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本不适合的好书 (第2/3页)
天勤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一巴掌如惊雷一般,震撼全场。周蓉愕然呆立,冯化成都情急松开了双手。夏成龙思考着,自己是否应该先行离开,作为外人的他此刻介入似乎不太妥当。
冷酷地看着周蓉,张宇开口问道:“这一巴掌有没有教训到你”面对那双噙泪的眸子,周蓉呆滞地抚着被扇的侧脸,内心的委屈渐渐涌上,眼泪也在悄然汇聚。
"你竟敢动手打我" 周蓉颤声说道,嘴唇不住哆嗦。
张宇无丝毫罪疚之色:“我为什么要怕你是你狂躁地闯来,破坏我大事,宛如泼妇般的要打人,我难道就不可以还手”
周蓉大哭不止。
对于这股哭意,张宇丝毫不予纵容,愤怒道:"你想哭就回家哭,别让我看着难受。"
这时,冯化成反应过来,立刻抱起周蓉向外走。
"昆哥,对不起,现在我就带你姐离开。" 他说着向张宇道歉。
然而,周蓉歇斯底里地喊道:"周秉昆,有种你动真格地打我!否则这事不会就这么结束的!"
带着哭号的周蓉由冯化成紧抱,径直出门,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导致局势恶化无法弥补。
直到二人离开,张宇才重新坐下,开口解释:“夏教授,对不住,让你见笑了。这姐姐自小被宠坏了,言行未经思考,冲动行事,你不用当真。”
看着他,夏成龙勉强笑了笑,宽慰道:“没事,她的情况我能理解。”他拿起桌上的茶轻轻抿了一口,掩饰着心中的不安。
就在张宇找不到其他话题时,吴胜省进入房间,仿佛没觉察室内尴尬气氛。
“周先生,我已经联络 那边,社长已经同意您的提案,但细节需要完善。”他的语气转向严肃。
提到公事,让紧张气氛暂时缓解,夏成龙暗自喘了口气。
“我们社长建议实行阶梯式分成制度:销售量低于五十万册为5%,五十到一百万是10%,以此类推。一百万以上则是20%。”吴胜省说。
沉吟片刻,张宇开口:“这种分配比例还可以接受,但是业绩统计期要适当延长至至少三年。”
之后,他们围绕具体的条款开始进一步谈判,服务员送上的菜肴几乎未曾停歇。一旁的夏成龙也没有进食,而是拿出纸笔做记,担当起秘书的角色。
一个小时过去,合同的要点基本确定,夏成龙初步拟好合约内容,让张宇与吴胜省检查有无遗漏。
轮到张宇处理时,却传来敲门声。不料,冯化成走了进来,神色如常地与夏成龙、吴胜省打了个招呼。
张宇意识到,眼前的冯化成比起他所预想的更加厚颜 。寻常人在发生争执后,绝无再登门的道理。
冯化成都直接拉开座椅坐下,笑意盈盈地企图与二人拉近关系。
尽管内心不太乐意,但他们为了顾及张宇的颜面,并未赶冯化成走。
“两位,这是 常创作的一些诗作,希望能听听您的批评指正。”冯化成掏出信纸,像做商业推广般递交给他们。
两人瞥了张宇一眼,犹豫着是否应该接过。
张宇叹了口气:不彻底堵住冯化成的想法,事情绝难平息。
他开口解释:“我的姐夫是知名的国诗人,他的作品在期刊上有发表。”
听到这些,夏成龙和吴胜省接过冯化成的诗集,给足面子读了几页。
而冯化成则满怀期待地看着他们的反应。
阅读后,吴胜省迅速放下信纸,作为书店员工,他多少有些文学鉴赏能力,虽不如报馆副主编夏成龙敏锐,但也看出冯化成的诗虽然很有艺术价值,但在商业角度上恐怕没什么受众。
当下,港人的诗歌口味并不浓厚。然而,夏成龙仔细阅读了诗篇后给出看法。
"冯老师的诗歌极尽细腻,贴近国内的当前时态。”
此话在耳边,张宇与冯化成明白了言外之意:冯化成的作品可能在国内尚有一定的市场,但若要进入 市场,则是门都没有。
最后,夏成龙和吴胜省归还了冯化成的诗集。
冯化成就此询问两位老师:“请问两位,现在的 流行什么样的诗歌体裁呢”
夏成龙望向张宇,答道:“其实 现在不怎么盛行诗歌,反而通俗小说更为风靡。”
冯化成之前已读过张宇的小说原稿,他对其中几乎没有丝毫文化底蕴的内容感到困惑: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能得到如此欢迎并带来丰厚的利润
尽管对此不解,但冯化成仍然捺着性子向夏成龙请教。
出于对张宇的情面,夏成龙也为冯化成概括了一些 流行文化的特点。冯化成本来的好奇心却逐渐转变为愕然。
原因在于他了解到, 人喜爱的小说类型往往偏向暴力或暧昧的情爱题材,与他熟悉的领域差异明显。
观察着冯化成的神色,夏成龙补了一句:“像周先生写的武侠小说在港很受追捧,稿酬也颇丰,当前市面上一般行情是一千字八十大洋。”
冯化成难以置信地注视着张宇,他早就知道张宇报酬丰厚,但现在才了解到具体数额如此令人惊讶——每千字八十块大洋!
冯化成虽然了解张宇能以稿酬赚取高额收益,但他未曾想到,千字稿酬能达到八十。换句话说,内地的稿酬与 间差距如此悬殊。
过去他自己也曾发表过诗歌,稿酬通常是每千字五至十五元。这对一名全职作家而言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月收入大约上百大洋,属于高收入群体。
起初冯化成以为张宇的状况也差不了多少。
“ 的稿酬怎么会这么高呢”他转向张宇寻求确认。
张宇答道:“以前没那么高,但这几年 发展速度飞快,通货膨胀影响了所有商品价格,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
“而且享有千字八十大洋稿费的人也不多,多数人在这一范围是三十至五十元左右。”他又补充道。
这时,夏成龙也跟着说:“现在的 瞬息万变,连周先生新作‘神雕侠侣’第三部预计稿酬也会相应提高。”
冯化成听明白夏成龙的言外之意:张宇的稿酬还将有所增加,可能会超过千字一百大洋,甚至更多。
对此,张宇并无过多关注,因为在自己看来,真正的大头还在版税收入上。而那些一次性支付的稿酬只是小头,唯有掌握版权才能带来持久的收益。
老爷子金庸巅峰时期,数部小说的版税动辄亿级别计。更重要的是,版税还可以传给下一代,视为宝贵的财富传承。
换个角度来看,即便不幸去世,只要留得下这些版权,张家人的生活就可终生无忧,远比购买保险来得安心多了。
面对这种情况,冯化成本心纠结不已,稿酬的问题不断萦绕于心。
他在京城图书馆任职,每月薪资约三十大洋,就算加上些微的文字补贴、单位补助,总共也未满五十大洋。然而他辛苦一整月的成果,竟可能不如张宇半小时随便动笔创作来的丰厚。
冯化成内心无法平衡,“夏老师,不知道贵报对哪种类型的文章感兴趣”
夏成龙瞄了眼张宇,对冯化成开口:“因为我们报馆已因为周先生的武侠连载而不再接受这一类型的投稿。”
冯化成连忙插话说:“但其他类型我可以尝试啊。”
对此,夏成龙显得有些不耐烦:“冯先生你的文笔不错,但并不符合我们报章的要求。”
冯化成听了这话顿时倍感失落,如霜打的枯枝般颓唐。
为了不至于让冯化成感到太没面子,三掌柜吴三省提醒:“冯先生若真的有什么佳作,我们会考虑纳入出版社的作品清单中。”
一听有机会直接出作品,冯化成长久以来黯淡的眼神瞬间熠熠生辉。“这是真的吗”他激动地追问。
随后,吴三省从皮夹里抽出一本书,交给了冯化成:“现今 很受欢迎的那种类型的小说。冯先生如果能书写这样风格的内容并且坚持文风,我敢保证你的稿酬至少是每千字五十元大元。”
接过书后,看着封面,冯化的脸颊不禁泛起一抹赧红。
由于邬三省递来的书,封面是一个打扮极为露骨的女子,衣物仿佛形同虚设,这样的封面瞬间吸引人注意,但也明确传递出这绝非正规文学作品。
冯化成耐着性子翻了几页后,很快就印证了他的猜想:这分明是一部小说。“你居然想要我撰写此类内容”冯化成愠怒地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
邬三省连忙解释:“冯先生,请您明白这本书是我们出版社最为畅销的作品,在今年仅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量就有百万人购买,而且作者一年因此能赚十万块。”
冯化成愕然地瞪大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旋即转向张宇询问:“秉昆,你以前写过这样题材的作品吗”
张宇当下摇摇头:“我专攻的是武侠题材,和这部无关。”
邬三省笑道:“如果冯先生对武侠有兴趣,我们也不是无法考虑。如果能达到周先生那样的水准,我们会乐意接受。”
说着,冯化成将手中的书退还回去:“我甚至也可以试试编写武侠。”
听到这话,张宇的眉毛微扬,并不置可否。写作人人都会,可是擅长的人却不多。并非张宇看不上冯化成的能力,因为后者显然对武侠的内核一无所知,要写好并非易事。
对于这些,邬三省并未理解。他对冯化成的热情道:“冯先生若有心血来潮,以后可以把您的创作寄给我欣赏一下。我在 那边还有些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