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嗣昌轻描淡写间提及此事,言犹未尽,已设伏笔。

郑芝龙闻言,椅畔之手微颤,面不改色,心湖却已起波澜。

于官场风云中,手握兵权者,若与藩王暗通款曲,轻则仕途尽毁,重则身陷囹圄,乃至谋逆之嫌,大明律条森严,郑芝龙岂能不知

令他愕然的是,曾文勉夜访之事,隐秘至极,未曾泄露半分,杨嗣昌却洞悉秋毫,其情报网之广,令人咋舌。

郑芝龙心中暗忖:杨嗣昌若真如此神通广大,郑家之事,他又知几何

而那紫禁城中,年轻的天子,是否亦洞悉一切

疑虑如潮,郑芝龙表面却波澜不惊,巧言以对:

“大人明鉴,蜀王府确有来使,乃因下官生辰将至,蜀王遣人赠礼,然下官已婉谢之。”

杨嗣昌闻言,茶碗轻端,正色问道:“郑大人此言属实”

“千真万确!下官食君之禄,岂敢与藩王有瓜葛”

郑芝龙言辞凿凿,尽显枭雄本色,厚颜且狠,所言真假,皆掷地有声。

杨嗣昌一笑置之,言道:“既如此,本官信你。郑大人何须如此紧张”

二人心知肚明,彼此间的较量,在于智谋与城府。

杨嗣昌深知郑家立场,对郑芝龙更是了如指掌,其所求者,无非保家族之安,护既得利益。

至于刘香之事,杨嗣昌洞悉其背后乃弗朗机之侵扰,非为朝廷,实为私利。

蜀王之意,郑芝龙虽有所接触,然未敢轻许,否则曾文勉何须借酒消愁

此等机密,锦衣卫早已洞悉。

蜀王之乱,于郑家海疆无碍,然蜀王之饵,尚不足以令郑芝龙动摇根本。

“大人多虑,下官不过恐生误会。”郑芝龙笑中藏锋。

“陛下对郑大人,可是颇为挂念呢。”杨嗣昌话锋一转,意味深长。

“哦陛下竟还记得微臣”

郑芝龙故作惊讶,实则心中疑云更重。

多年经营,只为家族安稳,然朝廷之眷顾,不过巡抚之面见,游击之虚衔,何曾得天子垂青

“陛下确曾数度提及郑大人及水军之事,实则更在意南洋海贸之繁荣。”

杨嗣昌一语道破天机。

郑芝龙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海贸乃郑家命脉,无海则家不存。

昔日手足相残,皆因海疆霸业。而今,杨嗣昌之言,直击其心底最深处之忧虑。

如今,最令人忧虑之景已悄然降临,天子亦垂涎南洋商海之利,郑氏一族何去何从

是拱手让出南洋之利,甘愿俯首称臣

亦或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继续在波涛中扮演海盗之角色

生存与毁灭的天平上,郑芝龙心绪纷扰,眉头紧锁,却难觅定夺之策。

“郑大人莫非忧虑陛下欲分羹南洋”

杨嗣昌悠然发问,目光如炬,洞察秋毫。

身为福建巡抚,他虽事务繁忙,但心系郑家,此番用意昭然若揭。

陛下英明神武,海贸之兴,乃迟早之事,郑氏岂能不知

开诚布公,方能增进互信,为郑芝龙预留心理空间。

“岂敢岂敢,此等想法实乃荒谬。”

郑芝龙苦笑,此语虽违心,却也需莫大勇气方能吐露。

杨嗣昌见状,心中暗笑,此乃他首次见郑芝龙如此尴尬,较之海战失利更令其内心煎熬。

然而,杨嗣昌却乐在其中,自入闽以来,首次能如此从容不迫地主导与郑芝龙的对话。

“哈哈,郑大人历经风霜,此番小事何须讳言”

杨嗣昌笑声爽朗。

郑芝龙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心中五味杂陈,却不敢表露,毕竟郑家尚需朝廷庇护。

“郑大人胸襟尚需开阔啊!”

杨嗣昌话锋一转,意味深长。

郑芝龙笑而不语,对“格局”二字颇感费解。

“南洋虽富,然陛下言及,四海之内,富庶之地比比皆是。

东有金,西有银,更有橡胶宝石,物产丰饶,非一家一族所能独占。

欧罗巴诸国,如尼德兰、弗朗机、法兰克,乃至那非神非罗之教廷,皆对彼方虎视眈眈。而我大明,却仍拘泥于南洋一隅,岂非格局受限”

杨嗣昌侃侃而谈,言辞间透露着对陛下雄图的敬仰。

忆及去年崇祯帝之教诲,杨嗣昌心中更是激荡。

虽未知美洲澳洲之名,却深信陛下非空穴来风。

神圣罗马帝国之名,他亦有所耳闻,虽不解陛下何以如此评价,但仍效仿圣上口吻,侃侃而谈。

郑芝龙闻言,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他深知海洋之广阔与富饶,却未曾料到朝廷之中竟有人对海洋利益了如指掌,且此人竟是当今天子。

这岂止是震惊,简直是颠覆了他对朝廷的认知。

在郑芝龙眼中,大明官员犹如书斋墨客,视外邦为化外之地,天子亦似深宫隐士,理应拒海于千里之外,然世事反转,令人咋舌。

“大人洞见非凡,然我水师势单力薄,何以拓海私以为罗马风物,亦属上乘。”

言至此处,郑芝龙语声细若游丝,透露出天主教徒的微妙情怀。其出海前必画十字,敬奉上帝,虽信仰深浅未可知,然劫难中屡获庇佑,对天父之恩,心存敬畏。

杨嗣昌之言,竟亵渎其信仰,谓上帝非神圣、非罗马、非帝国之象征,郑芝龙闻言,心生不悦,誓要拨乱反正。

“郑将军或力有未逮,然陛下之威,足以撼天动地。

弗朗机、尼德兰,皆仗国势而横行,然将军背后,亦有巍巍大明为盾。

陛下雄图大略,待内乱既平,必扬帆远航,拓土开疆。

且陛下广开爵路,凡有功于国者,无论战阵、科技、商贸,皆可封侯拜相,郑将军岂不动心”

杨嗣昌一番言辞,掷地有声,静待郑芝龙回应。

郑芝龙眉宇紧锁,心潮澎湃。金银珠宝,于他不过浮云;豪宅府邸,亦是过眼云烟。唯缺者,乃名望与爵位。

天子之赏,岂能同蜀王之爵相提并论

刘香、郭怀一之辈,非孤军奋战,皆有外援。郑芝龙虽归顺大明,然朝廷猜忌,兵权之虞,如影随形。

若得朝廷鼎力相助,弗朗机、尼德兰等辈,何足挂齿

东番之地,近在咫尺,若有朝命,早成囊中之物。

然则,郑芝龙心有千千结。朝廷所求,他心知肚明。

财富可保,水师难留。水师若失,他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人摆布,非他所愿。

“下官虽有意,然麾下兵马混杂,人心不齐,恐难成大事。”

郑芝龙言不由衷,实则暗藏玄机。

昔日十八芝兄弟,或死或降,施大瑄、洪旭、甘辉等人,虽偶有异心,但忠诚者众。

郑芝龙此举,意在试探杨嗣昌,亦为自身留有余地。

他深知,此举关乎基业存亡,不可轻率。

若与杨嗣昌交恶,后路何在

崇祯皇帝之志在四海,非池中之物,其雄心壮志,令人不敢小觑。

郑芝龙心中盘算,权衡利弊,一时难以决断。

郑芝龙应对杨嗣昌,背后暗藏藩乱风云,其心态微妙,几有隔岸观火之趣,料想少年天子壮志凌云,亦需先固大明基业之根本,方能展翅高飞。

新政初行,却逢藩王烽火连天,此等乱局,非独宗室之乱,更兼豪绅地主、商贾之流,若见藩王势大,必如墙头之草,随风而倒,届时,金银满贯者皆成敌对,陛下虽欲携我共赴盛世,然能否稳坐钓鱼台,实难预料。

杨嗣昌言辞恳切,暗含深意:“郑公犹疑不决,恐是顾虑重重。

然陛下胸襟广阔,非池中之物,若公能一心为公,必无后顾之忧。

但切记,龙床之侧,岂容酣睡之虎

望郑公深思熟虑。”

此言一出,既显忠诚之劝,又含威胁之意,杨嗣昌亦是孤注一掷,局势如履薄冰,他深知若天下动荡,说服郑芝龙将更加棘手,而崇祯帝期盼之音,又如催命符般紧迫,不得不暂且隐忍。

郑芝龙闻之,连忙应承:“大人金玉良言,下官铭记于心,定当自省改过。”

心中却波澜四起,杨嗣昌此番话,无论是海域风云,还是立场抉择,皆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

杨嗣昌之意,直白如刃:“郑公面前,唯有两条路,要么竭诚效忠,共赴国难;要么另寻他途,各安天命。”

末了,杨嗣昌又添一语,关于即将与刘香之战事:“另有一事相商,贵军与刘香之战,本官欲亲临其境,观战而不干预,望郑公应允。”

此言一出,更添几分微妙,既显其对战事之重视,亦含监视之意,令郑芝龙心中五味杂陈。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末世之第一镖局

末世之第一镖局

画了一条鱼
当武侠遇上末世;当江湖情、兄弟义遭遇人性危机;当武功遇上末世生物;当冷兵器遇上热武器。且看被背叛过的韩潇然如何走出困境,在这样一个末世打造第一镖局!
军史 连载 12万字
港综:我选靓坤,他火气够大

港综:我选靓坤,他火气够大

南生乐
陈文重生80年代港岛,顶着卧底的身份解锁悍匪系统。他!凭一己之力改革港岛社团。从洪兴社开始,三天拿下红棍,五天成为堂口话事人。不到半个月,整个港岛的社团听到陈文便闻风丧胆。插旗、绑架、收人头费!这哪里是刚从苦窑里出来的矮骡子?这简直就是悍匪!一番操作,把四大家族打连连败退……自此之后,港岛的社团建立起新的规矩,大佬文的规矩!
军史 连载 118万字
[宝前]以身相许

[宝前]以身相许

姑苏小桥
敖寸心成了西海的耻辱三界的笑柄。当年她抛弃一切换来的姻缘,终究没有美满长久。其实也是有过长久的。可是那漫长的一千年里,除了争执和发怒,鲜少有开心得意的时候。龙..
军史 连载 23万字
大明第一能臣

大明第一能臣

万里天和
李洪意外重生洪武初年,这时候,朱标还建在,朱元璋还不喜欢杀人。但身为后世之人,李洪知道,那一日终究会来。于是,他常劝身边的人赶紧辞官归乡。诸位,辞官归乡吧,皇帝要杀人了,保命要紧啊。大明的官,狗都不做!
军史 完结 214万字
直播问答:我乃天道星神

直播问答:我乃天道星神

洞渊之主
一次意外的穿越,高煊来到了多元宇宙之中,在各个位面不断的穿越,更是在光明宇宙中融合了五颗光影石,获得了完整的五行血脉。后来他在宇宙中不断旅行,获取了所有的铠甲勇士,假面骑士的力量最终来到了一个新生的宇宙,也就是崩坏宇宙。他在崩坏宇宙中释放出了自己的力量,使得崩坏宇宙快速的成长,同时也诞生出了虚数之树量子之海。而崩坏宇宙在他的力量之下,映射出了其他宇宙位面的平行时空同位体,他结束了旅行,走出了属于自
军史 完结 2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