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枋头城周边的三个屯兵点,分别驻扎着本地顿丘李氏的人马,以及从北面而来的清河崔氏的人马。还有一处空闲,崔冏安排刘益守将兵马在那边驻扎,可以带五百人规模的队伍入枋头城。

此举倒不是说崔冏在提防他,而是这枋头城规模实在是太小了。真打起来的话,可以把兵力集中起来驻守,大家挤一挤也无所谓。

可若是敌人不来,城内驻扎这么多兵马,那绝对是一场噩梦。

枋头城的主城楼,有一间特别大的“签押房”,似乎是开会用的。在这里,崔冏领着刘益守见到了他叔父崔仲文。

刘益守在洛阳已经见识到了很多不俗和很俗的人与事,当然不会认为所有的世家中人都只会耍嘴皮子。

崔孝芬的弟弟,还带着族内私军死守博陵城呢,如果不懂军略,能做到这个么?

“刘都督啊,你来得正好。在下粗通军略,带不好兵。崔冏也是个半吊子,不如这枋头城内大军都听你号令,共同进退,要不然,咱们都得把小命交代在这里了。”

一见面,崔仲文就无奈苦笑道。

跟刘益守所预料的情况不同,只是……事情发展到了另一个不好的方面。

“话说……这里没有指挥的人啊?”

刘益守傻眼了,他还想抱大腿呢。葛荣号称百万大军肆虐河北,现在可不是逞英雄的时候!嗯,不过大概这里所有人都跟他一个想法,谁也不想当出头鸟。

崔冏又指了指崔仲文身边一个看起来就很瘦弱,穿盔甲能把他压趴下的年轻人。

“这位是李神将军独子李士约,自幼熟读诗书……只是不太懂兵。”

看起来比刘益守还小一点的李士约,对着他尴尬一笑,一点都不辩解。

只懂医术,外强中干的崔冏。

还有他那同样不太懂(可能知道一点点)军略的族叔崔仲文。

再加一个估计连刀都拿不动的李士约。

这个abc的组合,惊得刘益守半天说不出话来!难怪法庆会被封隆之派到这里来,要不然,三个不懂兵的人,要怎么捏合隶属于两个家族的私军(号称郡兵)?

这三人现在连于谨都信不过,崔冏就只相信刘益守一人。

“还是说说现在的情况吧,我也是刚刚过黄河。”

刘益守心中哀叹,脸上却是平静如水。

法庆对崔仲文做了个请的手势,皮笑肉不笑道:“崔将军打仗不行,纸上谈兵还是很行的。”

面对法庆的揶揄,崔仲文尴尬一笑,来到挂着巨大地图的墙边。这张地图隶属于黎阳郡官府,除了黎阳郡本身以外,还包含了邺城以及远到冀州的部分。

看起来就是制作精良,完全不像是随手绘制的那种草图。

“渤海高氏投靠葛荣以后,我们就带着族人南下,然后很多人现在都还在邺城。剩下的,都到了黎阳郡,确切的说,就是到了附近。

而李氏乃是本地人,这个不必多说。”

清河崔氏的这支人马可不简单,刘益守那一世的史书记载,参与了东西两魏大战的头两次战斗,可惜没什么战功。

“葛荣呢?葛荣如何?”

刘益守沉声问道。

崔冏和崔仲文对视了一下,同时叹了口气。

“我来说吧,葛荣南下,十万大军合围邺城。不过除此以外,其他的部曲,倒是四处游荡,似乎在抢收地里的粮食。

这些人游荡很远的,也有一支人马就在附近活动。更远的,甚至跑太行山里了。”

法庆作为封隆之的心腹,自然是知道崔冏等人不知道的事情,特别是军机大事。现在邺城存粮挺多的,各路败退的兵马也多,挨过这个冬天问题不大。

可时间再长就不行了。

从这番话里面,刘益守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坏消息。

葛荣的兵马,就在附近游荡,随时都有可能来攻城!

“葛荣大军的那支兵马,到底有多少人呢?”

刘益守皱着眉头问道。

“前几日我远远望去,都是步卒,大概不到一万人,甚至更少。他们完全拿枋头周边的河道没办法。我们除了有预警的狼烟外,还有改造的船只,可以射床弩,作为大军奥援。

暂时来说,自保应该无碍。”

法庆侃侃而谈道,他这些话比崔氏叔侄的话要细节得多,刘益守总算是放下心来,起码不用担心今晚就做了葛荣的刀下亡魂。

枋头的情况他也大概摸清楚了。

指挥的人不太像,不过城池和地形都还可以,补给和器械也都比较足,而且还有“水军”,似乎自保无忧。

当然,这也要看敌人有多少人来才行。

城外三处“屯兵点”,类似于三座没有城墙的小镇,既可以用船走河道,亦是可以走河与河之间的道路,互相支援。

这个防御体系非常怪异,但是却很符合兵法大义。

据说东汉末年,曹操官渡之战后,为了攻克兵精粮足的邺城,在枋头这里兴修水利,屯田练兵。几年后以此为根基,灭掉了袁绍势力。

据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苻坚一族,也是深耕枋头,并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挺进关中,最后苻坚成就了统一北方的霸业。

黎阳郡的核心,有着非常坚固的基础。无论是地形,农田,都不成问题,而且防御自成体系。坏就坏在,它是黄河南北的要冲之地!

无论是谁要一统天下,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个地方。

“久守必失,我觉得,光靠守是守不住的。我们要出乎意料的打一仗,杀一杀葛荣的嚣张气焰才行。”

刘益守若有所思的说道,看着地图有些出神。

“出了枋头朝西北走就是邺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主动出击,无异于送死。”

法庆冷冰冰的说道,他这个人说话直来直去的,不讨喜,也不虚伪。法庆不给崔仲文面子,当然也不给刘益守面子。

“话不是这么说嘛。如果我们傻乎乎的出枋头朝西北走,遇到葛荣的队伍,那自然是跟送死没什么两样啊。

但是怎么说呢,事在人为,只要葛荣的人马还会来,那么,就一定有机会。”

这能有什么机会?

在场诸人面面相觑,这里没有主心骨,也没有那种利欲熏心不顾死活要夺权的人。问题不在于有人搞事,而在于没人肯站出来主持大局。

法庆的角色,刘益守也算是看出来的,最多就是个“军事顾问”。一旦有什么事情,需要人拿主意的时候,他是不会开口的。

法庆只会说这个主意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些人日子遭遇过葛荣的兵马,有尸首么?有俘虏么?有卷宗么?”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刘益守其实也是个半吊子,说不定比崔冏还水,可他现在不能退啊!

真男人,就要在作死这件事上疯狂试探,一如开一百二十码车速的车!

“俘虏没有,不过尸首是前天的,中箭而死。卷宗一直都有记录。尸首现在在乱葬岗,还来不及掩埋。”

崔仲文自信的说道。

刘益守秒懂,这位大概是个真正的“行军长史”,指挥打仗他不行,写写文案他很懂!

“崔冏老哥,你是医官对吧,我记得。”

刘益守不怀好意的看着崔冏问道。

“对,怎么了?”

“老实人”崔冏一时间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

“呵呵,找你帮个忙呀。”

……

从乱葬岗找尸体,划开肚皮,记录尸体的特征。一顿操作下来,刘益守跟崔冏两人都吐了好几回,不过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在三个屯兵点的其中一处,刘益守找到了于谨,将其带到了枋头城的主城楼。

他将那一叠记录交给于谨,半天都没有说话。此时已经入夜,远处都传来狼嚎的声音,听上去有点渗人。

“这个人,应该很饿,而且长期没有吃饱。”

看完刘益守和崔冏两人“解剖”后的记录,于谨直接给出了答案。

“肚子是空的,而是看上去干瘪,身上没什么肉。这是饿了很久了,大概一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看完刘益守写的那些,于谨已经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没错,这说明,葛荣的队伍里,严重缺粮。你再看法庆口述的东西。”

刘益守将他写的另一份记录交给于谨,上面详细记录着法庆口述的葛荣大军的动向。

“以上面所说的话,葛荣大军现在主要分为两块。

主力大约十万人,只多不少,四面合围邺城,并且封锁了漳河河道。

其他的队伍,分散开来,似乎在四处劫掠。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分兵呢?”

于谨晃了晃手里的纸问道。

“不分不行,因为现在正是秋收,要是弄不到粮食,又攻不下邺城,那么他们冬天就会不战自溃。”

刘益守笑着说道。

有葛荣军留下的一些尸体作为“证据”,他们军中缺粮,似乎是一个铁板钉钉的事实。

当然,这件事也跟其他的“传闻”互相佐证。

比如说有传言说葛荣每到一处,并不约束军纪。所以无非是烧杀抢掠,又有人加入其中。他去过的地方,那里的收成就没法保证,因为没人看着田地了。

傻子也明白,土地要是没有人打理,就会变成荒地,荒地又怎么收的上来粮食呢?所以这两年来,河北的粮食,其实是越来越少的。而落到葛荣手里的,只会更少!

那么葛荣让他麾下的部曲四散开来,到底想做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枋头城南面,河道灌溉的那片地,现在已经熟了。葛荣大军,似乎已经有人盯上了这里吧。前两日试探一波,你说他们会不会想着,我们把麦田收割完后,再攻打枋头城呢?”

刘益守心中有个大胆的猜测。

如果葛荣军中经略枋头周围的那个部将不是傻子的话,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让枋头城里的人帮他们收割,到时候再捡现成的,似乎更符合人类喜欢偷懒的劣根性。

除了于谨外,这里也就崔冏在。刘益守把他拉过来,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家那支兵马,干点打杂的活,问题大不大?”

打杂的?

崔冏不明所以问道:“比如说?”

“比如说佯攻,诈败这一类的。”

李氏的兵马,在家乡作战,对他们来说,枋头城属于“散地”,经不起大折腾。一旦有事就会溃逃回乡里,谁知道他们会躲到哪里。

但崔氏的兵马就不同了,他们客场作战,如果不能回枋头城,去哪里都是死。这样的兵马理论上可以保住士气。

“此事,我要跟我叔父商量商量。现在也不早了,你们也早点休息,明日咱们再合计也不迟。”

崔冏并没有直接表态,毕竟,这是族内的事情,他可是晚辈,不可能一言而决。

三人分别后,刘益守将于谨送到屯兵的镇子,这里一看就是专门修的军营,像是集体宿舍一样,每间屋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根本没有任何院落。

所有屋子都是环形布置,中间有一座五六丈高的木质高塔,有弓弩手驻守。

这里的一切可以说独具匠心,简约而不简单。

两人爬上高塔,屏退值守的弓弩手,于谨这才手扶栏杆,感慨道:“不得不说,你的胆子真是够大的,路子也够野。”

“对吧?你想不到的事情,葛荣的人马也想不到。

只要干掉这支人马,葛荣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听到这话,于谨先是不解,随即恍然大悟。

“你还真是敢想啊,不过你预测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于谨眺望远方河水中的一轮明月,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葛荣可以集中力量的话,只怕洛阳现在都是他的了。

可是这两年过去,他也依旧是在河北。如果没有渤海高氏的投靠,我看他现在连邺城都到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手下的很多人,都是听调不听宣的!”

刘益守自信的说道。

“如果他那几十万人,都可以如臂指使的话,何愁大事不成啊!所以我料定如果我们干掉离我们最近的一支葛荣军,只怕要过很久,心思都在邺城上面的葛荣才会察觉。”

刘益守的逻辑就是,只有绝对的嫡系,才会被葛荣集中起来,攻打邺城。城破,好处都是他们的。

而那些不听话的,名义上隶属于葛荣的部队,则是会被派出来扫荡外围。要知道,干这活是很危险的,万一尔朱荣带兵北上,遇到这样一支外围的葛荣军。

那还不一刀砍死?

“赌一把,貌似挺刺激的哈?”

刘益守笑着问道。

“哈哈哈哈!确实,不过我喜欢!”

于谨大笑道,他死死捏着木质栏杆,整个手都紧紧的绷着。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回到山村当老板

回到山村当老板

现实很天真
山村里的山美,山村里的水清,山村里的空气闻起来都带着甜味;这里山花烂漫,这里野味多多,这里有无穷无尽的乐趣,既然重生回来了,那索性就窝在这里,好好经营,将家乡..
军史 连载 36万字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清清冷冷的上条秀子
现代医生张嫣遭遇车祸,灵魂意外穿越到大明朝,成为了当朝太后。脑海中不断浮现原身的记忆,她惊觉自己与原身同名,且是朱瞻基之母、朱高炽之妻。当她闭眼时,竟发现脑海中有一部能获取任何信息的神奇手机通过脑海中的手机,张嫣深入了解朱棣叛乱的前因后果,以及朱允炆的悲惨结局。她见证了靖难之役的残酷,对这场叔侄之间的争斗感慨万千。
军史 连载 48万字
炮灰打脸日常

炮灰打脸日常

火焰淡黄
嫡女逆袭的故事中,她是炮灰。手帕交奋斗的故事中,她是炮灰。表妹变万人迷的故事中,她是炮灰。丫环上位为王妃的故事中,她是炮灰。……伪炮灰?真穿越女傅佩瑶,漫不经心..
军史 完结 5万字
让我来选择文明?

让我来选择文明?

山水入梦
李满穿越到大朗朝成为楚王世子,还是独生的那种。谁知刚穿越过来,什么福都没享到,反而挨了一顿毒打。差点没把他打死!原来这副身体的原主人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京城里最大的臭虫。搞得他什么都没做,就背上了一个人厌狗嫌的帽子。也罢,当个普普通通的富贵世子也挺不错。谁知因祸得福,获得了文明选择系统。从此以后,这方天地逐渐走向的新的未来!是选择科技文明?血肉苦弱,机械飞升!还是选择修仙文明?长生不老,大道三千
军史 连载 36万字
火中金莲

火中金莲

老衲不能吃素
神仙都由人来做,人要成仙路漫长。一个凡人向仙人转变的进化历程。修仙境界划分: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P;本书属于慢热型,前期铺垫有些长。设定借用了《..
军史 完结 143万字
明末争雄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不小心穿越到明末乱世怎么办?鸡肋的金手指,封建保守的原生家庭,鸡同鸭讲的亲戚朋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团结各路人马,扭转乱世结局,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军史 连载 1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