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五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国债所有关联事宜的彻底结束,宫城里从初夏到深秋一直都在忙碌的各个廨舍,终于恢复到了往常的样子。 虽然手头上的活计依旧许多,却不必再如先前一样连喝碗荼汤的功夫都没有。 不过各府廨舍里的书吏能得以忙中偷闲,一众朝臣却依旧歇不下来。 因为终于到了钱有了,花销的大方向也初定,该仔细商量具体分配的环节。 既然是商量,自然就要召开大朝会。 而朝会刚一开始,沉寂许久的李斯就率先站起走出了班位。 李斯这个举动,不但让一众朝臣有些不错愕,就连始皇帝都是如此。 至于错愕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李斯从廷尉升任为左相,职能上已经从单一执掌谋一方面变为统筹全局。 大朝会便如如后世公司开会一样,先由问题部门表述问题。 其他部门群力群策,副总做个全面总结,最终由老总拍板。 李斯的位置相当于副总,本该是做总结发言,但却做起了下边人的事。 这极为不寻常。 李斯看到众人的反应,心中无奈的一叹。 他也不想这样自降身份的率先开口。 可大朝会不是几个或是十几个重臣与始皇帝在后殿关起门来的拍板议事。 说错话或是思虑不周没多大问题。 而在大朝会上,抛出问题的同时也要准备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书。 先前因为黄品府门被泼粪,以及国债引发的一系列事情,与下边的人已经有了些隔阂。 虽然后来极力弥补,算是又把人心给重新聚了起来。 可经了这一回事,李斯已经将下边的人看清楚。 到了关键时刻,这些人根本不堪大用。 加之国债的数目实在让人眼红,谁都想咬上一口。 让下边人先开口,必然只顾争成一团,无心他顾。 而至于无他他顾的是什么,原因更简单。 李斯要对黄品进行反击。 送黄品南下时甩出的那份国制,让李斯当时就生出了极大的危机感。 回去反复看了不下数十遍,越仔细琢磨越让李斯浑身发冷。 眼下左右两相为百官之首,权柄上极大。 对上,在有些事情上甚至能与皇帝掰掰手腕。 对下,因九卿各管一摊,权柄分散不说,还要全靠左右两相从中统一调度与协调。 而黄品抛出来的新制,则是三公相互牵制,左相两相的权柄大为削弱。 九卿改为六部后,三公间执掌的权柄更明确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相互间的协作,再不必需要左右两相从中斡旋。 从明面上看,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任免由皇帝亲敇,改由六部中的吏部掌管。 但仔细想想,最大的好处则是由执掌吏部之人得了。 左右两相从中得的好处只是次之。 若是执掌吏部的人像是蒙毅这样的,两相干脆就捞不到好处。 可以说新制上下两头都得利,唯独中间的左右两相在失利。 不过想到新制好处虽然对上下两头明显,但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改制。 因为权柄划分的越细,所需官吏也便越多。 如今大秦上下都缺官吏,且并非表面上那么安稳,轻易改制必然要出大问题。 其次,大秦朝堂上大多朝臣为关东士卿,就算是改制也还是原有的朝臣得利最大。 虽说身为左相的权柄小了,可由谁来任吏部执掌之人,还是能说上话的。 再特意加强与属下的关系,或者是将利益捆到一起,能坐到朝堂上的其实还是那几家人。 但是随着九原学宫第一批各学学生赶赴咸阳接受考教。 让刚松了一口气的李斯,瞬间又将危机感拉满。 第一批的学生虽然只有百人,但才学上个个不凡,并且还有治理乡里的经验。 更要命的是,九原各县所立的县学都有各家弟子去对孩童不收任何束修的教授。 学识一旦被普通黔首所掌控,士卿之家必然受到影响。 眼下或许因各处缺少官吏而不显,十年二十年之后则必然突显恶果。 除此以外,黄品虽然已经远赴岭南,但一波接一波的巨大压力依旧扑面而来。 南海郡为岭南三郡中底子最佳之地,南越人入了籍册,意味着不久过后必然堪比中原郡地。 这劳功丝毫不比打下岭南差到哪去。 无疑又给黄品的威望加了些分量。 其次,始皇帝居然同意了黄品上计的官吏举荐。 其中任嚣的改任,或是李超、蒙直、王家小子等一众年岁尚轻之人越居高位算不得什么。 重要的是对罪臣与罪吏的再次启用。 而以黄品的性子,必然又要行九原的那一套,设立郡学与县学。 其二,那些罪臣罪吏若是心中有恨,除却始皇帝,他便排在第一。 假若罪臣罪吏日后能够步入朝堂,无异于平白多了政敌出来。 最后则是始皇帝突然间对阳滋的改封,以及对白玉的赏赐。 李斯除了学识不凡,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人心。 更何况与嬴政相伴这么久,怎么能看不懂这个举动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阳滋可是嬴政最喜爱之女,对黄品爱屋及乌之下,居然连白玉都没舍得动,就这么塞给黄品。 不但对黄品的恩宠更盛,也彻底扫清黄品再向上的所有障碍。 只要桂林郡与象郡能够彻底安稳下来,再如南海郡一样有百越之民入了籍册,并且丈量了田地。 必然就是黄品再次回咸阳之时。 而这一次回来的黄品,所仗之势将更甚,也必然登上相位。 既然有上,就要有下。 他与冯去疾必然有一人要离开相位。 若是冯去疾下去还好说一些。 可若他下去,就冯去疾那副温吞性子,怎么能应付的了黄品。 而应付不了黄品,关东士卿就要迎来一轮又一轮的灾难。 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想尽办法都不能再让黄品有所寸进,最次也是不能窜的太快。 而最好的钳制的手段,又自然是掐断对岭南的调拨最佳。 若是为了更稳妥一些,九原与河西都是尽量能不调拨便不调拨。 彻底堵死与黄品有任何关联的劳功之路。 而下边的那帮家伙,又大多都在河西有所投入。 指望着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能舍得割肉,简直是难如登天。 环环相扣之下,李斯只能咬牙自己率先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