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左手肉,右手礼,怀里揣着钱
希宝小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家夫妻刚把驴车上搬下来的用具规整好,就有人赶着上门了。 林家大门开着,来人不好意思直接进门,便把门拍得砰砰响。 “婶子,昨日不是说好了时辰吗你这会来,早了。” “没事,这不来看看情况么,你们忙你们的,我随便晃晃。” 乌央乌央的将近二十来个人。 你一言我一句,把大门围的水泄不通。 正在裹蛋的林达媳妇看不过眼,举着手走到门口,“乡亲们等会再来吧,没看桃花她们还没吃午食啊你们就按昨日说好的时辰过来,每个人都有面试的机会,你们急啥” “甭管咱们,咱不说话在墙边蹲一会总行了吧!”说完就转身去了不远处的院墙外,找了个地方蹲着。 其他人见状,也不说话了,有样学样地找个地方蹲着。 盯着林家院门,稍有个风吹草动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林达媳妇见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她倒是能体会乡亲们急躁的心情,说到底,还是上林村太穷了。 都是穷闹的,要是一大家子里有一个人能进林家作坊干活,一个月就有大半两银子的。 说出去谁不眼红 就连她娘家,几个兄弟都有营生的情况下,她两个嫂子还羡慕她能上工赚钱呢! 更别说上林村个个靠地里刨食的人家了。 林大江算是上林村第一个去镇上做生意的。 她家的耀武,也只是跟着舅家打打下手罢了。 如今因为林家让耀武收鸭蛋,也被她的几个哥哥高看一眼。 林大江不习惯吃饭被围观,直接把灶房门一关。 天知道干了一上午,早就已经饥肠辘辘的他,恨不得吃两块葱油饼子。 “当家的,那十个人,你准备咋选” “帮理不帮亲,谁合适选谁。” 李桃花想起昨晚二弟妹求她的情形,想开口,又觉得当家的这般才是对的。 于是狠了狠心,没开口提起。 一个村的,又是同宗,都沾亲带故的,帮了这个那个不愿意,帮了那个这个又有意见,干脆让当家的头痛去吧。 吃饱喝足,林家人浅浅眯了会。 林大江便出门把里正请来坐镇。 林小满泡了一盏桂花蜜给里正,里正拿起茶盏,摩挲了几下,“呦,这是新的” 林大江点头,“前不久买的,您尝尝桂花蜜泡水,小满这孩子就喜欢做这些小东西,我喝着滋味不错。” 里正尝了一口,带着桂花馥郁的香味,“甜滋滋的,不错。” 林大江一家果然不一样了,这桂花蜜瞧着加了不少糖和蜂蜜,都是精贵东西。 里正想早点把人定下来,急忙把桂花蜜一口喝完。 否则村里人心一直悬着,那滋味可不好受。 未时不到,林家招工“面试”正式开始。 这一回,用不着指引,上林村村民一个接着一个往后排。 站第一位的人,心里特别不踏实,等会面试要问啥他该怎么回答 从紧张到迷茫,就在一瞬间。 他为啥要来面试" 面试后又要干嘛 脑子里一团乱,等会会问什么问题他又要怎么说 就在他迷迷糊糊不知道所以然时,林大江叫到了他的名字。 在身后村民期盼炽热的眼神中,他毫无知觉地走了进去,手脚不是自己的,脑子更不是自己的。 一个多时辰后,面试结束。 林大江从一开始对面试束手束脚的不习惯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每个进来面试的人,只需要两三个问题就能分辨出来。 这次即将进入的这十人,自然是不能和前两批的去比。 毕竟现在来面试的,几乎都是前两批被淘汰的。 他心里有点忐忑,怕这些人就算进来也顶不了事。这个顾虑早在昨晚他就和家人说了。 但小满说,人无完人,他们不可能永远都找到合适的人。 人不合适,可以让他们通过训练变得合适。 虽然训练两个字他听起来有点陌生。 他还想到小满说,如果他实在不放心,可以推出试用期,俗话说便是让新招进来的人,试着做五日。 这五日的工钱可以是原来的一半。 五日后,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淘汰。 时间紧任务重,林大江和里正商议后,直接公布了入选人。 “哎呀,我中了,我中啦!” “有王二狗,我听到王二狗三个字了!” “没想到我林大牛也能被选上......”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语气哽咽,带着喜极而泣的哭腔。 “中了,中了,嘿嘿,回去让媳妇给我多整一块黑面饼子!” 有欢呼,当然也有质疑。 僧多粥少,面试的人足足半百。 选中的围在一起欢呼,落选的人自然心情低落。 “怎么有十二个,不是说只招十人吗” “多招两个不挺好么” “又没我的份!多两个有啥好的!” “今天报到名字的乡亲们,明日辰时,大家便来此处,会有人带大家去干活。不过事先说好了,前五日为试用日,有师傅带着大家干活,这五日的报酬为十五文一日。五日后适合的留下,不适合的结清报酬走人。” "啊,试用日为何会有试用日" “对啊,之前那些人怎么都没有试用日” “试用日的报酬只有一半,这岂不是不公平” 林大江被十二人围着,又不好明说他这是在矮子里挑高个,当然要有试用日了,否则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 不过都是乡亲们,他暂时不想得罪太多。 “只要大家通过五日试用日,转正后与大伙是一样的报酬。如果大伙对试用日有疑惑或者不接受,也可以现在就走。” “哎呀,正好让我顶上啊!” “是啊,我也行啊,试用日不给钱都行,把我也留下来吧!” 听林大江这么说,又见落选的村民还在毛遂自荐,原本还想质疑几句的瞬间闭了嘴。 十五文一日,也不少了。 况且试用日只有五日,五日后就好了。 招工就这么快速地敲定了。 可在猪肉的供货上,又遇到难题。 周老三说了,大义镇附近几个镇的猪肉已经被林家包圆的,还要增加猪肉,只能去远一些的地方。 那是周老三帮不上忙的。 正在林大江准备自己去一趟嘉林县县城,佟掌柜便拉着满满当当两大车猪肉过来。 “少东家担心你们一时半会找不到那么多猪肉,便让我从县城运了些,放心,后面还有,你们尽管放心大胆的做。” “真是及时雨啊,少东家真是料事如神!” “哪里哪里,少东家说多亏了你们把腊肠做的如此美味。因时时惦记着腊肠的滋味,才让他记起这事。” 林小满见两人互相吹捧,笑了笑,去看运过来的猪肉。 除了猪肉,还有猪小肠,少东家果然面面俱到,不愧是做生意的料。 阿爹夸的料事如神,也算是实话。 而佟掌柜说的腊肠美味,那当然也是实话了! —— 第一天上工的十二人,被眼前堆成山一样的猪肉吓了一跳。 他们还是第一回见到这么多猪肉,少说也有十几头猪肉。 带他们的李子茂见一群人见着猪肉都傻愣愣的盯着,忙停下脚步让他们跟上。 “王二狗、林大牛......你们六个负责洗肉、切肉,跟着我走;剩余的负责处理小肠、拌料和装肠,跟着李大娘。” “大侄子,咱就负责洗肉、切肉”王二狗想,洗肉还不简单,要是家里有钱,让他天天洗肉,他非笑开了花不可。 可惜一年到头也没几次买肉的机会。 在这里干活可真美,他晚上做梦怕是都要笑醒。 “你别看这活好像很简单,寒冬腊月的,这么多肉都要切了洗,水都要咱自己去河里挑来的。还有,切肉可是体力活,你做一日两日觉得新鲜,做一月两月呢” 李子茂强调,“日子长了,没了新鲜劲,那才是考验。咱做吃的,最讲究干净,到那时候,你就会觉得保持干净,绝不是件容易事。” “大侄子,咱一定牢记在心,要是有做的不对的,你最直接骂,咱皮糙肉厚的,不狠狠骂不长记性。” 林大牛见王二狗可劲的表忠心,他自然也不能落后。 “二狗说的对,大侄子,你可别跟我们客气。” 后面的四人也是这么想的。 你一句大侄子,我一句大侄子,李子茂第一回被那么多人亲热的叫大侄子,脑子都裂开了。 “少说多做,我肯定会好好监督你们的!” 废话,腊肠可是姑姑一家的心血。 他这个后辈不帮忙盯着,总不能指望这些只知道拿工钱的村里人自发自觉吧 —— 林家的作坊又开始忙碌了,一直忙到了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午时,送走了最后五车腊肠,林家作坊放假了。 虽然放假,可作坊里还晾了满当当的腊肠。 这些腊肠晾的时间还不够,只能年后再出货。 这一日,林大江和李桃花没去镇上买早食。 他们一早便去了钱庄,换了一大包铜板。 乡里人不爱碎银子,喜欢把铜板串成一串,发的时候叮铃乓啷响是他们最喜欢听到的声音。 别看小小的作坊,加上裹松花蛋有将近三十人。 幸好李二力负责的队伍,早在两日前就把工钱结清了。 要是加上收蛋的十多人,那真是乌央乌央一大片了。 “各位乡亲们,辛苦了!” 林大江感慨良多,但真要说什么,又觉得不如赶紧发银子来的实在。 “后日就是除夕,祝乡亲们来年红红火火。” 说完,他拿出早就串好的铜板,一个一个结算工钱。 第一批、第二批的算是老伙计,十二月一天不歇,干了二十八日,一人得八百四十个铜板。 另外,林大江给老伙计一人准备了六十文的红封、一串两斤重的猪肉、一人十段腊肠。 拿到肉的林达媳妇喜出望外,林家这是第二回发肉了。 这样一来,一家人一年的油水差不多就够了。 “还有猪肉呀!还是大肥肉呢,回去就能熬成猪油。” “做了这么久的腊肠,还没尝过味道呢!后日我让娘把十段腊肠都蒸了。” “你娘还不骂你败家子啊!” “又不吃你的,大江兄给我的,我想咋吃就咋吃。” 众人说说笑笑,新来的十二人站在后头满眼羡慕。 他们才做了半个月,怕是没有额外的奖励。 不过想到等会有工钱可以领,一个个又开始磨拳搓掌有些迫不及待了。 王二狗看着肥肉和腊肠两眼放光。 家里的两个娃儿知道他去了林家的作坊,嚷嚷了很久要吃肉。 现在附近的村里谁不羡慕能在林家作坊干活的人。 没多久,第一批、第二批在林家上工的村民都发完了。 左手拿着一串肉,右手拿着一串腊肠,怀里还揣着一串铜板和一个厚重的红封。 一个个喜笑颜开、精神满满,恨不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要不是除夕到了恨不得再继续挥手干个把月。 接下来轮到第三批十二人。 话说回来,这十二人竟没一个中途被淘汰。 林小满后来才想明白。 家里的老人孩子是他们的魂,只要魂在,万般困难都能克服。 他们就像她穿书前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的艰难。只要有机会赚钱,心存希望,谁都不愿意摆烂。 上林村村民就是这样。 以前,他们只能坐井观天看到上林村的一方天地,只知道去地里刨食。大义镇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了,除非万不得已才会在赶集的时候去一趟。 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从林家身上看到希望,从最先来林家干活的人身上看到了属于他们的未来。 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 第三批十二人干了十五日,前五日每日十五文,五日便是七十五文。 后十日,每日三十文,十日就是三百文,总共三百七十五文。 当林大江把一串串着三百七十五个铜板的钱串交给他们,除了没有红封外,肥肉和腊肠也是一人一份。 拿到手的十二人傻眼了。 他们以为能拿到酬劳已经很好了,毕竟他们才做了半个月。 林大江看出他们的疑惑,笑着道:“肉和腊肠是年礼,不仅你们有,外出收鸡蛋鸭蛋的人也都有。明年欢迎大家继续来,腊肠能做到二月底。” 此话一出,众人比拿到肉还要高兴。 还能再干两个月。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