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三 武帝的疑心
想要摸鱼的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家都已心知肚明,光幕不会再更新视频了。 其实部分人的心中是失落的,因为光幕确实给他们带去了很多未曾了解的知识。 医药、思想、教育、文学、武器、地理……数不胜数。 光幕甚至在最后还给他们留下了数万的书籍可以在上面查看。 “光幕真是神仙下凡啊……” “可惜这美好的时光只有四年……” “四年的时间说过去也就过去了。” …… 元鼎元年 刘彻制定了未来近十年的国策。 他可不甘心后人在提到他的时候只能想到武功,想到匈奴和西域……他要开拓盛世,文治武功全方面发展。 文治这上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皇爷爷和父皇给他留下的底子很厚实,打仗虽花钱,但他现在通过光幕上学到了另一种打仗赚钱的方法。 后世的殖民地不干人事,什么大英帝国过于猖狂……不过,这很对刘彻的胃口。 武功上,他有大汉双子星在,起码近十年的时间军事上是不用愁的。 从地图上看到的西域更西边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刘彻眼馋。 “虽不能一口吞下,但若与他们有交流和联络,商业往来也算是一件益事。” 张骞受命出西域…… …… 刘彻在开疆拓土的时候还不忘对太子的教育。 他非常肯定如果想要教育出一个好太子,真的十分困难。 还好各朝中与他同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秦始皇嬴政想要培养好太子扶苏,唐太宗李世民纠结宠爱孩子和严格教育孩子的中间线在哪里,宋太祖赵匡胤担忧太子会不会和历史上宋朝皇帝的基因一样软弱…… 光幕的评论区中大家发现可以发起话题,然后就有感兴趣的人前来交流。 刘彻起初只是在上面随意发了些牢骚,当然这是在屏蔽了与太子相关的一干人等下做的。 他说:“朕现在很忧心啊,太子类朕,朕忧心,太子不类朕,朕更忧心。” 没过多久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他发的话题下留言:“有时候宁愿他类朕些,有时候又觉得他现在这样很好,一代帝王一代政策,一成不变的政策容易招致亡国。” 这人动不动说什么亡国的话,刘彻本来觉得晦气。不过,在看了他的名字后,刘彻点头认可了,并回复道: “朕倒不是忧心他要改变政策,而是朕忧心自己啊……我害怕到了老,看到这么像朕的儿子,心中会生起杀心。” 秦始皇嬴政:“……” 唐太宗李世民:“你这么狠毒” 过了会儿,李世民看完说话人的名字,了然道:“哦,是你的话,这很正常。要不要把李隆基拉来你俩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聊。” 刘彻:“李隆基玄宗呵,一个载入史册的罪人,朕不屑与他相谈。” 李世民:“嗯……” 欲言又止,算了,刘彻说的也是事实。 突然又有一个人进入话题中说道:“朕倒是更担心宋朝后面那些个软蛋皇帝的性子会不会在太子身上出现。” 嬴政、刘彻、李世民:“”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好好教育太子,锻炼他的性格,你宋之后应该能摆脱‘怂’的称号。”刘彻认真地回答。 接着他们几人又就着该如何教育太子这一话题深聊下去。 嬴政提议性格较软、偏仁慈的太子必须要送他进军营走一遭,要遭遭罪,不能只死板读书。 刘彻提议做父亲的应该要信任太子,即使知道太子会是你之后的继承人,但太子他必须孝顺啊,所以一定不能听信谗言! ! !在老到一定年纪的时候,懂得适当的让太子监国,锻炼他的能力! 李世民提议做父亲的应该要将心比心,对待所有的子嗣不能一视同仁!太子应该由做父亲的疼爱,而其余的皇子应该由太子去操心。这样不仅能让太子的兄弟信服太子,还能让太子感到地位的稳固。一定要多和太子谈心,交流感情! 赵匡胤提议不仅要信任太子,还要让太子树立他自己的权威,得到朝臣、民间百姓的支持。去军营锻炼性格和能力,多读书和周围大儒交流学习。还要让他明白兄弟和睦的道理! …… 元封元年 时间又过去了六年,这六年间大汉剑指之处,皆有汉人所在。 这年的大汉太子刘据十九岁,刘彻有心想全力培养太子,同时在和某些帝王育儿聊天中得出,要想拥有一个好的文武全才的太子,太子必须要经历过苦难。 于是才十九岁的刘据被刘彻扔给了霍去病教育。 霍去病的身边还跟着他的弟弟霍光,很稀罕的是霍光和刘据竟然很聊得来。 此时的大汉地图已经囊括了匈奴全部,西域也尽在大汉的掌握下,西域诸国无不对大汉言听计从,南边的小国也皆臣服在大汉天子的威望之下。 …… 太初元年 五年时间过去了,刘彻看着后世的华夏地图再比照着现今的大汉地图,怎么看怎么觉得少了点什么。 他的手指向了最下边的两个小岛,以及最上方的三省,西南边的高原…… 同时在心中默念,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应循序渐进,一步步来。 就在他打算大力开发南方,使得南方的造船业发展起来的时候,中原地区又爆发了天灾。 他本已派了人选前去赈灾,但谁也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太子殿下刘据竟然主动在朝中言及愿前往灾区…… 当然,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彻决然打断,并立马退朝。 父子间有了隔阂。 刘彻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他认为刘据的这个举动是在挑衅,是在试探! …… 天汉元年 四年间刘彻左右脑互搏中。 一边他很认可现在太子,一边又有些不满。 自光幕现世后,刘据便是在刘彻的精心培养中长大,从小到大他几乎是长成了刘彻希望的样子。 在刘彻的心里,刘据是原历史中他的遗憾。 巫蛊之祸,招致太子自尽…… 他不想那样去做,可是时间的慢慢推移,他越来越老,而太子越来越成熟,心中不免还是生了波澜。 …… 太始元年 霍去病又打了胜仗,大汉的疆土又有了新的成员加入。 在中原地区,甚至能够见到说着别扭汉语的中东人。 随着战争不断地向外扩张,西边的人都已经知晓在东边有一个很强盛的国家,它叫做汉帝国。 南方经年的不断发展总算是有了收获,朝中开始试行科举制度。 这一制度先是受到了各种阻拦,但最后还是成功推行。 …… 征和元年 这年刘彻的疑心病较之往年更深,他清楚地知道这年就是原历史上太子自尽、皇后自尽的时间。 他计算着自己剩下的时间,还有六年的命。 于是他决定放手看看太子的处理政事以及监国的能力。 每当他感到自己有对太子的不满情绪的时候,便去光幕上找嬴政、李世民等人聊天,说自己的感受,听听他们家太子又如何了。 “嬴政竟然活了八十多岁还没死!” “扶苏都走到了他前面!” “真是老不死的!” “活得也太久了吧!” “别真让他找到长生不老丹了” 刘彻对于嬴政没早死感到颇为惋惜。 …… 汉 后元二年 大汉皇帝刘彻 崩 年七十一。 太子刘据继位,母卫氏为皇太后。 …… “欢迎大家来到汉朝皇帝的墓葬……接下来我们将给大家讲解汉朝中最有名以及最伟大的一位皇帝……” 随着领队导游的介绍,大家的目光看向前方一座巍峨宏大的陵墓。 “估计刘彻他自己都没想到他儿子会给他建造这么一座陵墓……”跟在导游身后的人交头接耳着。 “这不是说明他儿子孝顺吗” “可是我咋听一本书上说汉武帝父子的感情并不好啊汉武帝一直都很忌惮他儿子,他对刘据好完全是因为害怕冠军侯!” 导游听着大家对野史谈论着的兴奋劲,扯了扯嘴角道:“少看点野史吧!卫家和霍家真的是汉朝最成功的两个大家族,终汉一朝对汉室忠心耿耿……” 这时队伍中又有一人提问道:“我最近才知道原来武这个字其实并不好,为什么刘据要给他爹用武这个字做谥号” 导游反问:“哎,难道这就说明刘据对他爹不好了谥号这个事本就是帝王一生的总结,虽然刘彻在教育、文化和民生方面也都有建树,但是他最为人称道的在军事上。” “武帝一朝,简直就是神仙打架!各个都是激进派,想要开拓疆土……” 导游的话说完,又带着游览了霍去病和卫青等人的墓葬。 时间过去,大家又想到了一个传闻,于是谈论道。 “你们知道那个传闻吗” “什么什么” “你该不会是说光幕我听说其实光幕不是真的,他只是那个年代天有异象,武帝去世后异象也随之消失。”有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于是开始卖弄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 “这不更加说明了武帝刘彻是天神降世来力挽狂澜的吗”队伍里大多数人都是汉武帝刘彻的粉丝。 “本来他爹汉景帝时期,边疆不稳,皇位也不稳,但是刘彻登基后,局势逆转。” “更是说出了‘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名言!真帅气!” 刘彻的粉丝们在拉踩完他亲爹和亲儿后,感慨道: “唉,如果刘彻再多活几年就好了……” “嗯” “别搞啊……刘据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太子了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