思还想骗过奶奶。

刘媛媛:奶奶你说,当初是你先看上爷爷的,还是爷爷先看上你的。

奶奶:你还揭开奶奶的老底了,我和你爷爷结婚那天晚上才见第一面哩。

刘媛媛:那我看奶奶天天念叨爷爷哩,是不是想爷爷了?

奶奶:憨憨娃,过了一辈子能不想吗。这娃还会转移斗争大方向,正说你的事哩怎么转到奶奶身上了。

刘媛媛:奶奶也时髦起来了,还会说斗争大方向。

奶奶:喇叭上天天念叨哩,能记不下么?好娃哩李东对你不合适,你吃的是商品粮,李东吃的是农村粮。李东比你大一辈。莫看你爸这阵子还在南泥湾改造哩,迟早他还会出来当官的,你不愁找不下好对像。

刘媛媛:不说了不说了,咱睡。

停一会儿奶奶打起了呼噜,刘媛媛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还是在刘启运家,日

吃完早饭李东磨磨蹭蹭不想走。刘金贵看出来了,给李东手里塞了一张铁锨:不想走了就跟上我到自留地里翻地去。表现好点,要接受我们全家对你的考验。

李东涨红着脸:谁说不想走?没见过你们家里还撵客人哩。

刘媛媛:李东哥,你今天能不能住一天?给我教口琴。

李东见刘媛媛把他叫哥,脸更加红了:口琴不能两个人共用。

刘媛媛:我知道。你跟金贵先翻地,我骑上自行车走一回县上,中午就回来了。

郑腊梅纠正道:媛媛你把李东叫表叔哩。

刘媛媛红着脸对二妈说:叫啥都一样,叫哥顺口些。

刘金贵:瞎咧瞎咧,咱家钻出了一只大灰狼(郎)。

奶奶一听狼吓得就哆嗦:狼在那里,快打!

刘金贵把李东向前一推:这不是大灰狼么。

李东:去你的!

刘媛媛捂着脸跑回奶奶住的窑里。

奶奶和妈妈都明白过来了,有点目瞪口呆。

刘家庄的苹果园旁边。

落日的余辉给苹果园罩上一层金赤。远远地看见沟畔边坐着两个人的背影,从背影里看出是一男一女。悠扬的口琴声在空气中飘荡,刘家庄罩在温馨祥和之中。

有人吆着牛背着犁铧走在村道上,看得出牛也叫琴声听迷了,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回家的农夫在鞋底弹掉烟灰,亮开歌喉吼出了一曲:

这山看见那山高,

那山有一树好樱桃;

樱桃好吃树难栽,

山歌好唱口难开……

刘金贵悄悄地向俩人的背影走去,他在俩人背后站了许久,俩人竟然浑然不觉,仍然沉浸在初恋的亢奋之中。

李东:媛媛,你这次回来打算住多久?

刘媛媛:我也不知道。回来了就不想回去了,咱洛川原面宽阔,空气清新,比陕北强得多。

李东:咱都高中毕业了,这一场运动把人搞得无所适从。

刘媛媛:我爸说,这是一场浩劫。快结束了。

李东:那你说,咱的前途在那里?

刘媛媛:好好复习功课,学下的知识都能派上用场。

刘金贵:两位哲人讨论的倒蛮热烈呀。

刘媛媛猛一回头,吓的站了起来:也不打声招呼,吓人一跳。

刘金贵:天都黑了,你俩还不回去?

李东:再坐一会儿吧,回到家里那有这里畅快。

大家又重新坐下来谈天说地。

疙瘩村,日

远远地可以看见有点倾斜的万凤塔。

刘启运送走大嫂以后,遵照妈妈的嘱托,专门来到疙瘩村看望小妹妹刘玉琴。

院子里,刘玉琴的大女儿马招凤背着三女儿马招娣正和二女儿马招爱弹杏核玩耍。不见妹妹玉琴和马万明。马招凤一见二舅来了,跑回窑里,对她奶奶说:奶奶,我二舅来了。

刘启运来到窑内,只见窑内香烟袅袅,观音像前点燃两支蜡烛,蒲团上玉琴的婆婆正跪在观音像前祈祷。口内念念有词,好像是祈求观音菩萨给她赐一个孙子。

老太婆没有听清大孙女在说什么,仍然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马招凤爬在老奶奶的耳朵上大声说:奶奶,我二舅来啦。

老太婆颤巍巍站起来,盯着来人看了许久,终于认出了刘启运:她二舅,你快坐下,我给你倒水。

刘启运坐在炕沿上,拿出烟袋装了一锅烟,抽起来。问道:万明和玉琴干啥去了?

万明妈:俩口子在山里开荒种了几亩洋芋,锄洋芋去了,早晨出门带的干粮,中午不回来,回来时就到晚上了。你先歇歇,我给咱做饭。

刘启运:那年栽的苹果树咋样?

万明妈:前年刚挂果,下了一场冰雹,卖的钱不够投资。去年基本上没有产量,今年听说六亩自留地能卖一千多块。这几年多亏了俩口子在山里种洋芋,一年洋芋能卖几百块钱。

刘启运,苹果园离家里远不远?

万明妈:苹果园就在村口。洋芋种在山里,要走十几里地。

刘启运:你老人家先不用做饭,把我引到苹果园去看看。

万明妈:你走乏了,歇一歇,明天去。

刘启运:我不乏,天还早哩,让我到苹果园转转。

马招凤把三妹妹交给二妹妹抱着,对刘启运说:二舅,我引你到苹果园去,叫我奶奶给咱做饭。

马招凤在前边带路,把刘启运引到苹果园里。苹果园的苹果基本上没有疏果,树枝都叫苹果压得弯下来,有的还用棍子支撑着,有的树枝已经被苹果压断了。

眼看着快卖苹果了,现在疏果已经不起作用。刘启运一颗树一棵树查看着,由于苹果树不堪重负,果然发现一些树有腐烂病。而且明年的花芽很稀少。

刘启运从身后取出刮树刀,把有腐烂的地方全用刀子划开,避免腐烂进一步蔓延。

眼看着太阳偏西,万凤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宏伟而壮丽。这里地广人稀,发展苹果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事实上由于这里农民的自留地多,几乎家家的自留地里都栽植苹果树,塬面上这里一片那里一片苹果绿使人看见了希望和前途。

估计马万明和玉琴快回来了,刘启运离开苹果园朝回走,路上正好碰见了疙瘩村的生产队长:刘启运,你啥时候来的?

刘启运:刚到不久,到苹果园转了一下。

队长:唉!咱运气不好,前年刚挂果,就下了一场冰雹。

刘启运:那也不能不疏果,苹果都长成葡萄了。

队长硬拉刘启运到他家去:走,到家门口了,进去喝口茶。

刘启运盛情难却,只得跟着队长来到他家。

队长家三孔砖窑的院子足有一亩多地的面积,院子里二十多颗苹果树长得枝叶茂盛。但是却结果很少。队长向刘启运请教苹果树结果少的原因。

刘启运说:你肥料上得太多了,苹果树长势太旺,光长了枝条形不成花芽。明年开春时你把这些果树全部环剥了。(一种限制苹果树旺长的技术)

稍坐片刻,马万明来了。队长硬留刘启运在他家吃饭,刘启运:改日一定来。今天我来你们村还没有见到我妹妹哩。

刘启运和马万明回到家,看得出两口子都晒的黝黑。玉琴一看见娘家哥哥来了,兴奋得满脸通红。她给哥哥倒水 ,叫哥哥把鞋脱了坐到炕上,马万明把装旱烟的蒲蓝(一种盛东西的编织物)放在妻哥面前,三个外甥女爬到炕上围了舅舅一圈,一家人对刘启运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吃饭时刘启运意外地发现,妹妹刘玉琴的肚子又鼓了起来。他不好多问什么,只是关切地瞅了瞅妹妹的脸,他看见三十岁不到的玉琴由于生活的重负老了许多,心里一阵难过。

吃饭时刘启运说:种洋芋重要,苹果园更重要。由于没有及时疏果,今年的苹果全长不大。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苹果采青一部分,青苹果拉到县里也能卖一点钱,还能叫树上的苹果长大点。今冬必须把发现的腐烂刮完,避免腐烂病蔓延。

马万明:今天我见我们公社的书记和社长了。两个人被撤职后全在公社园林场里干活。他们听说你又不当队长了,想叫你到我们吉龙公社园林场负责技术管理。

刘启运:我现在走到那里都有一碗饭吃。就是不想离开我们那个生产队,我想看碌碡从那条坡上往下滚哩。

刘玉琴:哥,你咋还那样犟呢?你为刘家庄把心操碎了,到头来落了个甚?

刘启运:人就活一口气。

马万明家只有两孔窑,吃完饭后刘启运跟万明妈住在一个窑里。老太婆盘腿坐在窑后掌的蒲团上,面前的桌子上焚着三柱香,对着观音菩萨不停地念叨,为儿子祈祷。老人家想抱孙子的**是那样的强烈,一时间刘启运心里涌上来许多感慨。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三界神农

三界神农

雪中鱼
杨轩暑假没事儿陪女同学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脑袋被意外撞进来一尊神鼎,之后,做了个长长的梦,在梦里,他家的后院里的水果蔬菜都带着一丝仙气儿,就连池塘里的王八,都..
军史 连载 8万字
我真不是乌鸦嘴

我真不是乌鸦嘴

正经的香蕉
简介:莫寂言下山的路上,想起他的便宜师傅弥留之际,给他的两个任务:一:去龙虎山找未婚妻;二:将阴阳门发扬光大;三:把数学学好.......这是一个小道士,在都市降妖除..
军史 连载 1万字
灵田

灵田

阎十八
《超级农场》APP,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不仅天然无公害,最主要的是每个农作物里都有满满的灵气。灵气衰竭的现代,修真者的修行道路步履维艰。黄世文拥有的灵田所种出来的灵果..
军史 连载 5万字
阴阳狩魂师

阴阳狩魂师

鬼烟李少白
我叫李少白,是个收鬼人。十六岁那年,为了救我的双胞胎弟弟被拘的魂魄,我抽了一包鬼烟……从此我和弟弟二白的魂魄走上了一条收鬼的道食尸养鬼的鬼爪青雉、诡异逆修的邪..
军史 连载 32万字
吾名大仙尊

吾名大仙尊

老禅
天衍大陆,宗派林立,道法万千,上有九大仙宗执牛耳,缥缈无踪,下有三十六古派傲然而立,与世长存,若庞然大物,岁月流淌,时光荏苒,十万年前号令群仙的三大仙朝早已物..
军史 连载 5万字
秦时明月农家乐

秦时明月农家乐

大骨头羊炖汤
刚上大学的李杨被自己的坑爹系统扔到了农家的六贤冢,扔下李杨后,系统接了另一个订单就跑了。李杨本来决定先在山上苟一段时间,等着系统归来。谁知六个老同志不讲武德,趁着夜色悄悄的让人将李杨送到了魁隗堂。就这样,李杨成了魁隗堂的副堂主。
军史 连载 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