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航班在郑州中转,快一点时才在大校场机场??降落。 一行人刚下飞机,就得到了金陵外工委的热情接待。几辆接机车辆的司机,都是公安局外事科派出的便装警员。 他们会全程随行。 这个安排肯定有“安全”方面的考量,但更多的是保障一行人的出行安全。 金陵距离黄山的直线距离不远,如果在几十年后,乘动车两个来小时就到了。 但眼下这年头儿过去,可不算容易。 皖赣铁路在建,距离通车还早。?205国道全段砂石路面,还需翻越皖南山区的盘山路。 部分路段路基只有六米宽,大车不少,会车频率高,风险也高。 外工委规划的行程是,先乘坐火车至芜湖,从芜湖换乘汽车经泾县到黄山。全程下来一切顺利的话,要八个小时左右。 客随主便,人家的规划肯定充分考虑了便捷性和安全性,怎么安排怎么听呗。 火车晚上六点二十多发车,中间还有五个来小时,肯定要在金陵城里转转。 国人嘛,第一站必然是吃饭。 金陵好吃地方不少,永和园、安乐园、韩复兴、同庆楼、马祥兴……对于曲卓来说,这些名字都是陌生的,但对于曲忠禹和他的老伙伴们来说,就不一样了。 即便有人当年没在金陵任过职,也大多来过,吃过。 弯省本岛来玩的那两位不算。 至于曲家二代和几位老伙伴的儿女……不一定。 一帮人中间不乏贰零年代末和三零年代初生人,六七岁十来岁的年纪已经记事了,有几位的童年就是在金陵度过的。 比如曲久伫,对老头子带他吃过的安乐园心心念念。,一改沉稳中庸的做派,强烈建议大家去尝尝。柳老头的儿子柳南峰,则对小时候他老子到金陵开会,带回家的盐水鸭念念不忘。 负责接待的工作杨主任见状,提议可以以车为单位分头行动。吃过饭分头转一转,稍晚一些在铁路招待所汇合…… 能逗留的时间有限,分头行动挺好。不然几辆车载着二三十号人呼呼啦啦的到处逛,扎眼不说,效率还低。 老人们短暂的商议,决定去绿柳居吃素餐。其他人自己商量着来,分成几波爱去哪去哪。也不能分的太散,给接待陪同的同志添麻烦。 曲静跟老头子吃绿柳居,曲久伫在向同辈力荐安乐园。曲久韬和曲久勷一个比较随性,一个带点选择困难症。 至于曲某人,自然是询问媳妇的意见……乔小雨没意见,听自家男人的。 正小声商量跟哪辆车走呢,杨主任笑呵呵着插话:“曲主任,您得稍等一会儿,有人请你吃饭。” “谁呀”曲卓脸上纳闷,脑子里立马想到了打过交道的772厂和714厂,随即又觉得应该不是。 按道理来说,如果是772和714的人知道他来了,应该连着曲家人一起请。但听杨主任那意思,好像只请他一个,或是请他和乔小雨。 “哈哈,我得保密,一会儿您就知道啦。”杨主任满脸是笑,眼神告诉曲卓不大方便说。 既然不方便说,曲卓便没追问。跟媳妇留在航站楼大门口耐心等待。 没等太久,接机的车队鱼贯离开后,早就在停车场等着一辆挂着军牌的212,就发动引擎开了过来。 这年头大校场民航班次非常少,与弯省客人同机来的乘客和接站的人散去后,航站楼外空荡荡的。 一辆212驶过来,立马吸引了曲卓的注意力。 透过前挡风看清副驾驶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的脸,神情先是迟疑了非常短暂的一瞬,随即拿捏出满面笑容。 等212停稳,副驾驶上穿着军装的年轻人下来……曲卓愣住,错愕的看着对方说不出话。 刚才挡风玻璃反光,他虽然认出了人,但看不清细节。这会儿看清了…… “看什吗不认识啦” 右腿明显有些不灵便的廖安民,大步绕过车头走到曲卓面前伸出左手。 见曲卓发愣,咧着嘴笑,右脸从太阳穴到耳垂侧面再到嘴角,一道不规则泛着粉色嫩肉的长疤异常狰狞。 曲卓下意识伸出右手,跟廖安民的左手握在一起。视线在他右侧插在衣兜里的空袖管上停留了好几秒,才转移到他脸上。 “你这…啥情况上,上战场啦” “哈哈”廖安民爽朗的大笑,看向神情有点紧张的乔小雨,一副糙汉子做派的说:“弟妹是吧我叫廖安民,叫我廖哥就行。” “记得北戴河见过的廖老不他爷爷。”曲卓小声提醒。 “哦哦,你好廖…廖哥。”乔小雨拘谨的问好。 “走,上车……”廖安民招呼一声,转身帮乔小雨开车门。乔小雨上车时,凑曲卓耳边:“我爷爷午饭都没吃,就等你俩呢。” “哦”曲卓被廖安民的模样搞的脑袋一团麻,这才恍然记起,廖老在金陵军区当谠二。 212出机场奔黄埔路时,廖安民得意洋洋的讲了他的光辉战绩……确实有夸耀的资本。 廖安民所在的通讯营负责前线通讯保障,紧跟在西线13军屁股后面,首战日夜间穿插渡河,迂回包抄老街侧翼。 跟在大军后面,并不意味着安全。 穿插的太猛,又是夜间,到处都是被冲散打溃的安南兵。 刚开战那会,安南人虽然被打蒙了,但心气没垮。短暂的溃乱后,迅速组织起反击。 我们是客场作战,初入战场只能通过地图和情报了解地理环境。敌驻军最低也抵达驻防区域半年以上,属于主场作战。 廖安民所在的通讯营,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展开了战区通讯保障任务。面对或大队小股不断冒头的敌人,或神出鬼没的散兵游勇。还有隔着大几百米打冷枪的狙击手,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廖安民算有点运气,大仗小仗经历了十多场,还被偷袭伏击了不知道多少次,愣是毫发无伤。 第一阶段战斗,确定毙敌十七人。他自己查数,打死打伤了三十个不止。 攻占老街的战斗中,通讯排排长牺牲,班长重伤。为保护架设在西翼高点的中继天线,廖安民组织班里剩下的战友,挡住了南侧大约一个排的敌人。坚持了一个半小时,硬把敌人挡在天线六百米之外。 战后从老兵火线提拔为班长。 用廖安民自己的话说,子弹嗖嗖嗖的满天飞,安南兵还配有能打三四百米的榴弹发射器,一场又一场仗打下来不但没死,还半点伤没受,纯属点子高。 很明显,运气那玩意是靠不住的。 战斗进入第二阶段时,廖安民所在连被划给11军,配合肃清莱州残敌巩固纵深防线。 廖安民班在两个步兵班的保护下,扛着设备向预设中继高地穿插时,与敌人的迂回部队迎头遭遇。 打了半个多小时,收到命令往接应部队方向靠拢。转移过程中,跟廖安民一起扛设备的战士踩中了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