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良渚到底有多辉煌”

陈翰不免在心里自问。

距今5300年,这是个神奇的时间段。

好像全世界的文明都在那一瞬间爆发了。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完成统一,形成世界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权国家。

苏美尔人在美苏布达米亚南部平原建立起了城邦文明。

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文化。

而在中华大地上,钱塘江北岸的良渚文明出现了。

而良渚,现在更是受到举世瞩目。

刚才,陈翰听到了一则最新消息。

在良渚古城以东20多公里的茅山遗址,发现了80余亩成片水稻田。

其中东西向的灌既水渠,南北向的红烧土田埂分割出一垄垄整齐的稻田,令人叹为观止。

多余的粮食对于文化、文明的形成,是最主要的条件。

说直白一点,吃饱了才会有文化、才会有文明。

良渚古城目前出土的碳化稻谷,总量达到20-30万斤。

如此大规模的水稻种植,离不开先进的生产工具。

5300年前,当其它农耕文化还在使用未耜这种类似于今天的铁锹的工具,一锹一锹翻土地的时候,良渚文明的前身崧泽文化,就已经使用经过技术改良之后的分体式石犁。

实际上,同时期中国其它地区的文化聚落,也会种地,但是大多是使用动物骨骼或者石头做的铲子(古人叫未耜),一铲一铲挖地种东西。

严格来说那不叫“农耕文化”,那叫“园艺农业”,说白了根本不可能上规模,也无法养活一个城市上万的人口。

而良渚不同。

20-30万斤的碳化稻米能留存到5000多年后的今天,说明良渚的食物储存非常先进,并且产量非常的大。

至少一个农仓就能有二三十万斤粮食的库存,这说明良渚当时粮食很富裕,农耕作业规模很大。

而大规模农耕的对水利工程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而修建水利工程,势必需要一部分人脱离粮食生产,去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并且需要有组织领导者来管理。

这就是文明即国家最初产生的原因。

良渚的水利工程非常宏大,虽然单条大坝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宏伟”,至少没有埃及金字塔看着那么牛。

但是实际上,良渚11条大坝的工程量,也堪比埃及金字塔。

良渚的水坝,需要一万人专门建设十年时间。

这么大的工程量,说明良渚文明在5300年前,有非常强大的农业基础,高产出的粮食生产,大量的粮食储备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劳动力脱离粮食生产去做这类工程,有集权统治可以组织和领导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是良渚作为国家文明的重要支撑依据。

良渚文明拥有巨大的土石结构内城墙和外城墙,其被最早发现,还是1969年2月11日,农历新年前6天,美国的锁眼卫星拍下了一张俯瞰良渚的照片。

当时是冬天,植被凋零,又值革命年代,开发建设并不是主要社会活动,地貌基本保持完好,良渚古城墙以及水坝系统被清晰地显示了出来,这帮助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已经实现了城乡分野,农业聚落全部位于城外,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良渚古城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中的交通主要是河道,交通工具主要是舟船。

之前,对于整座城市的规模估计,是比较保守的。

就是简单的根据内外城墙的分化,认为这座城市权利中心的莫角山宫殿区大约30万平方米,内城,也就是主要的手工业区,大约300万平方米,3平方公里。

外城则是主要的产粮区,占地6.3平方公里。

这就是良渚古城的范围。

这个范围并没有错,5300年前的良渚古城确实这么大。

但是,新的考古发掘说明了,良渚的城虽然是这样一个范围,但是不代表城外就不住人了。

在最远离着良渚古城以东20多公里发现的茅山遗址,发现了80余亩成片水稻田。

这说明,至少在良渚古城外,20公里的辐射区里,还是属于良渚的农业工作区。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依旧有一些“野人”散落在城外的茫茫平原上,进行农耕作业,生产粮食供应良渚古城内的百姓生活。

也许,良渚古城这个良渚的首都,当年居住的人,远比考古学家们想象中的还要多。

有大量的城内百姓,是靠着方圆20公里的农业提供粮食生活的,而不只是靠着外城的那6平方公里的农业区!

而且,更多更“科技”的遗址,也陆续发现。

城中的庙前遗址,浙江大学的考古队,就在其中发现了一座古井,并且井中有木架子。

木架子本身不稀奇,新石器时代的人就已经会使用木头来制作工具了。

稀奇的是,这些木架子是用榫卯结构固定的!

榫卯,是一种华夏传统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华夏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桁架檩条)、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

在华夏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华夏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华夏历代古建筑,以及大部分木质工具,一直都是沿用榫卯结构,这是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

西方人固定建筑用钉子,华夏人大部分情况下只用榫卯结构就行了。

包括规模宏大的紫禁城,所有的建筑也都是借助榫卯结构固定住的,这是华夏人的智慧结晶。

但是,“榫卯”这种建筑方式,最早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在史学界一直都有争议。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工技术。

因为鲁班是鼎鼎有名的木工发明家,而且传说中的鲁班锁,就是利用榫卯的特性。

鲁班生活的年代,在春秋晚期,大约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时候。

然而,这个猜想现在可以推翻了。

华夏人的榫卯技术,远比想象中诞生的要早!

在5300年前的良渚文明时期,就已经诞生了!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凤娉

凤娉

张凤苹
她重生在平乐侯府大小姐苏叶身上,想借痴儿身份过完平凡一生。只是生在这样的世界里还是躲不掉权谋争斗。利用婚姻,拉拢平乐侯府,行,招亲你要能选上,我就嫁。被坑了,想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白饭,那你得有这能力上。让年近五十的爹爹去前线打仗,欺负她平乐侯府后继无人吗?故意调走昭和军,让她和大部队分散,将她放置于瘟疫横行流民之地,只是在这没有疫苗的世界,她算是真的没招了。不过那个杀红眼的人是谁?和笙?他那双手
都市 连载 55万字
长生九万年

长生九万年

软烧龙虾
我曾是盘古开天时递斧的樵夫,女娲造人时捏泥的学徒,大禹治水时指点江山的无名客。秦皇一统六国,背后是我推演的兵法;孙悟空大闹天宫,金箍棒上刻着我的符咒。但没人知道九万年后,我的马甲逐渐曝光。“这尊商周青铜鼎上的铭文……是叶北的名字?!”当天,全球震动!考古界泰斗连夜跪求拜师,隐世道门奉我为主,连天降异象都凝成一行血字:我笑了:急什么?这才是我马甲的……冰山一角。
都市 连载 36万字
我们作为怪物的一切都由父亲创造

我们作为怪物的一切都由父亲创造

呦西亚喀呦
“为了完成这一切的一切,我,陆奇才是最伟大的创造怪物之人。”陆奇兴奋的看着眼前的怪物们。“父亲的创造神迹才是我们的信仰,我们拥有的一切都为父亲的神迹之象。”众怪物臣服的说道。(练手写的书)(现在更人物传中)
都市 连载 60万字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霖酱别咬
穿越平行世界的李亦获得,但系统却提前了10年。于是乎:虽然我在公共区域放炸弹,但我依然是个好市民。虽然我卖高超音速导弹,但我依然爱好和平,毕竟导弹又不是我射的!虽然我在国外开军校,但不可否认我拉高了人均教育水平。当然,学员参与政变什么的,关我个开学校的什么事?什么?你说我用高价基因特效药垄断医疗市场!不不不,这要怪你的国家没有跟我谈医保价格,不信你看华国,患者就差给我立长生碑了!还有,说了多少次了
都市 连载 79万字
九天

九天

欧阳允
《九天》是欧阳允精心创作的都市小说,恋上你看书网实时更新九天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九天评论,并不代表恋上你看书网赞同或者支持九天读者的观点。
都市 完结 209万字
中式豪门,我的千亿婆婆

中式豪门,我的千亿婆婆

我本仙姑
宋未雨:京城傅氏女主人,美艳性感手握千亿身家,夹在两个顶级男人中间,纠缠半生。一个是傅氏老总,顶级上位者,表面儒雅矜贵,实则手段狠辣,但对老婆无底线宠溺。一个是叔圈顶流,枪林弹雨中保护她半生安稳,掌握地下交易半壁江山的京城黑帮头子…而她,决定不管不顾奔向心中所爱,那人却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极致拉扯,在虐与被虐之间,谁也不知道结局。叔叔们的爱,大气沉稳手段狠,永远拿得出手!
都市 连载 1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