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陶匠家里残破,汉代人不坐凳子的,而是随地铺一张草席,跪坐在草席上。

老人家里连席子都没有,招待刘备和李孟羲进屋,老人说着话就要去把床上的草席揭下来铺个座。

刘备忙叫住老人,“老人家,不必忙碌,我俩有事,一句话就走!”

因为连个席子都没有,老人有点不好意思。

随后,刘备就说了来意,说买点煮粥饭用的陶瓮瓦罐之类的。

老陶匠摩挲着粗糙的满是口子的手掌,小心翼翼的问,“恁是想要多少?我屋里有那做好的,恁看够你用不,不够再做?”

“也好。”刘备点头。

做好的瓦罐之类的陶器在另一屋子放着,大大小小的陶器堆了半屋子,就那么随意堆着。

门口,放着一个最大的大陶瓮,大陶瓮半人高,比水桶粗,这玩意儿要是做饭,能做三四十人的饭。

老人对自己的这件大瓮好像很满意,陶瓮胚满形正,表面光堂,颜色烧的也好看,一体红棕色,这大概是老陶匠最得意的作品。

老人把陶瓮挪出来,手指了指大瓮,憨厚的笑了笑,意思像是在说,看这个做的咋样。

按刘备的眼光来看,这个瓮看着又大又漂亮又厚实,相当不错了。

但,和军师商量过,军师说,最好还是一人一个陶瓮为好。

既然一人一个,陶瓮自然不能太大了,不然浪费柴。

最好,大小刚好够煮一人吃一天的饭。

刘备瞅了几眼大瓮,抬头朝屋里又看,“有小点的不?”

刘备没看上老人的杰作,老人有些失望。

满屋子都是老人积攒下来的陶具,李孟羲带着好奇,就去翻了。

翻了片刻,李孟羲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

这个东西在最底下压着,方方正正的,两足双耳,分明就是个鼎的形状。

陶土的鼎,很小,还不如狗盆大呢。

见到李孟羲把这个玩意儿拿出来了,老陶匠呵呵笑了,“这是我家孙儿捏着玩的,用不成的!”

难怪这东西小巧玲珑的跟玩具一样,原来还真的是玩具,是小朋友自个捏着玩的。

要做的陶瓮属于个人炊具,最好是,早上煮了一瓮粥,早上吃过,剩了一多半,然后剩的粥就放那里,中午或晚上干完活回来,添一把柴,也不用煮多烫,稍微热一下,就能吃热粥了。

所以,陶瓮最佳的容积应恰好是一顿能做一人一天的饭为好。

而一个大人一天得吃多少饭呢,李孟羲不太清楚。

刘备应当熟悉。

“加粮放八碗水,熬成五碗,早两碗,晌午一碗,待黑再两碗。

大小可盛八碗水的瓮正好。”刘备说着。

最后,挑了一个一个合适的瓮,刘备左看右看,还是觉得瓮大了一点。

“老人家,差不多就这么大,再小个一指头就差不多了。”

老人接过陶瓮,看了一眼,这个就够小了,这个是打泥胚的时候,剩的泥做了小的。

没想到,刘备要更小的。

“再小木有了。”老人迟疑,看着刘备,“得重新做胚,恁准备要多少个?”

正翻腾陶器的李孟羲停下了,他一旁插话,“一万个。”

“最少,八千个。”

这个数字,听的老人一愣,惊讶的瞪大了眼眼,张大了嘴巴。

刘备笑到,“正是如此,一万个!老人家能忙的过来吧?”

大生意啊!一万个,一个哪怕赚他一文,就是一万文,就是十贯钱。

老人家有些激动的摩挲着手掌,“明个老汉我去拾点柴,柴够了多少都能做!”

关于起窑烧制陶器的流程,李孟羲不知相关细节。

随着老人一起去看了屋后的一个陶窑,窑不大,就两个屋子那么大,还没屋子高。

问过老人,烧陶器很废柴,烧窑得不松劲的添柴,一烧得烧多半晌。

还有,陶器的器胚也得先把黄泥摔打瓷实,把泥的沙啊草啊什么的弄净,做出来才不容易裂。

而产量的话,一窑能烧七八十个。

李孟羲听明白了。

陶器生产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挖泥,把泥淘洗干净,然后,活泥,摔打泥胚,然后,把泥胚捏成器具形状。

接着,胚放窑里,封窑,留几个出火口,然后添柴烧。

其中,从挖泥开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力。

要是,让老人家一个人干的话。

首先,挖泥就得老人一个人忙活一个时辰,然后,淘洗黄泥,摔泥胚,这至少得忙活半天,才把泥弄瓷实。

然后,还没捏几个器胚呢,天都黑了。

这样,重复干了三五天,终于捏够了一窑的陶器。

再出去捡柴,捡三天的柴,不一定够烧一窑的。

于是,老人一个人干,烧一窑,七十个陶器,前后得花少说七天时间。

也就是,平均一天生产十个不到。

而义军需要的陶器是万个之多,岂不是,得等一百天。

时间宝贵啊,黄巾之乱如火如荼的,不赶紧把流民安排好,出去打黄巾挣军功,待这儿等陶器一等百十天,太消磨时间了。

所以,不能全指望老人家一个人干的。

“要不,柴火我们来筹备,老叔你只管捏泥胚,如何?”

“再一个,一个窑怕是做的还慢,赶明我军派一些人来,老叔你看着,再建十个窑,十个窑一块开工,岂不快的多?”

李孟羲只担心一个,怕老陶匠藏着技术,不肯露出来,不帮着搭窑。

但,当李孟羲说,柴火义军全管了,搭的窑用完,窑全给他。

老陶匠欣然接受。

就这样,第二天,义军空闲的众多人手,一下去了三百人,拉了劈好干木头十几大车到了老陶匠家里,让先烧着,烧完了再拉。

然后,让老陶匠帮忙找地方,指点着把窑搭起来。

因为性价比的问题,老陶匠自家用的窑很小,比较省柴,但要是追求生产效率的话,窑还是大点的好。

三百人在老陶匠手下听命,开始拿着锄头铁锹之类的,挖土垒窑口。

李孟羲也在窑场,帮着指挥人手干活。

老人过来,试探着问,说活计这么多,怕干不过来,想走个亲戚,把几个女婿叫回来帮忙,问中不中。

当然可以,熟手陶匠越多越好。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重生末法时代

重生末法时代

余不在
鬼帝,重生成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追寻重生前的秘密,体验人生百态!
军史 连载 21万字
吖头跟我回家

吖头跟我回家

夏日倾浅
《吖头跟我回家》是夏日倾浅精心创作的历史小说,恋上你看书网实时更新吖头跟我回家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吖头跟我回家评论,并不代表恋上你看书网赞同或者支持吖头跟我回家读者的观点。
军史 连载 4万字
懒货在箱庭

懒货在箱庭

中二病的懒货
这是一个整天在家不出门只睡觉的懒货死后来到箱庭后继续睡觉的故事(白辰:等等,我是怎么死的?!迷之声音:睡太久没吃饭饿死的。白辰:……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军史 连载 25万字
腹黑大神求放过

腹黑大神求放过

一淼
天降横祸!!被一只腹黑的大神缠上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喜欢他的妹子摞起来可以上天摘月亮,他怎么偏偏选了她?!腹黑没人性!长得还欠揍!这样的大神,她才不要!..
军史 连载 67万字
大明:我和建文帝的逃亡之路

大明:我和建文帝的逃亡之路

普罗德摩尔
一次日食,让方圣成为大明大儒方孝孺的孙子。朱棣集结了兵马,在城外来势汹汹。“你就是诛我十族,又如何?”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威胁,面无惧色。应天府外,方圣和建文帝带着斗笠,行色匆匆。“爷爷,方圣定不辱使命,会带着皇帝好好活下去……”
军史 连载 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