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上大学 (第3/3页)
天勤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素花咳了咳,开口道:“娟娟怀孕了,我都还在忧愁呢,秉昆年后要开始他的大学生涯,这照顾起家里来……!”
乔婶愣住,问:“上大学秉昆要去念书吗”
李素花得意扬扬地从衣袋中取出一张纸,递给乔婶,“没错啊,他的单位给保送,年后就出发,谢天谢地是在咱们省的吉春江辽大学。要是送去外地,咱们这日子还怎么过”言语间流露出些许炫耀之意。
张宇理解,母亲这样做其实就是在乔婶面前显摆一番。乔婶认真看完入学通知后,脸色变得不怎么自然,可能她的得意言辞本意里也带有比较的味道,而李素花马上亮出了张宇的通知书作为回应。
即便再怎么糊涂,乔婶也知道大学生的未来远非浴室负责人能比肩。因此,她找了个借口便告辞离去了。
张宇清楚,乔婶出了名的消息大喇叭,他的事会迅速扩散整个光字片。这可能是李素花有意让她说出来的。
于是,他对李素花说:“妈,你不该将我去大学的事情告诉乔婶的。”
李素花反驳:“好事儿为什么不分享”
接着,张宇叹息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素花疑惑地问:“这是啥意思啊”
“枪打出头鸟。”张宇解释说。
这时李素花似乎听明白了,却又担忧:“难道有人会为难你吗”
张宇解释道:“嫉妒会使人头脑发热,要是我不去读书,那咱们全家反而颜面尽失。”
李素花一脸惊讶:“不去读书为什么”
“考虑到娟娟怀孕以及你们两位年纪已大,我不放心留你们在家。江辽大学尽管位于省内,但距离毕竟远,我可能并不能常回家看望你们。”说到这里,郑婶已经激动站起。
郑婶插口说:“孩子,这大学必须去。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得坚持,我和你妈妈身体还健朗,会好好照顾娟娟。”她的坚决不容商量。
“是,大姐说得对。我周家能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就是有再大困难也要上。”李素花坚决表态。
然而,面对这形势张宇依旧忧心:“我只是真的不放心,去了也很难安心学习。”
这背后,张宇对于大学并不特别执着,他认为这是一个普通机遇,而不是必然的道路。明年的高考将会恢复,等他有了孩子再入学,机会更多。不过,有些原因,他不便直说,免得引起无谓的麻烦。
听见对话,门外的郑娟听着屋内的动静,手轻轻摩挲着肚子,眼泪盈眶,满是哀伤:“唉,你怎么来得不是时候呢……”
此刻,周志正在洗衣房忙碌,听到徒弟跑来找他的兴奋叫喊:“师父,有个重要的事情通知你,有你的信!”
徒儿跟随周志刚已有将近六年,却头一回看见师父这般失态的表现。
"师父,家里出了什么事吗"
周志刚条件反射般答道:“我的小儿子秉昆获得大学推荐,而他的妻子也怀上了。”说着,他掩饰不住内心激动,仿佛还在享受那份喜悦,还没有回过神。
徒弟听得一脸雾水,不解道:“师父,您是指哪个儿子要去读大学是哪个媳妇有了身孕”
周志刚微笑着说:“是小儿子周秉昆,是他得到了大学录取,我的孙子快要降生了。”说完他小心收起了笑容,仍然沉浸于喜悦之中。
徒弟为师父高兴地说:“恭贺师父,好事成双!”
周志刚想到未来的儿子,不由自主地大笑:“我的孩子也要做爸爸了。”
然而紧接着,周志刚意识到了一个困难。“儿子要去上学,儿媳还怀着孕,家里该怎么办呢”
他的亲家母体弱且还需依赖药物来控制血压,而她那眼睛有疾的儿子也需要照顾。儿子无疑是家中的支柱,不能有任何闪失。
见到师父神色突变,徒儿询问:“师父,发生了什么事”
周志刚把思绪藏回心底,决定早些回家。“我想尽快回吉春过年。”
徒儿误以为这是师父遇到了好事急着回家团聚,却没料到背后的担忧。
周志刚不再洗脸,只拜托徒弟打点一下,他自己快速回宿舍整理行李,中途想起某件事,匆忙跑去发 。总共发送两封 ,一封送往贵州给女儿周蓉,另一封则交给侄子周秉义,内容相同——要求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过年。因为发 的费用高昂,大部分的薪水早已回寄回家,因此并未提及张宇的好消息。
周秉义收到 时,心中疑惑。他曾通过书信明确表示春节会回吉春,并不明白父亲为何再三强调。尽管如此,作为孝顺的儿子,他决定还是提前告诉妻子郝冬梅并启程回家。
另一头,周蓉并没有当作大事,依然遵循原有的计划,先是陪伴丈夫冯化成就算回趟老家。
回到吉春那边,张宇吩咐郑娟在家里休息,他自己则取出一枚先前从小舍得世界以三十多万购买的玉佩准备卖掉换现金。出乎意料的是,在当地那块价值百万的玉佩仅值一千四百元。
尽管如此,张宇并未气馁,依然将其出售,并将钱存在银行,连当票都保存完好。回杂志社的路上,他还未及开口,就被邵敬文打断了日常的程序。
“周,你跟我出去一下。”邵敬文二话不说便拉着他出门,没告知去哪里。
原本张宇猜测是工作上的事,没想到一走出办公室,发现一辆小型汽车在街边等着,而邵敬文丝毫没有犹豫就把他带上车。这说明此次外出并非出于公事。
甚至出版社社长都不曾坐过这种车,这让他好奇不已:"主编,你要带我去哪儿啊"
“带你去见一个有权势的人物,是你得到了那位上司的帮助才能考上大学。”邵敬文透着神秘说道。
听到这个,张宇惊讶起来:“谁有这么大本事帮我”
“见了面你就知道了。”
当车子停在一个庭院前,停在一个别墅前,一位老年夫妇站立门外仿佛正等候,那一刻,张宇猜出了帮助他的人的身份。
下了车,那位老人,即马守常,立即热情洋溢地迎上来。“感谢的恩人,你总算来了!”
没错,这位老人正是那次他紧急送至三一医院而没有留下名字的那个病人。这三年,马守常并未放弃寻找,意外再次找到了张宇的踪迹。
“您就是澡堂子里摔倒的那个”张宇明知故问,好让他们对话显得自然。
“救星!你可难寻了!”马守常感激地握紧了张宇的手,满含笑意。
马守常身旁坐的是他的夫人,曲秀贞。这对夫妇热情地请张宇和邵敬文进屋,摆上花生、瓜子和果盘,反而令张宇有些感到受宠若惊。
在交谈中,张宇才了解到,当初被送往医院后,马守常一直心怀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只是那时张宇连名字都没留下,面对人海,即使身为高级领导的马守常也难以追寻这个人。
能找出张宇,归功于他撰写的故事。马守常偶然读到一本金土地杂志,被张宇的文章深深吸引,很快成为了他的忠实读者。为见自己仰慕的作者,马守常还特意去拜访了杂志出版方,并在远处就认出了张宇。
由于身份问题,马守常并没有立即与张宇相识,而是将他的故事从头到尾细细阅读,越读越欣赏。之后,马守常调查了张宇的背景,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提到了他的情况给出版社的社长,尽管对方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支持,但无论如何大学录取名单中有了张宇的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马守常给予了张宇不小的帮助。
张宇谦虚地说:“上次帮您,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医生说,若非你迅速将老马送到医院,他的腿可能就废了。”曲秀贞削了一个苹果给张宇,并表达感谢。
“不敢当,谁看见这种事都会帮忙,我只是碰巧遇见罢了。”张宇接过苹果,避免自我膨胀。
“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缘份。”马守常爽朗大笑道,丝毫没有官员的架子。
曲秀贞发现,自他们进门以来,张宇一直保持着从容镇定,超越了同龄人的成熟稳重。“小周啊,你不明白,我家老马特别喜欢你写的故事,他现在已经订阅了每期的《金土地》,专门看你的栏目。”她十分欣赏有潜力的年轻人,对张宇态度很好。
张宇客气了几句后,旁边的邵敬文忍不住赞美道:“小周的故事是我们杂志社主打的栏目之一,他不仅能创作短篇,还能撰写长篇小说。”
“哎呀!”马守常眼前一亮,问,“你有没有作品能否借我一观”
张宇显得有些为难:“我确实写出了一本还不成熟的小说,现在还在校对阶段,不适合正式出版。”
马守常略感失望时,邵敬文却说:“我带了小周的手稿过来。”这让张宇惊讶不已,不知邵敬文有何打算。
邵敬文从背包掏出一份稿件,恭敬呈给马守常。马守常激动接过,然后对曲秀贞道:“你把我那个老花镜拿来。”
曲秀贞愉快地起身取镜递给马守常,接着,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张宇的作品开始阅读。“书名叫《亮剑》。”马守常翻开第一页,立刻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连曲秀贞喊他都没回应。
曲秀贞见马守常如此专注,也有了兴趣,拿起看过的手稿。就这样,二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浸。
“老马,你看完了没,要是还有没看完的部分可以让我先看。”曲秀贞虽然比马守常年轻十多岁,视力也更佳,看书速度自然较快。
马守常执着地抓着那份稿件,可见他对这部小说的喜爱深沉。“别急,慢慢来。”
“真是好书!”马守常合上读到一半的文章,对张宇微笑道:“这文章能否先放在我这里几天,看完了我会立刻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