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人族劫难 (第2/4页)
龙语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向平心娘娘道。
“吾以莲子之舟,渡此忘川,谨以此行解众生之苦,何其美哉!”
平心娘娘微微一笑,目光如水,投向那一夜扁舟,已然明了其意。
她轻声道。
“忘川河乃轮回之道,唯愿此舟能载走苦难,带领亡魂重归故里,洗尽前尘,再获新生。”
道
玄见舟已成,遂在河边屹立一块壮丽石碑,石质坚硬,刻工精湛。
碑面上,篆刻着“忘川”二字,字迹雄浑,气势磅礴。
乃亡魂渡河之所,赐予生者以警示。
石碑之背,更有八字工整,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此言深慧,透出无尽之蕴意,字字珠玉,寓意深远,使得众生在苦海之中,能知寻回之道,解脱于烦恼。
望向那石碑,道玄心中自有感慨,思绪如潮,心念道:
“众生若能铭记此语,必能回首,跳脱轮回之苦,求得生机。”
平心娘娘侧目相视,动容颔首,亦为此碑仰慕,心生赞许。
“愿此碑之言,能指引迷途,化解无尽之苦,助尔早日寻得安息!”
自此,石碑巍然屹立于河边,仿佛一位守护者,默默守望着每一个经过的灵魂。
愿其能领悟碑上之言,勇敢回头,脱离此无涯苦海,重寻归岸之道。
度过忘川的人都会忘记前生的一切,所以此河叫做忘川。
道玄见亡魂渡河之需,心生大愿,遂又建造一座,奈何桥。
此桥架于忘川之上,横跨流波,宛如一条银带,连接生与死之境,阴与阳之路。
桥身用坚石砌成,石砖光润,透出微微寒气,宛如谆谆细语,诉说过往之事。
道玄亲自雕琢桥栏,篆刻着字句:
“奈何桥,路在何方”。
桥成之后,道玄又协助设立“望乡台”。
此台巍峨高耸,俯瞰忘川河流,四周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台上石阶垒砌,显得古朴典雅,环抱之处,供游魂静坐,眺望故乡。
台旁鲜花盛开,香气四溢,为荒凉的幽冥之地增添几许生机。
道玄道:“此乃亡魂怀念故土之所,能以此台寓情,放眼神州,感受昔日温暖。”
继而,道玄又驱笔为“ 三生石”立碑,石上雕刻三生三世之言。
“今生、来生、再生”,寓意众生轮回之道。
三生石静立于望乡台旁,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情思,绵延不绝。
道玄曰:“若能铭记此石之言,望乡情深,必能感悟世事之无常,珍惜今生之际。”
自此,奈何桥巍然屹立,望乡台恍若仙境,而三生石更是印证人间悲喜离合,见证生死轮回。
至此,道玄这才停了下来。
道玄建造地府,幽冥世界因之焕然一新,阴司众生亦获安身之所。
蓦然之间,虚空中璀璨之光降临,犹如星河倾泻,无数功德自天而降,洒落四方,辉映于幽冥。
功德如雨,细洒四野,宛如甘霖滋润大地,洒落于地府之中,灵动而生辉。
道玄见此,心生感慨,暗自惊叹。
其元神随风而动,自然吸纳,功德之光逐渐汇聚,似沐浴于温暖的阳光,身心俱化,虚灵而飘然。
平心见状,莞尔一笑,目注那浮动于空中的光华,心中明了。
“此乃地道所赐,感谢君之辛劳,助我平心修复幽冥。”
道玄心念流转,喃喃自语。
“以功德为伴,愿以此光,照耀迷途之灵,助其解脱,超脱六道之苦。”
随着无尽功德入体,道玄感受元神逐渐圆满,心中澎湃,宛如清泉涌动。
忽然之间,内有一物似欲飞出,如风筝脱弦,奔腾而至。
道玄心中一动,瞬间领悟:“此乃我之真元所化,时至今朝,正是斩去恶尸之际!”
思至此处,他眸光凝聚,果断起身,面对那潜藏在尘世的恶尸。
道玄迅速汇聚聚光,元神如烈焰般熊熊燃烧,内有真元盘旋而动,四周空间氤氲,宛如雷霆电闪。
随即道玄取出一枚五彩灵珠,正是极品先天灵宝五行珠。
道玄将此珠祭起,而后立于幽冥之界,声若洪钟,朗声道。
“恶尸,斩!”
话音未落,长空中电光乍现,仿佛天地为之倾斜。
道玄胸膛之法力犹如潮水翻涌,集聚一处,化为无形之刀,锐气逼人,直指元神。
蓦地,一道光影自道玄元神迸发,劲风呼啸,掀起天外之云,拨云见日之间,乍现神异之影。
随即,光影渐凝,化作一位黑袍道人。
此人目光如炬,面容凝重,面型与道玄有八九分相似,神态间却隐含一丝寒意,似有无尽深邃之谜。
其黑袍飘然,随风摇曳,似掩盖了无尽阴影,仿佛背负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道人手中握着五彩珠子,珠子绚丽多姿,炫光流动,宛若星河坠落,光影纷飞之间,眨眼间,便似蕴藏无量灵力,令人心生敬畏。
道玄见此,大笑曰:
“见过道友!”
道人面目冷峻,缓缓开口,声音如寒冰碎裂,传入道玄耳中。
“吾名道煞子,乃恶尸也!”
说罢,黑袍道人凝聚神念,忽然一挥手,顷刻间,身形迸裂,化作金、木、水、火、土五道分身。
五道分身宛如五彩祥云,纵横而动,各具灵性,宛若天地之精华,匠心独运,齐舞于空。
金光闪烁,犹如铸器之神,气势磅礴。
木影轻盈,似春风拂柳,温柔纤巧。
水波潋滟,宛如清流涌动,灵动自如。
火焰腾腾,惹人畏惧,似烈焰狂舞。
土石厚重,底蕴深厚,显露稳重之姿。
五道分身,似各显神通,共同围绕恶尸,形成一股无形之力,齐齐压迫而去。
道玄目睹此景,心中大喜,顿时发出狂笑。
“妙,妙,妙!”
其声宛如洪钟,响彻幽冥,激荡无边。
“此乃五行之灵,合而为一,乃是天道之妙用,勇猛逼人,正合我意。”
道玄慨然相向,心念已定,欲与黑袍道煞子合力,斩之。
五道分身虽各自展现不同之能,但皆为同源所化,合力可敌千军。
至此,道玄气势如虹,元神凝聚至极,犹如出鞘之剑,光芒四射,已然成为斩却两尸之准圣大能。
天地间风云变幻,似为他之异能所感,灵气回荡,万道光华汇聚,渗透于幽冥之境。
道玄目光炯炯,心意坚定,挥手之间,五行分身环绕其侧,宛如护卫之神,凝聚力量,似洪流奔涌。
体内诸般功德流转,犹如长江大河,绵延不绝,化为一股无法抗拒之能量,冉冉滋长,直欲冲破界限。
斯时,他心念一动,丹田中真元瞬间运转,浑然一体,方寸之间尽显锋芒。
他朗声道:“生死之事,岂容儿女情长。今当一斩,趋邪赴正,荡涤幽冥之浊气!”
话落,五道分身随之回应,齐心合力,化作一道璀璨光芒,疾驰而出。
犹如日月星辰齐聚,星光转瞬即逝,冲击而至,飞入元神之中。
自此以后,道玄之名将赫然于世,成为玄门之中赫赫有名之准圣大能,幽冥之守护者,亦为世间众生所称颂、敬仰。
道玄斩却两尸之后,昆仑山巍峨,通天圣人正于高峰之巅静坐观天。
忽觉四方灵气涌动,气运如潮,骤然猛涨,似欲冲破云霄,犹如巨浪滔天。
彼时,他眉头微皱,心有所感,遂掐指算去,片刻之后,脸色顿时大悦,言道。
“此乃我徒弟道玄之所致,已成斩却两尸之准圣大能,果然不负我所望!”
通天面露欣喜之色,朗声大笑,笑声如雷,回荡于昆仑山中,仿佛在这一声笑中,便将山川大地皆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