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ire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凤郎见帘子打开,忙跳下马来,对王氏行礼,又听她道:“小公爷不必担心,老身已着人去通知侯爷。”
凤郎脸上带笑,恰如棠棣花开,王氏见她少年意气,也笑着道:“谢谢小公爷来通知我。”
又见若娘眼儿似抬非抬,往日不见,只在心中挂念,今天见了本尊,却是连看都不敢看一眼。
又听凤郎道:“叨扰老妇人。”便翻身往马上去,若娘见他半点不记得自己,不由有些灰心,只在后头盯着他的背影瞧。
王氏见她还不放下帘子,正在奇怪,便看到金姐儿爬到了若娘膝上,口中呼着:“若姐姐脸好红,是不是发热了。”说着又要用手去探她的脸,若娘被她说了个正着,忙道:“小祖宗,别胡说。”又把她抱了下来,对王氏道:“祖母,我刚才看到街上似乎有明珠妹妹的身影,所以才多看了一会儿。”
王氏只以为她说的是真的,又因为提起明珠便想到那件婚事,自然不再说话,只点了点头。
那边齐恩侯收了信,只好对镇国公再行抱歉,又快快催动车队,朝禁宫去了。
凤郎见车队走远,又回到镇国公身边,低声道:“爹,我们也得快些了。”
便见镇国公催动车队,召棠见他骑马走开,赶忙跟在召梃身侧,低声道:“一出门就被堵了,十来年都没这运气。”
召梃便道:“好了好了,如今人都走了。”又笑着道:“倒是你,伯父今天安排你去做说客,倒不见你推拒。”
又想到他那副彬彬有礼的做派,不禁取笑道:“果真是长大了,先前可未曾见你这般有礼过。”
凤郎被他取笑惯了,脸皮早就厚了许多,因他记得明珠是齐恩侯的侄女,自然不愿造次,又因为镇国公就在一侧,他还不想再挨一次打。
便道:“大哥就会取笑我。“又叫阿骊轻轻撞了召梃一下,这本是兄弟之间的玩闹,不想妤栀在后头见了,以为他是在欺负自己哥哥,不免生气,又见食盒中有些干果点心,不由眼睛一转忽然去了三枚枣子,又往凤郎后脑勺砸去,她正以为凤郎要出糗,不想就见有人鞭尾一扬,三颗枣子被打得稀碎,凤郎和召梃听到声音,都回过头来,就见傅勋刚刚收回了鞭子,淡定道:”不知从哪里冒出三颗大枣来。“
凤郎见了枣子碎末,又看了眼还没来得及收回手的罗妤栀,哪里还有不知道的,便冷笑一声,又道:“就这点水平,还拿出来丢人现眼。”
召梃在一旁,脸上也带了怒意,又催马往妤栀车旁走去,道:“下来!”
妤栀恨恨地盯住傅勋,心中道:“又是你坏我好事!”又见哥哥在一旁脸色奇差无比,不由苦着个脸道:“哥,这事儿和我没关系!”
召梃见车队还在前行,不好误了时辰,但又怕妤栀再行此事,回头叫长公主知道,怕要受重罚,便道:“快些下车,我不罚你。”
妤栀只好下车,又见召梃对一旁的侍女道:“带她去太太那里。”妤栀只好被拉着走了,待经过傅勋时,心中更是气不过,待她在要踩在傅勋脚上时,就见他闪避迅速,叫自己踩了个空,身子歪斜,幸好一旁女婢扶住了她,才没有崴伤了脚。
妤栀见两番空手,只得怒气冲冲地上了柳氏马车,傅勋在后头见她气成个青蛙模样,不由轻笑着摇了摇头。
心中道:“若我妹妹能找到,应是比她要小,绝不会像她这般刁蛮。”
他正这般想着,便听到凤郎在前头喊他,赶忙跟了上去。
却说宁德巷中,汪荃刚把维怀送的礼物处理好,就见明珠往他书房走来,慌忙做出个看书的样子,明珠见了,还以为自己打扰了父亲,便道:“爹爹,原来你在看书。”
又道:“我们一家人,如今只缺哥哥一个,也不知哥哥现在在青州过得怎样”
汪荃也有些时日未曾收到儿子的信,不过上个月他就着人备好了中秋礼物,此刻应该已经送到明珩手上了,便道:“我已经派人去看你哥哥了。”
明珠便点点头,又看到汪荃案子上放着本《论语》,便问道:“爹得怎么今日有闲情看这些”
汪荃笑道:“圣人要给小皇孙再选两位讲经博士,为父如今也在列,自是要好好准备一番。”
原来凭着汪荃的才学,还做不到少师少傅这等,所以只能单授一科,算是高级陪读。
虽然品级没升,可是若能在皇孙身边侍候,在皇帝和太子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就多了,所以汪荃才分外看中此次选拔。
此外,因为明珠救了刘郁一事,刘墉大人也开始对汪荃多加留意,特意调来了他的文章细看,又单独同他聊过,见他确有才学,且表现不俗,便为圣人太子引荐,因此汪荃才有了考试名额。
明珠听了,也开心的趴在父亲肩上,娇声道:“我爹爹最厉害了,一定能选中。”
汪荃笑着抚髯,早就把维怀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他二人正说着,便听到顺子在外头禀报道:“老爷,有青州来的书信。”
还不待汪荃应声,就见明珠匆忙站起身来,走了出去,对顺子道:“可是哥哥来的信”
顺子便把一封信和一个匣子递了上去,道:“正是,少爷还叫人送来了这个。”
明珠赶快拿了东西进去,汪荃见了,便道:“你也是个大姑娘了,怎么做事慌里慌张的!”
明珠边撒娇道:“爹爹怎么变得这般唠叨,快来看哥哥的信。”她把匣子往桌上一放,便赶快走到汪荃身边。
就见她把信展开,见前头无非是些思念家乡,感恩父母的话,便索性跳过不读,汪荃见了,便把这几页接过,待又翻了一页,就听明珠道:“爹爹快看,哥哥说他去了登州,还结识了两位好友。”
汪荃心中一跳,因为他知道登州频受海寇侵扰,不是什么太平之地,忙接过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