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胖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正式开机,或者说准备剧本之前。
李一白就预估过《鸡毛飞上天》的制作难度,按他的估计,这部戏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是非常轻松的。
和他以往拍摄的历史大戏相比,这部剧不用太过顾忌历史年代和造物,首先在美术场景,道具和服装上就很简单。
虽然他并不是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对那个年代的细节印象非常稀薄,拍摄起来有悬空的隐忧。
但由于年代过于接近现实,如果刻意想接地气的话,还是很轻松的。
标志性的大红牌标语就不说了。
那些口号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随便请一位老人都能记得,只需要注意一下字牌上的细节,道具组就能很好的仿制和做旧。
老物件方面也靠谱。
到处都能找到一些那些年代留下来的老物件,比如印有各种标语的搪瓷杯。
找人借都能借到。
民居,大的场景什么的,顾问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所以,大背景的硬件是不用担心。
至于演员和剧本方面,只能由李导在现场一点一点把控。
实际情况和他预料得一样。
背景方面反而是最轻松的!
由于有何塞阳这个地头蛇的帮助,无论是剧组想临时找一些有生活气息场景,风景秀丽的乡村,还是询问家庭里各种物品的摆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他都能轻松解决。
李一白只需要操心演员的表演就行!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来预计要三个半月杀青,还留了半个月的机动时间的剧组,实际拍摄起来只用了三个月,马上就要杀青了。
对比一下李导之前拍摄起来动辄拍摄需要大半年的几部古装剧。
毫无以为,轻松活!
剧组成员都觉得这次拍摄异常愉快。
不过,也是在最后,剧组遇到了最后的麻烦处。
火车站问题
不管在哪个地方拍戏,找场景都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
需要外联制片疯狂联系,还不一定保证稳当。
这次《鸡毛》也不例外。
其他场景都很轻松,唯一的麻烦就是这个火车站了。
主要还是因为时代背景!
要是拍民国戏,用那种老式蒸汽火车头,反而比较简单。
南方的话,有大名鼎鼎的“南都北站”,也就是“浦口”火车站!
这地方是实打实的百年“文物”传承地。
后世大热的朱自清《背影》梗,“我去买几个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就是在这里实地发生。
民国时期也有不少大领导在这里送过人。
去这儿拍戏,实打实就能拍传承自民国的火车。
《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等戏就是在这里取景。
代入感拉满
北方也不用担心!
因为早些年是天朝的重工业基地,想找到一个有年代的火车站实在太轻松了
最着名就是“大城市”铁岭火车站。
《闯关东》,《钢铁年代》都是在这个地方取景。
因为实用性不强,蒸汽火车已经被淘汰,乘客可以忽略不计,火车站方面接剧组看个新鲜也比较正常——甚至还有专门用来拍戏的。
反倒是找绿皮火车比较麻烦
作为未来小清新们怀念“美好”的一样东西。
这玩意放当下还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交通工具,没有特意用来拍戏的地儿。
人家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接洽起来,车站方面反而嫌你给所有人添麻烦。
最后,还是义邬这边宣传部帮忙联系火车站,人家看在地方的面子上,才给抽出一辆没有任务的火车,临时给剧组拍戏。(实际上地方正府是管不到铁路系统的,二者没有上下级关系。)
眼下一切准备就绪,李导也松了一口气。
一行人乘着大巴车到底火车站之后,各部门开始取视角的取视角,打光的打光,化妆的化妆。
作为导演。
李一白也开始仔细思考起了今天的拍摄内容。
......
《鸡毛飞上天》这部作品。
无论怎么看,格局都是非常小的。
从宏观视角看的话,这部戏当中涉及的“改开”大背景,其实都是背景板,故事的主线始终是陈江河和骆玉珠的爱情。
李一白没有强行把一把小格局作品拉到大格局上的兴趣,那样可能会弄成《大明风华》那样朝堂线不精彩,后宫线也缺乏可善的“四不像”。
也因此。
把他们的感情线拍好就非常重要了!
二人的情感无疑是非常坎坷的
他们总是在各种巧合中错过,分开又聚首,聚首又分开。
二人初次见面是在火车上,骆玉珠抢了陈江河的食物,让他晕倒。
接下来,在没有识破男女身份的情况下,陈江河可以坦然和骆玉珠同处一室,相依为命。
等他认识到骆玉珠是个女孩,陈江河便坐不住了,选择离开骆玉珠独自去全国闯荡。
时间一晃而过。
等他再次回到义邬。
才发现这么多年骆玉珠一直在找他,当初的假小子已经出落成了大姑娘,于是心中又生起了爱情的火苗。
接下来二人一起做生意,扒火车进袜子,买早餐示爱。
情投意合过了一段“牛郎织女”式的好日子。
再接着,如同琼瑶剧般,困难就来了。
把陈江河当亲儿子从小养到大的陈金水想将自己的亲女儿嫁给陈江河,还到骆玉珠的商铺大吵大闹,让她不要接近陈江河。
二人经过抗争,终于让陈金水相信他们,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没想到,骆玉珠嗜赌的父亲又挑出来作妖,直接当了“黄鹤”,把二人做生意的本钱全部卷跑了。
无奈之下,陈金水只好卖了房子替陈江河还债。
骆玉珠和陈江河的关系也正式宣告破裂。
再接下来。
骆玉珠彻底死心!
她嫁给了一个铁道工,还为对方生了一个儿子。
陈江河则一点不放弃。
进了当初二人进袜子的袜子厂,一边谋生存,一边寻找骆玉珠的消息。
这关系,堪称跌宕起伏,如果一首民谣所唱。
“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好在。
时间又过去八年。
陈江河已经做了袜子厂的厂长,当初的厂房也已经拆迁,他带着二人定情时刻字的砖块四方奔走,终于在对面的火车上碰上了骆玉珠。
也就是今天这场戏——被后世的观众们戏称为“背着板砖来看你”那场。
毫无疑问,这场戏是二人感情线中的重场。
作为一部感情剧。
也是整部剧中的重中之重。
李一白必须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把这场戏拍好!
他刚开始思考,大概因为手脚麻利,两位主演也已经化好了妆向他走来,李导马上询问起了他们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