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若如云端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在这里待了许多年,早已经把这个庄子,摸得一清二楚。
田边的干地上,是用稻草搭的好几个圆筒。
因为庄子里都是青砖瓦房,这些稻草都是用来引火的。
搭成圆形的,以便于大家取用。
盛京的水稻,都是只种一季的。
这些稻桩,会等到明年三月份的时候,庄户才会把它们拔了,再重新犁田。
当然,在种植水稻大半个月之前,庄户会在田里撒上一层草木灰,说是用来肥田。
阿克敦特意走近了看看,这些才收割一个月的稻桩,还是郁郁葱葱的。
不知是不是因为是靠近根的原因,这些稻桩看起来十分粗壮。
他有些遗憾自己没能看到看到执勤丰收的场面。
“可惜我没能看到丰收时的盛况。”
没错,阿克敦用了“盛况”来形容。
毕竟能够见证这么高产量的粮食诞生,是可以记入史册的。
董鄂氏说道:“明年,明年你就可以看到了。”
皇上让阿克敦来把种子带进京城,明年的时候,一定会去看收割的场景。
阿克敦作为他的哈哈珠子,很有可能也会跟着去见证这神圣的一幕。
阿克敦恍然,“确实。”
他看到了这些水田,“这些水田都是种的高产水稻吗”
这一句话,董鄂氏并没有回答,因为她也不是很清楚这个问题。
布音珠答道:“并不全是,开始的时候,只种了十亩,第二年也种了这个种。另外还种了改良的种子,就这样一遍一遍的试,才最终得到现在的种子。”
实际上,她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她可以用灵气催生,可以快速的拿到种子的话。
并不会这么快就把产量提高。
就像她开始预想的那样,那开始的十亩,留下来的种子,第二年平均每亩的产量就下降了快二十斤。
第三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下降了三十斤。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开始的预想是对的。
如果想要产量提上去,就必须把品种改变。
所以第二年的时候,她就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选择了更粗,结的更多的种子,再进行实验。
并且在晚上的时候,多次使用灵力催生。
不然就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和麦子,不知道要种上多少年,不知道要尝试多少次,才可以把产量提到如此高。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她说的容易,阿克敦知道,大概又是妹妹一遍一遍催生出来的。
对于妹妹催生的能力,阿克敦以前就已经体验过。
他知道这个并不容易。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妹妹只能催生出一两颗种子。
现在实力更强了,可是在找种子的方面,也不容易。
他走过去拍了拍布音珠的肩膀,“妹妹辛苦了。”
阿克敦打定主意,等确定这个种子高产之后,他就找皇上要奖励。
毕竟妹妹种出高产量的种子,受益最大的并不是妹妹。
而是——皇上。
他很清楚,百姓根本不在乎上面的掌权者是谁。
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够吃饱,能不能够穿暖。
即使知道妹妹是让他们吃饱的人,可他们除了思想上的感谢之外,实际上的感谢并没有。
但是皇上不同啊,皇上能够让让妹妹得到实际上的好处。
阿克敦并不觉得自己这样想有什么问题,在他看来,自己妹妹帮了皇上,那么大一个忙。
就要点好处怎么了
而且妹妹可是让许许多多的人吃饱,就算是配享太庙也不如过啊!
对于三哥说自己辛苦了,布音珠只是但笑不语。
这件事情,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反正就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够成功的。
她确实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对了三哥,你这次打算在家里面待多久啊”
阿克敦早就已经想好了这个问题,他回答道:“不着急,我这次回来,打算在家里面多待几天。”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叹了口气,离家10多年,却没有办法在家里面多待几天,也没有办法多陪陪父母亲人。
尤其是玛法还有玛嬷,他们的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世。
他这个当然儿子、当然孙子的,实在是太不孝顺了!
可是没有办法,“天地君师”,君排在前面。
所以他不得不先为皇上效力。
好在家人们也很支持他和大哥,一直在他们身后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一点,让阿克敦还有阿楚珲二人没有后顾之忧。
比起那些拖后腿的,他们家这样的家人才更为难能可贵。
想到这里,阿克敦继续说道:“我这一次回来,就好好的陪陪你们。”
说罢,他看向布音珠还有董鄂氏以及纳兰珠,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
“那可真是太好了!”布音珠回答,“正好我们也有好几年没有见过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
吃饭之时。
因为之前并没有注意,这一次,阿克敦尤其小心翼翼的品尝这新大米的味道。
入口很有嚼劲,不硬也不软,还带着浓浓的大米的清香。
“这米好香啊!”阿克敦惊喜的说道。
如果不是他特意品尝的话,他还以为是什么稀有品种的精米。
这就是他之前没有多想的原因。
这个大米的味道很好,再加上产量很高,那就是双赢啊!
现在的农民,大多数只吃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是因为他们喜欢吗
不,当然不。
也许有人喜欢吃,但天天吃红薯,也没人受得了!
南方人喜欢大米,北方人更喜欢面食。
如果主食是面食或者是大米,有谁会去选择把红薯当为主食
之前产量很低,还要交税,留下来的粮食不多,根本就管不到一年。
他们都想顿顿吃米饭或者是面食,可是吃了之后,后面接近半年的时间都没有粮食了。
一顿吃饱,和顿顿吃饱,心中还是有数的。
因此,大部分的人家,在得到新米之后,就会留上一点点尝尝鲜,大部分都拿去换粗粮。
“是吧”董鄂氏含笑说道:“这还多亏了你妹妹。”
董鄂氏虽然只是一个妇道人家,但是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相反,她懂的还真不少!
这粮食短缺本就是大事情。
如今她女儿把这件事情拒绝,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
不管怎么说,那些吃饱的百姓,还不得在心中挂念着她女儿的好
还有皇上,她女儿帮皇室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问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她不知道阿克敦的想法,不过就算她知道了,也表示很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