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令下而人皆疾习射,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晋国魏氏都邑安邑魏氏宫阙正寝昭德殿偏殿内,魏斯对魏氏家相翟璜说到:“今多弊政,吾欲变法。”
所谓变法即重新分配利益,变法必然会触动一部分贵族的利益,翟璜不愿得罪贵族,于是眼珠一转,拱手说到:“古今俗异,法亦当变,然臣不善变法,或有一人可当此重任。”
魏斯一眼便看穿了翟璜的心思,不过既然翟璜不愿意得罪人,那么就算让其主持变法也不会有成效,于是魏斯不动声色的问到:“翟子所指为何人”
“上地守李悝。”翟璜答到。
魏斯快速的在脑海里搜索李悝的信息,他一下便想起了李悝是谁。
李悝,嬴姓,李氏,曾任中山相,后迁任上地守。
魏斯对李悝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同的,不然也不会任命李悝为上地守。上地地处河西,与秦相邻,乃魏、秦必争之地。
魏斯想起李悝以射箭断讼来激励百姓疾习射之举,便认为李悝头脑灵活,也许能够帮到他。
于是魏斯便派人前去上地召李悝回安邑,两日后李悝便回到了安邑。
安邑魏氏宫阙昭德殿偏殿内,李悝端坐于魏斯右下方,魏斯率先开口说到:“近年诸邑田产俱损,李悝,汝可有使田产增益之法”
李悝想了想,然后拱手答到:“臣悝以为,欲益田产,当尽地力。”
“何为尽地力”魏斯疑惑的问到。
李悝答到:“使民治田勤谨是为尽地力,地方百里,提封九百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魏斯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追问到:“何以使民治田勤谨”
“当施平籴法。”李悝答到。
“何为平籴法”魏斯问到。
李悝侃侃说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
“善。”魏斯闻言大喜,对李悝的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即又问到:“为国如何?”
李悝答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魏斯疑惑的说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李悝答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李悝所说淫民便是指世袭贵族,“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则是对自上古传承至今的“世袭制”的挑战。
魏斯闻言又惊又喜,惊的是李悝的大胆,喜的是李悝的忠诚和能力。
自春秋以来,列国均显露出了因“世袭制”带来的弊端,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便能看出“世袭制”的弊端。卿大夫之所以不言,是因为他们都是“世袭制”的受益者;国君之所以不言,是因为他们没有与本国所有贵族为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