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尽管如此,队伍里的所有人也都基本知道林五六是他们这群人中的头头,对他的话没有阳奉阴违这一说。

得知林五六已经安排人去了岸上,朱高煦也就坐在了一个兵卒给自己端来的马札上。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那个去探路的人也回来了。

“林老大,码头的兵卒说官道可以走到三万卫,就是有些难走,车轮过不去。”

回来的兵卒站在冰层上对林五六招呼着,林五六得了消息也从船梯走上甲板,如实禀告了朱高煦。

朱高煦听后没有着急下令出发,而是看了看天时,望着阴沉的天色,他担心还会下雪,因此还是决定在船上待几天再走。

“备些柴火粮食,我们等哪天太阳出了再走。”

“是!”

见朱高煦要发话,林五六老实的应下,倒是亦失哈及时说道:“殿下,在这船上住着难免难受,您要不上岸”

“兄弟们都在船上,我去岸上像什么话”

朱高煦皱眉回绝了亦失哈的建议,随后转身回到了船室中。

不出朱高煦的预料,正午刚过,天上就洋洋洒洒的飘起了雪花,让在甲板上吃饭的一些兄弟们一个个的笑骂跑回了船室里。

“这北边真是冷的,这面我才端出去一字时不到,居然都已经凉了。”

“你要是再呆一刻钟,指不定就结冰了。”

“哈哈哈……”

船室里的兄弟们说说笑笑,望着他们,朱高煦的脸上也挂起了笑容。

在抵达吉林前,这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放松的日子了。

朱高煦低头喝了一口热汤,而他预测的这场雪并没有很快停下,反而越下越大。

大雪一直下了七天,朱高煦他们也在船上住了七天。

直到正月二十八,那雪才慢慢的停下,次日太阳便出来了。

见到太阳出来,朱高煦也知道雪季应该过去了,因此开始招呼所有人上岸。

在他的命令下,二百护卫小心翼翼的将战马、钱、粮食等物资运到盖州渡口。

瞧着朱高煦下船,盖州知州也让城内的衙役兵卒帮忙搬运东西。

直至正午,伴随着所有东西都运上渡口,朱高煦才出现在了渡口处。

他与盖州的知州客气了几句,随后便带着队伍北上了。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那知州也不免对身边人道:“以往藩王路过盖州,都得要美酒佳肴伺候,住的稍差便叱骂我等。”

“倒是这渤海王礼贤下士,宁愿住在船上也不为难我等,实乃贤王矣……”

他的话赢得了许多官吏的认同,但朱高煦却不甚在意,只是带着队伍着急赶往吉林。

如朱高煦的预料,自二十八开始,他们一路北上都能看到不断在融化的积雪。

当然,与其随之而来的便是泥泞的道路。

从盖州到辽阳不过二百六十余里,但朱高煦他们却整整走了五天,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时,他们才抵达了辽阳。

“终于到了。”

望着远处的辽阳城,满身泥点的朱高煦松了口气。

这倒不是说他们的路程结束了,而是朱高煦他们可以在辽阳休息几日。

朱高煦来到辽东,自然要与辽东总兵官周兴议事,而周兴也早早在辽阳等着自己了。

不出预料,朱高煦他们才到辽阳城南边不久,辽阳城的方向就奔驰而来了一队骑兵。

“敢问可是渤海王殿下”

身穿布面甲的十名骑兵来到了队伍的面前,亦失哈见状自然不可能让朱高煦亲自答话,因此上前作揖道:

“这位便是渤海王,敢问周总兵官何在”

“殿下千岁!”

“不用下跪,莫脏了甲胄。”

听到来人真的是朱高煦,十名骑兵连忙翻身下马,好在朱高煦劝住了他们,不然这一身布面甲就得清洗了。

“殿下,周总兵官已经在安定门等您了。”

带队的小旗官撒了个谎,此刻的周兴并未等朱高煦,毕竟谁也说不准朱高煦什么时候到,不过他确实在安定门附近。

“请让周总兵官为我一行人准备饭食,此外我家殿下还有其它事情与周总兵官商谈。”

亦失哈充当着传声筒的角色,那骑兵小旗官闻言也连忙回礼,而后翻身上马,自己策马回了辽阳城,留下了九名骑兵带路。

对于北边边军的布面甲,朱高煦这边并没有几个人感到好奇,毕竟布面甲早在前元时期就已经开始装备部队。

自宋末世界气温下降,北方军队就开始将换装布面甲,这不仅是因为它可以保暖,而是它还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甲片生锈。

当然,布面甲也并不是贴肉穿着,在甲片与鸳鸯战袄中间还必须有夹袍。

布面甲的防御力并不算低,不过到了夏季,许多边军还会换为外披的明甲(扎甲)。

说白了,明初的明军中远程火力依旧不足,铜铳与碗口铳并不足以压制披甲的北方游牧民族,因此肉搏是战场上的常态。

在肉搏这方面,扎甲比布面甲更有统治力,所以北方的战兵常备一套扎甲与一套布面甲。

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日后他麾下的军队但凡在北方作战,自然要以布面甲为主。

扎甲虽然肉搏出众,但重量却比布面甲重了十到十五斤,这点重量违背了朱高煦追求的机动性,而他之所以追求机动性,则是因为他有自信弄出火绳枪。

火绳枪一旦出现,并进一步搭配长矛,那不管是边军还是游牧骑兵,只要没有对他形成绝对的数量压制,朱高煦都有信心能够击败对方。

在他如此想着的时候,他们这一行二百余人也来到了辽阳城的安定门。

在安定门下,身穿袍服的一个六旬老翁对朱高煦作揖:

“末将辽东总兵官周兴,叩拜渤海王……”

“老将军与诸位免礼,莫要脏了袍子。”

朱高煦翻身下马,周兴等人闻言也没有继续跪下去,毕竟谁都不想大冬天换洗衣服。

“这马恐怕是汗血马吗”

见朱高煦牵着马走来,周兴等人的目光都被赤驩所吸引。

不得不说,已经三岁的赤驩虽然还未成年,但其个头却已经不比寻常的河曲马小,反而还大些。

“确实是皇爷爷所赐汗血马。”

朱高煦将赤驩的马缰递给了亦失哈,随后对周兴作揖:“这次来辽阳城恐怕要叨扰几日,不仅是为了与老将军聊聊兀良哈与西阳哈的事情,更是为了粮食的事情。”

粮食是朱高煦在吉林的重中之重,他早在出发前就与老朱商量好了,每年积雪融化后就一口气送一整年的粮食。

对此,老朱当时也答应的爽快。

按道理来说,朱高煦应该相信自家爷爷,可他确实被老朱骗过太多次,这问题必须得落实,不然他去吉林就真的和流放没区别了。

“末将已经在不远处的酒楼开酒席三十桌,请殿下与诸位移步。”

周兴做出请的手势,朱高煦闻言也与他一起走向了酒楼。

路上朱高煦也会打量路上的行人,在山东与南直隶时他不觉得,但来到了辽阳城后,他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明的人口问题。

偌大的辽阳城,宽五丈的街道上一眼望去百余步,却基本没有几个行人,这样的人口密度,恐怕才是辽东的常态。

这么想着,朱高煦也与周兴来到了一处三层酒楼,并带着亦失哈和林五六随他上了三楼。

所有的桌上都只摆了碗筷,没有饭菜,不过这也不奇怪。

尽管酒楼弄了火墙,并紧闭了门窗,但辽东二月初的气温依旧寒冷,恐怕能有零下十来度的感觉。

如此的气温,确实要比后世冷许多,毕竟大明二月等于后世三月,诸如三月初的辽阳,恐怕很少能有在正午时分还依旧零下十几度的时候。

“上菜吧!”

周兴对早早候着的酒楼掌柜招呼,那掌柜点头应下,随后朱高煦便见伙计将一个个放满柴火的火盆抬出来。

这些火盆盖上了镂空的铁盖,一个个的被放到了桌下,这样能暖和众人的腿部。

毕竟是在辽东,辽阳城内基本是土路,很少有江南那样的青砖石路。

因此,出门一趟不少要打湿些鞋子,放个火盆能烘干也是极为舒服的。

哪怕是朱高煦,他在去到吉林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规划军堡,扩建城池。

如果条件可以,他或许会在吉林城修建如紫禁城一样的火道、火墙来实现供暖。

毕竟在这辽东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燃料……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仙界户籍管理员[综神话]

仙界户籍管理员[综神话]

孤光与清辉
在仙界这种神通大牛遍地走,仙家神佛多如狗地方,要是没两个关系户,那基本就淹没在云海里没啥花头可言了。而我们的主角,史上最牛关系户!直接可以和盘古女娲攀亲戚,后..
军史 连载 29万字
海贼:红鼻子叔叔

海贼:红鼻子叔叔

葫芦青
无系统无女主轻松文搞笑文艾斯:站在我身后的不仅有老爹,还有巴基叔叔!红发:你这个家伙我越来越看不懂了!米霍克:打不过完全打不过,加入就好了!白胡子:我都做好赴死的准备了,要不宣布我退休?论有一个老六叔叔是件多么安全的事!在人物性格做了些修改会有一些诙谐!想看暴力爽文这里不太适合!
军史 连载 44万字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深夜于灯下
本书讲述了武则天从一个懵懂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代女皇的传奇故事。她出生在官宦之家,自幼聪慧早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进入宫廷后,她见识到了宫廷的奢华与复杂,也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她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学会了隐忍和等待时机。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定决心,成功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繁荣昌盛,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她
军史 连载 68万字
给古人来点小小的短视频震撼

给古人来点小小的短视频震撼

狗子爱吃药
如果古人能够看见你刷的短视频。他们会怎么样?刷“横扫六国,做回自己!”始皇帝大笑:还是后人懂朕!刷看到绚丽的魔法时。始皇帝:朕要当大魔导师,朕要创造卢恩!!李世民:此乃仙人之术,今传于大唐,实属天下百姓之幸!刷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看着天幕之上色泽诱人的烤肉、火锅......各朝各代的皇帝看着自己桌上的饭菜,顿时觉得黯淡无光。始皇帝:朕一定要长生,一定要活到后世,一定要
军史 连载 65万字
圣斗士之主宰之路

圣斗士之主宰之路

笑归红尘
原创圣斗士故事,情节完全自创,内容新颖!绝不断更,每日5000字!情节话题长了,诸君请入内观看,简单说就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穿越者在圣斗士宇宙成就最强主宰的故事,江山红颜尽入我心中!
军史 连载 34万字
乱世书童

乱世书童

斋殆
南宋末年,风雨飘摇,蒙元大军攻破襄阳,精兵百万下江南,丞相伯颜立马吴山第一峰,谢太后奉表降元,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益王登基,张弘范尾随而至,宋军节节败退,十万军民一步步退向崖山……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一个伴读的书童,避无可避卷入到纷飞的战火中,为了让自家少爷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被迫进行了血与火的抗争。
军史 连载 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