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的余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顺天府下辖的大兴县。陈家沟村,一条蜿蜒的官道上,几个穿着宫内太监服饰的人骑着马正在疾驰,

内帑的领头太监王元,带着几个手下和御膳房的小三,正骑着马在这条官道上,小三趴在马上喘着粗气问道:“王公公,还有多久啊,”

王元看着一定要跟来的小三,无奈的说道:“快了,翻过前面的山头,就到地儿了”

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赶到了陈家沟村,来到路旁的一个民居前面。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末时期的百姓民居,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墙壁由土坯和砖石混合砌成,显得有些破旧。

大门是一扇简陋的木板门,上面的油漆已经剥落,露出了木头的本色。门口旁边放着一个石墩上面刻着泰山石敢当,虽然雕刻粗糙,但也给这所民居增添了几分威严吧。

王元走进大门,用力的拍了拍门“有人在吗”

“谁啊”屋里传来一个声音,然后是一阵悉索的脚步声,吱呀。院门打开了,“哦,原来是王公公,里面请,里面请”房子的主人是一个三十多岁,面色黝黑的中年男人,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把王元等人迎进院子。

走进院子,里面有几间简陋的房屋,窗户是用纸糊的,透露出微弱的光线。院子里还有一个石磨和一口水井,石磨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水井里的水清澈见底。

在院子的一角,种着几棵蔬菜,虽然长得不茂盛,但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丝生机。整个民居虽然简陋,但却透露出一种朴实和宁静的气息。

中年男人边走边喊道,:“老婆子,来客人了,烧点水,泡壶好茶”其实就是自己在后山采摘普通茶叶,什么好茶,只是这样喊,显的有面子。屋里的妇人,听到当家的吩咐,立刻进了厨房开始烧水。

“王公公里面请,请上座。”中年男人热情的邀请王元坐在上座。

“陈先生,你这里可不好找啊,我们在村里转了半天,才找到这里,”

陈桥点点头,“乡下地方,确实如此,不知王公公来找在下所谓何事”

王元顿了一下,决定开门见山,“上次咱家在你这儿买过洋芋。那个洋芋你还有吗”

陈桥点点头,转身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儿提着一个麻布袋子。看样子有二三十斤。“王公公,刚刚栽种了一批,家里就只有这么多了。”

“就这么一点,够陛下吃几天的啊”在旁边的小三,焦急的脱口而出。

听闻这话,陈桥瞪大了眼睛,“陛下,陛下陛下喜欢吃洋芋”

王元点点头,“陈先生,你估计一下你种下去的洋芋还有多久能够收获”

陈桥挠了挠脑袋,“至少得要三个月的时间。”

王元看了一眼小三,意思是:“怎么办”

小三开口说道:“总比没有强吧,先买回去吧。陈先生是吧,这一袋多少钱”

陈桥连忙摆手,“陛下喜欢吃,你们就拿回去就好了,不要钱。不要钱”

“这怎么可以,要是被陛下知道。我们会被扒层皮。”王元抿了一口茶水,说完掂量了一下麻布袋子的重量,“大概三十斤,给你三十两,”说完给手下递了个眼神,手下太监从怀里掏出三个十两的银锭放在了桌上,

王元让人把桌上的麻布袋抱着,“陈先生,就不打扰了,如果你还能找到土豆,就到午门菜市口,我们经常会有人在那里采买。”

陈桥被三十两的银锭,惊呆了,张大嘴巴,心说“妈啊,这洋芋这么值钱的吗那我岂不是种少了”

“相公,相公,你在想什么啊客人都走远了,还不去送送。”陈桥的妻子看到王远等人离去,又看到自己的相公在屋内发呆,连忙喊道。

“啊。”陈桥低声惊叫了一声,连忙走出院子,此时王远等人已经骑上了马。陈桥连忙喊道:“恭送王公公”王远在马上,摆了摆手,招呼众人,骑马离开了。

陈桥回到堂屋,看见自己的妻子正抱着三枚银锭,正在傻笑着,看见陈桥走进屋子,一脸谄媚的说道:“相公,这,这是卖那个洋芋的银子么”

陈桥点点头。“王公公说陛下喜欢吃,今天咱又没有去菜市口出摊,所以他们就找过来了。”

“相公,咱们是不是要发财了啊那个洋芋是宝贝啊,你可得把洋芋伺候好。”说完拿起银锭,放进里屋藏好。转身离开了堂屋,端起放在井边的木盆,去了小河边,洗衣服去了。陈桥赶紧拿上农具去伺候祖宗去了,

正在小河边洗衣服的一众大妈大姐,看到陈家娘子走过来,连忙让了一个舒适的位置给她。“陈家娘子,今天你们家是有什么喜事吧我看见好多骑马的大官去你家嘞”

一听这话,陈家娘子喜上眉梢,一脸骄傲的说“咱家老陈种的洋芋被陛下看上了,特喜欢吃。这不宫里的公公就来咱家收购洋芋来了。”

“陈家娘子,快说说,这个洋芋能卖多少钱”旁边一个锤着衣服的妇人谄媚的问道。

陈家娘子炫耀的说:“一两银子一斤,三十斤卖了三十两。”然后一脸的迷之微笑,让你们平时看不起咱家老陈,怎么样?咱家老陈也有出息的一天。

顿时,所有的妇女都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甚至有些木槌还停在半空,惊愕的看着陈家娘子,过了一会眼里都开始放光。他们家能种,咱家不能种吗于是纷纷端起木盆返回了各自的家中,

没过多久,各种臭骂自己丈夫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小山村。以至于中午的时候,陈桥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陈家沟的村民,纷纷上门前来买种子。在村民们的软磨硬泡下,他还是把自己的剩下有一些糜烂的洋芋卖给了村民,并告知他们,把有芽的地方切下来就可以种植了。后面的人得知种子已经没了之后,耷拉个脑袋,默默的回到了家,迎接自己妻子的臭骂。

陈桥瞪了自己妻子一眼,“你这张破嘴,就不能消停点,那些种子我们自己不行吗就你一天天啪啦啪啦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下好了,全村都知道了。我估计在不久,全顺天府,全大明都知道了, 到时候你还想赚银子,你做梦去吧。”说完转身进了里屋,砰,用力摔门的声音传来。

本来陈家娘子被陈桥这么一说,也觉得是自己大嘴巴,没个把门的,一直讪讪在坐在一边,任凭陈桥如何数落。但是陈桥甩门的声音,陈家娘子顿时不干了,“好啊,你个陈桥。敢和老娘甩脸子,老娘这不是为了给你长脸吗。你看看全村的人,有哪个是正眼瞧过你的 你再看看今天,他们就差点下跪求你了,你还敢跟老娘甩脸子”砰的一声,里面房门被踹,顿时一顿鸡飞狗跳。

陈桥的儿子,默默的站在里屋房门边“爹,娘,你们干什么呢”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正常互相抓着头发的两人,顿时松了手,然后陈家娘子,走过来牵着儿子去了侧屋,哄儿子睡觉去了。陈桥哎了一下,躺到床上,裹了裹被子,沉沉的睡去。

正如陈桥预料的那样,没过几天。皇帝喜欢吃洋芋和洋芋一两银子一斤的消息,顺着大兴,沿着宛平,过良乡,固安,穿过永清,东安,香河。然后一直扩展到通州,霸州,涿州,蓟州。最后回到顺天府,顺天府的大小食肆,每天都会有人询问,是否有洋芋做的菜。以至于,洋芋被炒到了十两一斤。十两可以买一千多斤稻米了,还是优质米。还是仍然买不到洋芋。在京城的各类商人,纷纷出动,连陈家沟刚长苗的洋芋都被人下订了。就连江南的富商都收到风,四处寻找着洋芋的踪迹。

福建长汀县。正在田地里,指导着农户种植番薯,这时,县衙的衙役来报,说是京城来人了,要宋应星回衙门接旨。宋应星连忙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灰尘。坐上牛车,紧赶慢赶的朝县衙走去。

回到县衙大院,只见院里站着一些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县令大人正在县衙里招待来传旨的东厂太监和锦衣卫的小头目。

县令大人看着宋应星走了进来,连忙起身.“宋大人,你可回来了,朝廷的天使等你好久了”

宋应星连忙躬身行礼,“拜见天使,”

传旨的太监看了一眼宋应星,“你就是宋应星,接旨吧”县令大人立刻让手下人准备香案,然后带着众人纷纷跪下,太监打开圣旨。大致的意思说:“让宋应星火速进京”

太监把圣旨,递给了宋应星。“宋大人,简单收拾一下,这就跟咱家走吧,”

宋应星连忙回到自己的家,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带着自己的着作,和一小袋子番薯,和自己的妻子简单告别了一下,便回到县衙,坐上马车,跟着朝廷的天使,一路向北。心里一直忐忑的思索着,朝廷让自己返京,是何用意

在宋应星启程的同时,远在西安的葵心先生,王徵已经快走到京城了,与宋应星不同的是,王徵足足带了三俩马车,上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甚至还有一些外文的书籍,说是要进献给皇帝陛下。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

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

周末在家吃火
没有系统,也不是爽文,不是什么什么博士穿越,纯爱,单女主。有宅男们的美好幻想。不当牛头人。我知道,像我们这内,只有慢慢读才会渐渐读懂,收视率肯定没有那些题材高,但我想在番番里面试一下。写一本好书,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写点与众不同的。
军史 完结 129万字
与秦始皇做哥们儿

与秦始皇做哥们儿

戊乙卫
新书《秦始皇弟》已发墨门巨子让他当,扁鹊医门让他掌,神仙之派让他继,卫国国君让他做,他都不干,只为逍遥于世,看时代云卷云舒,观各路英豪成败得失!见证中华一统煊赫寰宇!他,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好哥们,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信陵君的坐上宾,黄石公的亲密挚友,修仙真人的祖师叔,化外之人视为神,更有剑圣盖聂,神仙羡门,墨门巨子甘心为之驱使……一个现代的失败者,回乡安居,不想见到千年前刻有始皇死而天下地分的天外陨石
军史 完结 413万字
诡墓迷情

诡墓迷情

妖孽雪爷
(本书是盗墓类慢热型腐文)新颖的盗墓探险题材,新颖的故事情节!本故事讲述的是几个大学生,卷入了扑朔迷离,诽拟所思的盗墓探险之旅。其实,一开始这就是一场很大的阴..
军史 连载 24万字
最强区小队

最强区小队

山巅一
抗战烽火起,神州遍地哀。初来乍到,就是看不惯那遍地的小日本。拉队伍,找组织,我要打鬼子!
军史 连载 231万字
少年江湖说

少年江湖说

玘隐
中国少年,前途似海;少年中国,万寿无疆这是一档以言论自由为基本的大型文化辩论类的电视节目。林寒上一世是一个不合时宜、穷困潦倒的文学青年,浑浑噩噩,一无是处。重..
军史 连载 0万字
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

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

中年油腻男
一个现代废物宅男的穿越幻想。没有空间,没有屎尿屁,没有极限拉扯,也没有俊男美女,只是个平平淡淡的故事。有一个残废系统,有一间倒座房,有一个可继承的工作,其实呢,就是披着四合院的皮的年代文。本文上部分围绕四合院世界,下半部分是以香港为背景,似乎有些割裂......不过肯定会写回四合院的。好吧,实话实说,这篇小说是作者的YY,去香港后基本都是依靠金手指攀科技树,目前写到了芯片。作者写的比较舒坦,如果读
军史 完结 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