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重开科举
笑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李纲落座,殿中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一点,老头儿也决定只说最关紧的一桩。 “陛下何时重开科举” 本就安静的紫宸殿中,瞬间更加静了几分,仿佛空气都凝滞了一般。 “老相公是真敢说啊!”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 能进入中枢的哪有简单人物,如今大武朝最大的问题哪个不是心知肚明却实在没人敢于开口,更别说如此单刀直入了。 武从文没回答这个问题,缓缓坐回龙椅。 李纲也不管许多,接着继续:“陛下精简官员,节约支出,此乃励精图治的仁政,任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可自从华夏三年起,江南大案、土地改革、倭寇大案,乃至近日的贩卖人口案,哪次不是杀的人头滚滚” “可开国十八年来,科举只在华夏三年举办过一次,结果次年的殿试还爆发了舞弊窝案,结果统统作废。虽有梁山学院毕业生补充,却是杯水车薪,官员数量一年比一年少。” “陛下知道这些年官员们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吗从中枢到地方,每日都是从早忙到晚,积压的大小案牍还是越来越多,许多人累死任上......” “不是老臣替同僚诉苦,官员的日子再不好过,总也比普通百姓优渥许多。可是陛下啊!这上升通道不能堵塞,读书人长期不得出头,日久必然生变!” 紫宸殿里落针可闻,只有李纲的殷殷忠言回荡。 武从文看看一直低着头的柳谦益,不确定对方是否明白自己的心意。 两宋的确冗官冗员,可再冗也禁不住自己这么一轮接一轮的杀啊! 到了华夏十八年的眼下,大武朝的官员数量不是多了,而是极度短缺,几乎所有人都在超负荷工作,这也是“贩卖人口案”迟迟未有进展的一个原因。 这不是他疏忽了,实乃故意为之! 大武承袭北宋,如果照旧每年开科取士,能做官的都是什么人 真正的底层会有机会吗 做梦吧!穷人家的孩子哪有机会读书只会是原有的官僚阶层继续近亲繁殖,直到尾大不掉!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安定时期是做不到的。 后世的大明曾经想做,结果玩儿成了党争,国家迅速脱轨,死的不明不白...... 那什么时候可以做 只有立国之初,趁着改朝换代、趁着旧有秩序跌至谷底,才有那么一次机会! 华夏三年那次科举,武从文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真搞,完全就是在给江南世族挖坑。 他要等,等强力推行的义务教育开花结果,等底层百姓的子女,有和富人家的孩子一战的能力,真正打破阶层固化! 武从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北宋一朝积累的那些宁肯啃老,也要坐等候补官缺的读书人,尽可能逼到各行各业去,那里才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现在是华夏十八年,一代人已经长成,的确是无法再拖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武从文缓缓站起,所有的眼神瞬间变得期待起来。 “老大人所言有理,是朕思虑不周了。拟旨,今年八月,重开科举!” “轰”的一声! 紫宸殿中没人说话,却实实在在让每个人都听到了轰然炸响,那是所有人心底的狂喜,幸福来得太突然...... 武从文钟局还是妥协了。 治国要比改朝换代难太多,许多时候必须取舍。 他“舍”的是对旧势力的妥协,“得”的是一系列改革的支持。 比如恢复大武本土以外的“分封制”,比如就藩年龄的修改,比如科举加入“新学”且分数占比过半...... 没错,昨日两道封王的圣旨虽然没人反对,却不代表官员们就是支持。 只不过是武从文携开疆拓土之威势、再次清洗之血腥,暂时让天下噤声而已,真到了具体执行阶段,能落实多少他自己都不知道。 重开科举,可不仅仅是打开上升通道那么简单,还意味着许多事情的盖棺定论,那才是悬在许多人头顶上的一把刀! “人口贩卖案”真的只是“人口贩卖案”那么简单吗 几个人贩子真的个个都是孙猴子,有通天彻地之能、颠倒乾坤之力 别尼玛搞笑了,后背隐藏的东西绝对让人毛骨悚然,普通人想都想不到! 十八年过去,如今的大武朝抛开底层百姓不谈,主要有三股势力。 一是北方军功集团。 主要包括以武家军为班底的梁山系、以河北义军为主的河北系、以老西军为班底的山陕系。 江淮地区的军头已经被武从文用各种手段褫夺了军权,韩世忠手下的江南兵也被调去了天竺。 二是南方旧士绅转变而来的新兴资本集团。 这些人虽然失去了土地,但是或者承接了梁山军工集团放出来的民用产业,或者参与了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迅速积累了海量财富。 北方也有工厂主,但在蒸汽动力尚未彻底进入实用阶段之前,根本干不过水力资源丰富的南方同行;北人不擅水性,做海贸同样不如东南得天独厚。 三是以梁山学院为根基的新派学子,他们是唯一能够进入官场的存在。 这些人又大多是前两个势力的后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学识和经济基础深造。 北方军功集团代天子掌控武力,却因为权力被武从文严格限制,日子过得只能算是富裕。 新兴资本集团有钱,但是没有权力,每天看着疯涨的财富,内心的恐惧与日俱增。 新派学子前途最为远大光明,可本身就派生于前两派的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少不了对方的配合与支持。 于是,三方开始勾兑、结合,在某些事情上心照不宣...... 为什么“人口贩卖案”的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孩童而且是“义务教育”规定的适龄孩童 因为有人不想让普及教育推广得太顺、太狠!那才是在断他们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