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准备金!
一头大鲨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要民间养成了使用纸币的习惯,后续来找朝廷兑换白银的就会越来越少。 再加上纸币本身就有轻便的优势,百姓很快会从囤积白银的习惯转变为囤积纸币,如此纸币就可彻底替代白银。 甚至更进一步的,只要能具有足够高的信用,还可以在对外做贸易时让外国人也认可大唐纸币。 虽然大家对黄金和白银的认可度一致的高,但说到底还是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携带太困难,产出太有限! 到了那时,百姓必然会存蓄纸币数量大于白银,直接反过来用白银向朝廷兑换纸币,朝廷的白银存量必然日渐增加。 货币问题也就因此彻底解决。 但其实摆在李二眼前仍然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发行准备金。 不论纸币营造的多完美,前期必然会有个大问题,那便是百姓认可度低,会找朝廷大量兑换白银。 国库必然会有大量的白银流出。 但是如今朝廷也是白银、铜钱紧缺,虽然囤积的布帛、五谷等存量极大,但是某些方面到底是无法替代白银。 朝廷必须有足量的白银存货应对种种突发意外,但是现有的白银存量哪怕是再减少一成都是触及到了危急线。 思忖再三,李二又问:“如果用布帛、粮食来顶替白银,折合下来替代准备金可行否” “不可!” 庆修回应的斩钉截铁,“必须是货真价实的白银,否则纸币推广初期信用就要打折扣,日后还如何能让百姓放心使用白银” “如果白银不够用,用黄金顶替也可!” 这话更是说的李二心头打颤,庆修竟然对这件事情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群臣更是觉得不可理喻,那可是黄金啊,如今庆修竟然要把银子和黄金散给老百姓,那岂不是作孽! 李二仍有犹豫,但是他见庆修态度坚决,看样子他是无论如何也要促成此事了。 既然庆国公认定可行,那便确实如他所想,且试上一试! “此事朕明了了,今天暂且议论到这里,退朝吧,之后朕会做准备推进此事。” 显然,李二已经决定促成这件事,并且付诸准备了。 但庆修神色仍然是有些捉摸不定,他仍旧觉得,事情到此进展还是太慢了! 不过庆修还是低估了李二的决心,这边刚刚退朝,王德贵却又突然赶过来通知庆修,请他到太极殿,皇帝陛下有请。 庆修闻言微微一笑,他知道李二是着实动心了。 别的不说,能让朝廷摆脱对白银的依赖,甚至可自主发行货币,这等诱惑绝对不是任何一个帝国君主能抵御得了。 此事一旦办成了,他李二就是千古以来第一个促成此事的帝国君王! 当庆修抵达太极殿时,李二显然已经等待他多时。 “来了” 李二装模作样的放下手中的册子,“今天听庆国公提及推行纸币的事情,朕知道此事绝对不是三言两语那么简单,特邀你来此,朕同你详说。” 李二虽然这么说,但庆修知道他的想法绝对不仅只是聊聊这么简单。 纸币发行本身就是一项规模极为宏大,政策精细程度极为复杂的大工程,须得循序渐进。 怎么可能是如今三言两语就能聊得明白的。 他隐约猜到李二邀请自己来此,意欲何为了。 “陛下,恕我多言问一句,如今国库里的白银、黄金是不是不太够用” 李二听的这话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起来,他瞥了一眼王德贵,后者当场识趣的退下,并且连同太极殿内的所有侍女也一并离开。 非但如此,王德贵还命令人将太极殿大门紧闭,就连门口看守的侍卫也必须远离,无论是何人胆敢靠近必定重罚! “既然话说到这里,朕也就不隐瞒了,如今朝廷的财政虽然正常,但是白银匮乏的程度实则更严重。” 李二也没多说废话,他直接拿出一份册子,让庆修亲自过眼。 这份册子就是如今国库登记在册的白银黄金。 朝廷虽然在明面上有公布财政,但那大多都是经过一定程度的修改,并不完全属实。 这份被李二留在手中的,才是真正确切的白银数目。 庆修一过目便知道了,原来如今朝廷的白银匮乏程度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严重。 黄金更不用说,自李二登基以来,财政收入的黄金一直都被他积累在国库不用,如今也才积攒了这么点。 白银大约为五千多万两,而黄金则只有区区的几万两。 这些白银数目,如果只是做小范围的纸币发行测试那自然不成问题。 可要是推广到全国范围,这些量远远不够。 纵然是给每一两白银,甚至每一枚铜钱都量身定制好纸币不超发,也只能在小范围推广纸币,全国绝对是痴心妄想了。 庆修皱起眉头他此时也确切意识到,并非是李二或者说群臣太保守,而是他这个想法太过超前了。 但是发行纸币的益处实在是多多,眼下大唐境内四海升平,国力强盛,正是适合消耗资源调整结构的好时机。 如果眼下不做纸币发行,日后谁还知道有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庆修心下稍稍一盘算,当即打定主意,直言道:“如果陛下觉得朝廷的白银远不够用,准备金可以由我来出一部分。” 李二正皱着眉头 ,听庆修这么一说猛然回首看他,满眼都是震撼! “你……此言当真” 那可是海量的白银,他知道庆修家中底蕴不小,但他能否支撑得起 而且纵然支撑得起,他怎舍得这么做的 庆修笑道:“这些年生意做的不少,无论是走西行商路,亦或是盐税的收益,倒也让我攒下了一些家底,不说能百分百为朝廷解忧,但出一部分的准备金应该也不算问题。” 李二神色感慨万千,一时语塞片刻,而后又感慨道:“若是满朝文武都像庆国公这样能万事以国为先,我大唐又何愁不能强盛,何事办不得!” “能得庆国公辅佐当真是朕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