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天火1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三化成的蚊子飞过去,趁着黄袍老怪不注意,猛地显化出身体,一掌狠狠地拍向他后背。
这一拍,唐三可是存着降妖伏魔的心思的,全身的真元都聚集在手上。
本以为这下子这个黄袍老怪会被拍中,至少也是要重伤的。
却没想到这一拍,那黄袍老怪却像是身后有眼睛一般。
身体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唐三的身体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手掌直接往前拍去,猪八戒正举着钉钯砸过来。
两人没想到会出现这事,一下子收势不住,就撞在了一起。
“砰。”
唐三的手掌拍在了猪八戒的钉钯上。
两人顿时就自各后退着,往相反的方向退去。
“定。”
唐三正想稳住身体,再次对黄袍老怪出手。
却没想到黄袍老怪的手一指,立马就将他给定住了。
紧接着黄袍老怪的手又指向了猪八戒和沙和尚。
“定。”
“定。”
二声响起,猪八戒和沙和尚也被定住了身体。
“小的们,给我将这三人都抬回去。”
“等到唐僧的另一个徒弟到了,再把他也捉了,到时再一起吃了他们。”
黄袍老怪得意地笑了起来,大手一挥,高兴地回洞。
那些小妖一个个都兴奋地过去将唐三,猪八戒,沙和尚都抬了起来。
很快就绑到了定魂桩上。
公主在后面看到了,暗自咬了咬牙,去找黄袍老怪。
只见黄袍老怪已经脱了披挂,正在那里喝酒。
公主叫道:“黄袍郎。”
黄袍老怪听到公主叫,就笑着起身相迎:“娘子,你怎么出来了有什么事吗”
公主道:“郎君啊,我才时睡在罗帏之内,梦魂中,忽见个金甲神人。”
黄袍老怪道:“那个金甲神到我门上来干什么”
公主道:“是我幼时,在宫里对神暗许下一桩心愿:若得招个贤郎驸马,上名山,拜仙府,斋僧布施。自从配了你,我们夫妻感情深厚。可那心愿却是忘记了,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叫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因此,我才来找郎君,刚才看到那桩上绑着三个和尚,万望郎君慈悯,看我薄意,饶了那三个和尚罢,只当与我斋僧还愿,不知郎君肯否”
黄袍老怪道:“娘子,你这可真是太多心了,这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我要吃人,去哪里都可以捞几个吃吃这个把和尚,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你既然开了口,我自然是要核算他们离去的。”
公主道:“郎君,那我就从后门将他们放走了。”
黄袍老怪道:“不用这么麻烦,你想要放他们,就放了吧,不用管后门还是前门。”
“娘子,你放他们的时候,替我带话给他们。我今天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饶了他们的性命,让他们赶紧离开,忙他们的西天取经,可千万不要再来犯我的地盘,要不然,我绝对不会饶了他们的。”
公主点了点头,赶紧趁着黄袍老怪没有改变主意,来到了后面。
将情况对唐三说了,又一次将唐三和猪八戒,沙和尚放开。
唐三又一次谢过公主,就带着猪八戒和沙和尚,从后门离开了。
三人出来后,很快就找回了白马龙和行李担子,师徒三人就一起离开了。
八戒当头领路,沙僧后随,出了那松林,上了大路。
“师父,那猴子是不是死了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回来”
“还是说他觉得取经太辛苦了,趁着这个机会离开,不再回来了”
猪八戒气乎首地对唐三说。
唐三的脸色立马就沉了下来,冷哼道:“闭嘴,你胡说八道什么啊悟空岂是你说的那种人”
“你这张猪嘴要是再胡说八道,我定不饶你。”
唐三骂完了猪八戒,就骑着白龙马往前而去。
很快就开了刚才离开的地方,就下马来,坐在那里等孙悟空。
可是一个时辰后。
孙悟空还是没有回来。
唐三想到了公主的嘱托,这才轻叹一口气,在停歇的石头上写了几个字,提醒孙悟空要是回来了,就到宝象国去找他们。
而后就带着猪八戒和沙和尚,骑着白马龙,直往宝象国赶去。
这一次赶路,三人都很急,也不再胡说停歇了。
也就一天的时间,他们就急急地赶到了宝象国。
这宝象国可真好个处所也:云渺渺,路迢迢。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巍峨的远山,大开图画;潺潺湲湲的流水,碎溅琼瑶。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
渔钓的几家三涧曲,樵采的一担两峰椒。廓的廓,城的城,金汤巩固;家的家,户的户,只斗逍遥。九重的高阁如殿宇,万丈的层台似锦标。也有那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陛金阶,摆列着文冠武弁;也有那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宫宫的钟鼓管龠,撒抹了闺怨春愁。
也有禁苑的,露花匀嫩脸;也有御沟的,风柳舞纤腰。通衢上,也有个顶冠束带的,盛仪容,乘五马;幽僻中,也有个持弓挟矢的,拨云雾,贯双雕。花柳的巷,管弦的楼,春风不让洛阳桥。
取经的长老,回首大唐肝胆裂;伴师的徒弟,息肩小驿梦魂消,看不尽宝象国的景致。
师徒三人,收拾行李、马匹,安歇馆驿中。
唐三步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乞为转奏转奏。”
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
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且又说是个方外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叫:“宣他进来。”
把唐三宣至金阶,舞蹈山呼礼毕。
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
那国王道:“长老,你到我国中何事”
唐三道:“小僧是唐朝僧人,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
国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来看。”
唐三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
通关文牒上写着:“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国王见了,取本国玉宝,用了花押,递与唐三。
唐三谢了恩,收了文牒,又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
国王大喜道:“有甚书”
唐三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
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只说是走出皇宫,迷失路径,无处找寻,满城中百姓人家,也盘诘了无数,更无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摄了去!今日乍听得这句话,故此伤情流泪。”
唐三听他这么说,就将袖中的书取出来献上。
国王接了,见有平安二字,一发手软,拆不开书,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
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后有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
学士拆开朗诵,上写着:“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着各宫排宴,赏玩月华,共乐清霄盛会。”
“正欢娱之间,不觉一阵香风,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将女擒住,驾祥光,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难分难辨,被妖倚强,霸占为妻。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论此真是败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但恐女死之后,不显分明。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滴泪修书,大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
“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那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滴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不哀念。
国王哭之许久,便问两班文武:“哪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
那国王心生烦恼,泪若涌泉。
只见那多官齐俯伏奏道:“陛下且休烦恼,公主已失,至今一十三载无音。偶遇唐朝圣僧,寄书来此,未知的否。况臣等俱是凡人凡马,习学兵书武略,止可布阵安营,保国家无侵陵之患。那妖精乃云来雾去之辈,不得与他觌面相见,何以征救”
“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那国王闻言,急回头便请唐三道:“长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儿回朝,也不须上西方拜佛,长发留头,朕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