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鸟先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完了方国寿对题目的解释,这下子王成伟总算是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

巡考的颜真卿叹了一口气,作为学贯古今的大儒,颜真卿自然明白这个考题的意思。

文质而再复,不仅仅可以用在朝代之间的更替,朝代之间皇位的更迭,也可以套上这一套“文质再复”的规律。

而皇帝用这个题目做考题,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要考生写出新朝和上皇时代的切割,给皇位更迭寻求更具有法理性的解释。

灵武登基,到上皇下诏退位,至德元载和天宝十五载是同一年。

这种法统上的尴尬,一直都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所以才出了这么一道实务策的考题。

颜真卿叹气,皇帝第一次科举出这样的考题,那么等到上皇回銮长安后,二皇相见之后,皇帝又要如何对待上皇

作为上皇时期就出仕的大臣,就算是对上皇晚年的昏聩心存怨望,但是依然对开元年间那美好的时代充满美好回忆的。

大臣们自然不愿意皇室内部出现骨肉相残的景象了。

且看这些考生如何答题,是不是能够提出让皇帝满意的答桉。

颜真卿继续巡视考场,只看到不少考生都盯着考题发呆。

颜真卿叹了一口气,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前面两道试题都做的不错的考生,在面对第三道考题却束手无策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考生们都熟读论语,但是文质再复的概念,是出自于《礼记》中的。

《礼记》虽然也是五经之一,但是唐代对于通五经的要求主要还集中在《诗经》和《春秋》上,对于《礼记》的要求是通读,就连考贴经都不太考《礼记》上的内容。

不过题目是皇帝出的,考生也只能硬着头皮作答了。

颜真卿又看了几个,看到韦应物的文章,眼睛一亮。

韦应物不愧是京兆韦氏的子弟,也曾经门荫入官,在官场上历练过。

韦应物的这篇文章,从文和质两个方面入手,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规劝朝廷重视文治和武功,在全力平叛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朝廷的文治。

颜真卿点点头,这个切入点也是进士科考试实务策正常的切入,从劝谏君王开始。

接着韦应物用文质再复的理论,套用了隋和唐的文质演化,提出隋代是重治而轻文,隋炀帝穷兵黩武最终灭亡。

所以我大唐应该是文过于质,继续规劝皇帝行文治。

从一篇进士科考试的实务策作答上,这篇文章自然是合格的。

韦应物的文采也不错,字迹也相当不错,考中进士应该没有问题了。

不过颜真卿还是摇头,虽然韦应物写的不错,却不是皇帝想要的答桉。

再继续看其他的考生,颜真卿很快看到了顾况的考卷。

顾况的破题和韦应物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孔子的语录来论述文和质的基本概念。

不过顾况将文质再复的论述,用在大唐内部的皇位更迭中。

顾况认为上皇的开元和天宝年间,就是一场文质再复。

开元重文,天下能够安定繁华,天下积攒下庞大的财富。

天宝重质,过于穷兵黩武而让边镇坐大,最后导致了安禄山之祸。

所以顾况的文章更进一步,从开元天宝之间的教训,劝导当今皇帝继续重视文教,不要再犯上皇一样的错误。

颜真卿微微点头,顾况不愧是李泌的弟子,他这个文章算是挠到了皇帝的心上了。

皇帝就是需要这样的文章,顾况说明上皇执政末期的问题,也就说明了当今皇帝继位的合法合理性。

这就是所谓的文质再复的意思,将本朝定位文,上皇末期定义为质,劝谏君王不要穷兵黩武,要勤修政务重视文治。

这也是符合儒家传统道德的,算是一篇主旋律的合格文章。

同时也响应了皇帝的喜好。

作为同考官,颜真卿是需要阅卷实务策的。

他已经将顾况和韦应物的名字记在心上了。

科举考试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实务策的答卷是要交给皇帝看的。

如果不能从中选出好的考卷,那就是他们这些考官的失职。

所以大唐虽然有行卷的陋习,但是整体考试的目的还是向上的,还是要为了国家选拔贤才。

而大唐的历代皇帝也重视科举,不仅仅会自己阅卷,还会经常会亲自出实务考题。

但是到了明清的时候,科举考试已经沦为卷王的竞赛,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僵化,八股文的要求越来越死板,这样的文章皇帝自然也不愿意看了。

这时候的科举考试也不考策论了,为国选拔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才这个目的已经失去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就越来越脱离实际。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因此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舞弊桉件反而要比唐宋更多。

颜真卿这时候抬起头看向了王成伟。

之前看王成伟是第一个交贴经卷子的考生,可是他迟迟没有动笔,一开始颜真卿以为他不知道如何解这道题。

本来颜真卿为王成伟惋惜,毕竟是从陇右这种文化沙漠出来的士子,虽然有诗才,对经义也背的不错,但是遇上实务策就没办法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陇右的士子就算是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也很难写出对上皇帝胃口的答桉。

毕竟皇帝和上皇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不是普通读书人能够理解的。

虽然这个王成伟也算是太原王氏的支脉,但是迁居陇右也几代没有人出仕了,不了解时局也是正常的。

就在颜真卿以为王成伟要放弃的时候,突然见到王成伟奋笔疾书起来。

难道是不知道怎么破题乱写了

颜真卿走过去,想要看看王成伟到底要写什么。

对于皇帝出这道题的意思,王成伟自然是清楚的。

皇帝和上皇这点事情,在论坛早就被扒的干干净净。

李亨灵武登基,这是趁着上皇避祸蜀中,失去中原士民之心的篡位行为。

事后躲在蜀中的李隆基,一方面因为自己已经老了,早也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另外朝廷大臣都支持儿子当皇帝,李隆基也只能下诏退位,承认李亨当皇帝是自己传位的。

不过李隆基也不是那么爽快的放弃权利,李隆基在退位诏书发布的时候,封了另外三个儿子为几个关键道州的大总管,又给他们授予开府建牙的权力。

李白投奔的永王,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到了上皇的任命,从江南打着平叛的旗号起事的。

但是最后三王都被李亨平定,永王也被砍了脑袋,从此上皇就彻底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

继位的合法性,上皇这个执政了四十五年的皇帝,那可是大唐历代皇帝中执政时期最长的。

如今李亨朝廷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上皇时期的大臣。

李亨依仗平叛的将领,也都是上皇时期提拔的将军。

甚至李亨身边的宦官,有些都是上皇派给他的。

这也都让李亨要活在上皇的阴影中。

既然如此,王成伟决定来一把大的。

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是为了国家选拔需要的人才,那么皇帝必然是要亲自阅卷的。

王成伟迅速找到了立论的思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国事论,文胜质则文恬武嬉,世风好奢华。”

“质胜文则穷兵黩武,上下好大喜功。”

“夏周国祚千百年,岂能以文质之道统括之”

“盖因文质二道,需时移政迁,根据世风改易之。”

看完王成伟的卷子,颜真卿吃了一惊。

这文章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礼记对夏周的论述,即“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唐代儒生对于经典的态度,也是颇为实用主义。

圣贤说的对的,自然拿起来就用。

圣贤说的不对胃口的,就弃之不用。

经过南北朝的乱世,现在的儒家是非常务实的,毕竟不务实的儒生,早就被北朝的皇帝,南朝的武将杀光了。

颜真卿不是惊讶于王成伟否定经学,而是他的论点。

王成伟在接下来的文章总结,上皇执政初期,重视文治,却不注重教导百姓,导致天下沉浸在享乐奢靡之风中。

后期又追求霸业功绩,却不知道与民生息,南征北战又让边镇军官士兵过于追求军功,盲目的挑起战争,破坏了国家的有序发展,地方藩镇坐大。

王成伟认为这都是上皇没能平衡好文和质的关系,没有及时变法革新的原因。

所以王成伟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变法永远都在路上”,朝廷需要根据世风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朝廷中的文和质的变化,这样才能让天下人人都成为君子,才能天下长治久安。

而下一句话更让颜真卿惊讶,王成伟认为,至德两年,陛下登基都是在收拾烂摊子,收复两京说明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朝廷也要从平叛过度到恢复天下元气的日常工作中。

所以王成伟请求皇帝改元!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反派家族企业[综英美]

反派家族企业[综英美]

青蛙头弗兰
当威尔逊再次睁开眼睛时,整个世界都变了:他的父亲是将要被骑士刷的大也只好从善如流的做被骑士刷的大注意事项: 望妹子们来捧场哟(。_。)#我的情敌是哥谭!##亲密撸..
军史 连载 11万字
一世邪

一世邪

生小姜
天上有天庭,天庭有个统治者,被称为玉帝,高高在上;妖族有个皇,号称古今无人敌,叫龙皇;佛家住在西方,与世无争,阿弥陀佛不动如山……而当年的你,天赋冠绝万物生灵..
军史 连载 1万字
猎美高手在都市

猎美高手在都市

不得我命
不得志的网络写手秦川,应聘记者成功,从此走向人生巅峰。他得美女,收后宫,不怎么难。他赚钱,成名,争夺权势,有些难度啊。至于,他当了商界大亨,成了小说泰斗,做了..
军史 连载 8万字
凰后归来

凰后归来

月兰晞
重活一世的宁九微,这辈子就就想安安稳稳的过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偏偏总是有人找她麻烦。这小日子是过不去下去了。那就来吧,大家一起互相伤害...
军史 连载 46万字
玄清记

玄清记

枯骨冰蟾
造化之始,玉上太玄,三清之末,道祖之前。御轮衡转,无极无边,似道非道,鸿宇开天。十世的轮回相恋,命运的纠葛羁绊。师父,那还要走多远啊。不远。不远是多远..
军史 连载 137万字
影视从复制傻妞开始

影视从复制傻妞开始

烂麻瓜
叶华意外获得复制系统,穿越到诸天影视世界中,复制别人的修为、天赋以及各种法宝等等,从魔幻手机世界开始一路复制,号称诸天影视世界里的万宝真人,创建万宝阁,在诸天影视世界赚的盆满钵满。已完成世界:魔幻手机1+2、宝莲灯前传+正传、女娲传说之灵珠当前世界:精卫填海PS:前几个世界,主要按剧情走,因此主角存在感低,不过节奏较快。后面的影视世界因为比较冷门,所以剧情为辅,没看过原剧的也不会影响阅读。最后,介
军史 连载 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