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不如做买卖
希宝小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话一出口,李大伯心里一凉,直喊糟糕。 “二弟你瞧瞧自己说的什么话” 李桃花原本还想按原先计划好的说些托词,现在她觉得和他们虚与蛇委都让人恶心。 “小满以前是不聪明,可再不聪明也是我李桃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崽。二伯您是长辈,按理说我得敬着您,可您瞧瞧那是长辈该说的话吗” 林小满瘪嘴,“娘,我也没吃他们家面糊糊长大呀,她们怎么管的这么宽” 真是管的比大海还宽,脸皮比城墙还厚。 李忠垂着头,“二哥,我知道这么多年你一直嫌我穷,我有自知之明,自从闹灾荒那年你不肯借粮后,我就知道我这一大家子碍着你们眼了。你们啊,生怕被我缠上,这么多年都没走动一回。” “你们这一回来,我知道你们想干嘛,我就一句话。”林贵说完抬起头,直愣愣地盯着三个兄弟。 “大哥、二哥、小弟,你们摸摸良心,摸摸看,还在不” “三弟,我这当哥的糊涂,是我错了!”林大伯直接就地认错。 他恨铁不成钢地瞪着老二。 不成器的老二,骂人不知道回家骂 当着人家爹娘的面骂人家闺女是傻子。 有这么办事的吗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 “大伯,我性子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我也学不来那些弯弯绕绕。我和大江呢能在镇上开铺子,能开作坊,小满的功劳占大半。谁让小满这孩子命好呢,我家攀上高枝全靠小满。” “说实话,我和大江就是干事的人,作坊的事都是东家做主,招什么人来干活我做不了主,但不招什么人干活我还是能拿主意的。” “你桃花,你咋跟长辈说话呢”李大伯被驳了面子,气的站起来。 “大伯,我也没说啥呀之前二伯还指着小满骂呢!” “桃花啊,你糊涂啊,在这里的可都是你娘家兄弟子侄,可都是你的面子,哪有人不帮衬娘家人的” 林大江笑着走上前,眯着眼,“桃花,这是大伯吧当初你出嫁,我咋没见过呢这回是第一次见吧” 他走了两步,绕到另一边,“这是四叔哎呀,我还以为咱爹没兄弟姐妹,是老李家独苗呢怪不得小满这孩子不清楚,别说她了,我都不清楚!” “你!”李老二气的吹胡子瞪眼,“老三,你就是这么教育小辈的都快爬到长辈头上撒野了。” “李老大、李老二,我看是你来闹事吧” 沙垤村村正站在门口,后面跟着十几个本村村民。 李子顺悄悄从人群后面溜进来,被林惊蛰一眼看见。 两人眼神交汇,林惊蛰便知道,子顺哥这是偷溜出去找帮手了。 李子顺趁热闹,一点一点挪到林惊蛰旁边。 林惊蛰小声笑,“真有你的。” “嘿,昨天大哥就安排好了,要是里正不来,就去请族老。” “大哥想出来的啊,那怪不得。” “要是大哥不在,我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姑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那帮人,天天好吃懒做的,要不是曾爷爷偏心,哼!” 林惊蛰点头,“你别气,且看着吧,人在做天在看,村民也不是傻子。再说了去年你们在村里收蛋,村里人养了不少鸡鸭吧” “你是说?村里人因为还想把蛋卖给你们,所以会偏向我们” 林惊蛰点头。 李子顺一点拨就懂了,“这里去上林村不远,说不定也有人想去作坊干活。里正爷肯定是算到了这点才愿意过来。” “对,人本就是自私的,不过无所谓了,本就是他们无礼,他们想拿孝道压得我娘同意,我们也用村里人压制他们,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娘说的没错,读书识字果然不一样!” 林惊蛰对上一脸羡慕的李子顺,问道:“想认字不” “当然想!”李子顺毫不犹豫开口,“要不,你教教我” “好啊,我跟你说,等我们搬进新房,现在住的房子我们还租,到时候你来上林村,我教你认字。” “真的啊!不知道爹娘会不会同意,家里的鸡鸭、兔子都是我们几个轮换着帮忙的,不然大哥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这有啥,你们也轮着过来呗!两个两个来,回去就把学到的教给没来的。” “啊!那学不会教错咋办”李子顺忽然觉得,还没开始认字,咋就觉得难度有点大呢 “那就让哥哥们揍你,给你长长记性。” 两人说着悄悄话,那头里正已经把李老大、李老二两个带头的骂了一顿。 “大过年的,可别整啥幺蛾子事。人家桃花好不容易回趟娘家,你们闹什么闹当初子顺咋活下来的都忘记了” “里正,话可不是这么说,咱也没啥坏心思,这不是想弥补关系么” “我看你们是想把水给搅浑了,好四处捞好处。咋地,家里养鸡鸭生的蛋不想卖了” 里正心里那个气啊。 谁不想和桃花攀关系啊! 他也想啊! 沙垤村是李桃花的娘家,往后她的作坊做大了,可不是还要招人吗到时候好话说一说,求一求,沙垤村的青壮年就能出去干活了! 听说腊肠是天冷农闲的时候才开始做。 要是能去作坊干活,既能赚银子,又不耽误地里的庄稼,可比镇上的活好多了。 镇上的活,农闲时候人人都去抢活干,哪轮得到他们这种没关系的 好好的一层关系,偏偏有人想破坏,他第一个不同意!村里的族老也不会同意!但凡一个有点见识的村民都不会同意! 李老大、李老二是习惯了不把李衷看在眼里,这下被鹰啄了眼,真是蠢不自知。 里正越想越气,压着火气道:“大过年的赶紧回去,有什么事等过完年再说。” 林大伯见院墙外面围着的村民都露出鄙夷的目光,顿觉得老脸丢尽,一张脸涨得通红。 再看老二还是一副不知道做错什么的样子,气的牙痒痒。 二弟把事搞砸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李大伯追悔莫及,早知道他一个人来了。 这么多人盯着,他就是想做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了,只能先作罢。 “桃花,咱几个不会讲话,你别放在心里。” 说完,领着自己那一房人离开,走的时候顺便把老四拉走了。 李老二一看都走了,一句话不说,灰溜溜跟着走了。 里正朝门口看戏的村民摆手,“走走走,这是家事,别凑热闹了。” 戏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里正让他们走,那就走呗。 村民纷纷离开,有几个嘴巴闲不住的,已经叭叭叭得讲开了。 “李根脸皮可真厚,当初人家穷得叮当响时恨不得没这个弟弟,现在人家有个厉害的闺女,就忍不住凑上去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不就是这个理么” “李根也不想想,李忠闺女就算是要请人干活,先考虑的肯定是那几个亲侄儿。现在亲侄儿好像就李子茂去了吧” “李山、李桥两个大儿子不都在家里养兔子吗估计没时间去,真羡慕啊,你说咱怎么没抓到活兔子呢,要是抓到,我家也养兔子。” “按你这么说来,后面还有李桥家的老二,李石家的两个,李竹家的老大。还有四个呢,怪不得李根着急了。” “毕竟是嫁出去的闺女,娘家人请多了,林家就该有意见了,就算林家不说,上林村那几个族老也该有意见了。” “也是,我那几个儿媳要是天天想着补贴娘家,我非得把她们嘴撕烂不可。” “要我说,李忠还是太和善了,人善被人欺,换做我,早拿棍子把人赶出去了。” “人家毕竟是亲兄弟,走了走了,家里一堆事呢!” 等外面安静下来,里正喝完了李家泡的茶,闲聊了几句也走了。 李忠心里不得劲,“桃花,都怪爹不好,你和大江好不容易过来,还给你们添堵。” “爹,这事怎能怪你”李桃花安慰道。 林大江点头,“爹,谁家还没个不着调的亲戚,您要是为此难受,说不定正合了他们的意。” 林小满也劝,“姥爷,大姥爷、二姥爷的算盘珠子都快蹦到你们脸上了,这哪是您的错” 张氏也开口劝,“老头子,这么多年你还没看透呢四个儿子是建了房子,可你还有八个孙子,都还没成家呢!你还不如想想怎么噪点抱上曾孙。” 李子安嗖的红了脸。 “大哥脸红了!” 不知道哪个小子喊了一句,李子安的耳朵比煮熟的长须虫还要红,和山里成熟的红果子似的。 李山媳妇笑着道,“爹,娘,看来咱子安的事要赶紧办了,等不及要娶媳妇了,说不定年底就有大胖娃娃了。” 被娘一说,李子安更是手足无措。 见几个婶娘和姑姑也在那笑开了,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又看子茂和子枫两个挤眉弄眼笑的格外贱兮兮的,准备来一招祸水东引,“爷、奶,子茂、子枫爷老大不小了。” 张氏笑着道:“把你的事情办了就轮到他们了,不急,今年都给定下来!” 这下又轮到李子茂和李子枫面红耳赤了。 李子枫有了看对眼的姑娘,李子茂则是愣头鹅一只,压根不看姑娘家一眼。 李山媳妇觉得任重而道远,等子安的事情办了,又要操心子茂的,她的儿子咋就没二弟家的子枫那般开窍呢。 自己有看对眼的媳妇多好好,也省得她这个当娘的让媒婆牵线搭桥。 想了一个有一个都没个相中的。 “爹,娘,我和几个弟弟商量过了,我们打算出去接建房子的活。不管是建房还是搭墙,只要有活咱就干。”李山想了许久,趁小妹在,把事情说出来。 “大哥,作坊还缺人呢!” 林大江也道:“是啊大哥,建房一时半会不一定有人找你,况且十里八乡都穷,建房的人家也不多。你们要是去远的地方,家里也照看不上。” 张氏急着劝,“老大,你可别犯糊涂啊,你看这几年咱沙垤村建房的人家,一只手数得过来吧” 况且要去远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别人骗了去,咋办啊 见老大下了决心,张氏也没空管老头子了,伸手推了推,“老头子,你倒是说句话啊!” 李忠看了老婆子一眼,一边说一边往后退了几步,离老婆子远一点。 “我倒是觉得老大说的可行,不过老婆子和大江说的也有道理。你们四个都出去了,家里就剩咱几个,遇到什么事照看不上。况且刚开始做,也不知道咋样,要不你们四个商量下,出去两个,家里留两个。” 这事是几个兄弟自己琢磨出来的,各自的媳妇那边还没商量过。 方才听说自己男人要出去,心里早开始发愁了。 特别是李竹媳妇。 子宁还小,家里少个支撑的人,她又要去桃花那边干活,要是把子宁扔给婆母,又怕老人家吃不消。 刚才爹娘都没发话,她也不好说什么。 这会爹都发话了,她也不顾上脸面,使劲在李竹手臂上拧了拧。 其他几个媳妇看到李竹媳妇的动作,看了眼爹娘,接着把眼神移到自家男人身上。 说白了,没人愿意让当家的风里来雨里去,都希望自家男人能留在家里。 李山顶着媳妇似虎般的目光,讪讪道:“我是家中老大,我去!” 李桥不同意,“我去!大哥,子安今年要办事,你还是留在家里吧!” 李石点头,“大哥就别去了,我看四弟也留在家里,他两个娃儿还小,家里离不开人。我和二哥先去探探路,要是能闯一条道出来,等子枫办事了,大哥和二哥轮换。” “三哥,一家子到了万不得已才会建房,比如房塌了,分家,不然都是能顶一时是一时,能补就补。就算建房,泥胚子一整,都是农闲的时候村里人搭把手意思下收个工钱了事。”林大江不太看好这个主意。 风里来雨里去的,还不知道能不能接到活。要是这样,真不如去镇上做个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