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这买卖,值得干
发愁的书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儿子!儿子他……在那边!收到了康奈尔....通知书!还是全奖,全奖呀。” 老婆反反复复地说了好几遍后,赵孝荣终于听明白了意思。 在大漂亮国上预科的儿子,收到了常青藤之一的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什么!”赵孝荣身体猛地一震,一股巨大的荒谬感瞬间冲散了心头的阴霾,但随即又被更深的怀疑取代。 “你…你问清楚了是不是弄错了!” 赵晓荣的声音又干又涩,带着难以置信的尖锐,“他那预科成绩单,门门红灯!英文都说不利索,常青藤还全额奖学金开什么国际玩笑!” 儿子在国外预科惨不忍睹的成绩单仿佛就在眼前,简直是把他们赵家老祖宗的脸都丢光了。 他压低了嗓音,近乎呵斥:“你给我清醒点!一个字一个字问清楚儿子!别是那些骗钱的野鸡学校搞的把戏!” 妻子在电话那头急急地辩解,声音又急又委屈,赵孝荣却只觉得十分聒噪,感觉比这初夏的闷热更让人难受。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手机铃声响起,这是只有少数几个关键人物才知道私人手机。 那独特的、细微却不容忽视的嗡鸣,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诡异。 他立刻拿起这部手机,屏幕上虽然没有名字,但那个号码他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 赵孝荣直接就挂断了老婆的电话,接通了这部私人手机。 接通瞬间,一个带着笑意、从容不迫的声音便清晰地传来。 “赵市长。”白朗的声音透过手机传来,那松弛的感觉,就感觉他此刻可能正悠闲地品着茶。 “好消息,收到了吧” 赵孝荣握着手机,指尖冰凉。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甚至带上了一丝刻意为之的冷淡和不易察觉的怨气。 “我留任市长,就是你说的好消息” 手机那头立刻传来白朗低沉而愉悦的笑声,仿佛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赵市长,不要有那么大的怨气嘛。我说的是贵公子很有潜力,能被康奈尔大学录取,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白朗又顿了顿,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筹码,清晰地落在赵孝荣紧绷的神经上。 “想想看,四年后,贵公子学成归国,国内顶级的投行大门,自然会为他敞开。比如金、信......就比旁人高出一大截。赵市长,你说,这值不值得你再等等” “嘶——” 赵孝荣猛地倒抽一口冷气,那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清晰可闻。 一股巨大的电流仿佛瞬间贯穿了他的全身,让他握着手机的手都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瞳孔因震惊而微微放大。 白朗的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捅开了他心底最深处、也是最柔软的那把锁。 他在这官场里殚精竭虑这么多年,甚至不惜背叛项成儒,投靠沈家,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图个妻儿安稳,图个儿子能有个远胜于他、金光闪闪的未来 如今白朗证实了自己儿子拿到的是货真价实的常青藤名校的通知,以及未来进入顶级投行的坦途。 这个消息已经抵消了没有当上市委书记的一部分怨气。 白朗似乎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赵孝荣的震动和软化,他缓缓地又抛出了一个诱饵。 “赵市长,格局放开点。” “市委书记的位置,早晚都是你的囊中之物,好饭不怕晚嘛,耐心点。” “顾省长如今正在筹划汽车城的项目,投资上百亿。” “想想看,相关的配套企业,哪怕是二、三家落户到保康,你的政绩就够了。” 这时,白朗又把声音故意压低了一下,让其更具有穿透力。 “三年后,只要运作得当......” “别说是市委书记,就是再进一步,省委常委的位置也并非天方夜谭啊。汉南省,也是需要干将的。” “赵市长,你再好好琢磨琢磨。” 白朗说完这番话,“咔哒。”一声,手机被干脆利落地挂断,只剩下单调的忙音在赵孝荣耳边嗡嗡作响。 赵孝荣缓缓放下手机,手心里湿漉漉的全是冷汗。 他靠在高背椅上,目光有些失焦地望着窗外。 此刻赵晓荣就感觉有一股汹涌的潮水,瞬间冲垮了他之前因原地不动而产生的所有不甘、怨怼和憋屈。 那点失落,在这巨大的、触手可及的“好处”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瞬间烟消云散。 办公室里死一般地寂静,唯有他胸腔里那颗心脏,正以一种全新的、滚烫的节奏,强有力地搏动着。 白朗最后那句话——“省委常委兼市委书记”! 这几个字蕴含的分量和前景,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他心底激起了滔天巨浪! 那光芒,远比他之前汲汲营营的那个“市委书记”职位要耀眼千百倍! 一步登天!直达全省权力核心! 他眼中重新燃起了炽热的光芒,那是一种被更大野心和更明确承诺点燃的火焰,烧得比窗外的烈日还要旺。 他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浓茶,狠狠灌了一大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却奇异地带来一种清醒的亢奋。 是啊! 等上三年又何妨 他喃喃自语,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一个深沉而笃定的弧度,眼神锐利如鹰隼。 一步到位,直达云霄! 这买卖,值得干。 ...... 省委常委会的消息很快也传回到了谷山县。 谷山县官场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气息。 县委大院办公室的格子间里,年轻的干部压抑着兴奋。 几个刚提拔不久的副科级干部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手指在键盘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心思却早已飞远。 李仕山的“破格”,像一道撕裂沉闷天幕的闪电,照亮了他们原本似乎一眼能望到头的仕途。 有人低声议论着李书记这些日子的铁腕手段,有人则是在打听李仕山早些年的“丰功伟绩”。 这些年轻人的眼神里满是憧憬。 “李书记能上去,说明我们也可以。” 一种名为“希望”的种子,在年轻的心田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