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村学启动
希宝小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64章 村学启动 李桃花嘀咕,“上回不是说让他做村学的夫子吗” “是这么打算,村学都建了,这不是遇上干旱搁置了么。干旱一过,各家各户穷得叮当响,本来就没几乎人家愿意送孩子读书,这下更少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况且现在三弟的名声太差,谁知道大家会不会把孩子送过来。” 李桃花想起这事就头疼,按理说分家了,管他林大河怎么着。 但他们开作坊了,一有事,便有人自作主张来喊人,就好像他们很想知道似的。 人家都来喊了,作为亲兄弟,又不能不去。 当家的都累一天了,刚坐下没歇片刻,又出门跑前跑后去了。“累一天了,这事回头再琢磨,睡吧睡吧。” —— 半个月后。 上林村村民跟下饺子似的,一个个在地里插秧。 天气炎热,林小满开始做冰凉冻卖。 后院的木莲果已经比墙高,幸好当初买下的这块地大,就算长到院墙外,也没人跨过半人高的竹篱笆进来摘。 今年主做桂花、薄荷味的两种冰凉冻。 林小满在家做好,李二力和李家四兄弟去周围卖。 如意酒楼里,冰凉冻特别畅销。 去年干旱,冰凉冻卖了没几天就不做了。 “夏日胃口不好,就是要吃这些凉凉的东西才好。” “我就好这一口啊,一口下去,感觉整个人都凉快了。” 老主顾几乎人手一碗。 村里人看到冰凉冻赚钱,便求到林大江那边。 表示他们也想挑着冰凉冻去走街串巷。 冰凉冻这东西吧,既没油水又不顶饱,一般农户都不会买。 就像李家四兄弟,基本都在镇上或靠近镇上的村子里转悠。 那一片的富人多,有些宠孩子的,偶尔买一碗给孩子吃。 要是换做上林村,怕是没几个人会买。 况且村里人都看着,答应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找上门来。 所以林大江一律拒绝。 村里人没办法,只能背地里蛐蛐。 今天总算风调雨顺,转眼到了九月初。 期间林小满的月季花开了两回,剪下来的花枝都被她放在空间里扦插,用不了多久又有一大批月季苗可以移栽到地里。 去年干旱,杏花坳的两株木莲果没熬过去,干死了。 为了以后能继续做冰凉冻,除了扦插月季,林小满还剪了木莲枝在空间里扦插。 足足扦插了一百多枝。 往后,她想把冰凉冻开到嘉林县乃至临安府去。 需要大量的木莲果。 ——— 三个月一到,林大河能下地了。 林大江和里正一合计,还是决定开村学。 林大江把好消息和林大河说了。 林大河一听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做夫子,郁郁不得志一扫而空。 高兴了两日,把他以前用过的笔墨纸砚全搬出来。 村里人穷,买不起启蒙的书,林大河便开始手抄。 周梅在旁边冷嘲热讽,“就你的名声,谁愿意把孩子送到你这里念书白日做梦呢” 林大河热情被浇灭,失落了两日后又开始抄书。 周梅又开始嘀咕,“这些毛边纸不要钱啊等你收到学生再抄来不及” 林大河一想,有道理啊! 看周梅的眼神柔了不少。 原本准备继续开骂的周梅看着林大河温柔的眼神,咽了咽口水,改口了,“要不,你先在立夏这里试一试毕竟没做过夫子。” 林大河听了觉得有理,逮住立夏便开始人之初性本善…… 立夏学的很认真,只要跟着爹爹学,阿娘就不会对她打打骂骂。 虽然还要洗衣做饭,但比以前的日子好多了。 两日后,林大江让木匠打块木匾挂在村学,上林村村民才知道造了一年的村学要开了。 上林村有村学了! 村民十分激动。 有成算的就去里正那里打探消息了。 什么时候开始读书 夫子是谁 当然还有最关心的束修多少 当村民知道第一年束修是六百文,心动的不行。 下一刻知道夫子是林大河,又开始摇头摆手。 村学旁边围了不少人。。 “不行不行,一个骗子怎么能当夫子” “就是,里正年纪大了,怎么能让林大河做夫子,岂不教坏孩子。” “就是,出去找活还能被打,我看是老天都看不下去,遭报应了!” “反正我家猫娃子不去!” “我家牛蛋也不去!大伙都不准去!” “把匾额砸了!一个骗子做什么夫子!” “砸了不太好吧” “怎么不行,难不成你们还想把孩子送来” 林小满带着林春花和王小狗来搬晾在村学的香皂,正好听到有人在煽动气氛。 之前作坊不够放,放了不少香皂到村学。 如今村学开起来,林小满自然要搬走。搬回家中另做打算。 “怎么一块木头还碍着你们了” “林大河是你三叔,你当然帮着亲戚了。林大河骗了我们的银子不还,这种人不配为师!” “圣人说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们还一棍子把人打死啊!你可以不送娃娃过来念书,那是你的自由,你也可以煽动别的娃娃不来念,可那块匾额是我爹买的,你要是砸坏了,那便拿出银子来赔!” 林小满笑指着匾额,“匾额上面的字,请明义堂夫子写的,人家可是举人老爷,举人老爷的字你们也敢砸” 狐假虎威,林小满信手拈来。 煽风点火的汉子听到举人老爷四个字,在气势上就矮了一截。 在举人面前,县太爷都要给几分面子。 平头老百姓根本不敢得罪。 “我......我,那是气话,这不没砸么!” 林小满笑,“真砸坏了就不是这样好声提醒了。” 说完直接开锁,进村学收香皂。 村民面面相觑,最后也不知道谁先走的,等林小满三人收拾好出来,村学门口已经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