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朝大宋灭两次!靖康之耻! (第4/5页)
何以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辽国,乃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国逐渐衰败,金国逐渐崛起。”
“这时候,宋朝就看到了机会,试图联合金国,灭亡辽国,同时,打算收服燕云十六州,以建‘万世功业’!”
“然而,此时的宋朝,也好不到哪去。”
“与金国结盟之后,北宋发兵燕云,攻打辽国京城,然而,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还是金国攻占了辽国京城。”
“金国与宋朝的盟约是,等打下了辽国,我给你钱,你把燕云十六州给我。”
“当时的金太祖是答应的,还算是比较遵守盟约。”
“打算先把三州许给了宋朝,但还没来得及实行,就死了!”
“金太宗继位之后,一开始也是想遵守盟约的。”
“虽然都是蛮夷,但与华夏打了这么多年交到,以及宋朝许诺的好处的确多,所以,他还是遵守盟约的。”
“但有人不干了!”
“就是当时金国的主将,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
“这两人反对将这些地方割让给宋朝,认为宋朝违反了盟约。”
“当时的盟约中有一条是: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
“意思是,不能藏匿逃亡的叛贼,逆贼,也不能侵扰边境的居民!”
“而宋朝,却是违反了这一点,不仅招收逃亡的叛逆,还给这些叛逆许诺好处,所以,反对割地!”
“当然,反对割地的原因也有巩固金国西边的形式等……”
“总之,就是不愿意把这些地方割让给宋朝。”
“后来,金军打败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
“这个张觉,一开始是辽国辽兴军的节度副使,金军攻打辽国的时候,他投降了金国。”
“但后来,他又暗中联络宋朝,给金国背后捅刀子,归降了宋朝。”
“对这种人,金国自然忍不了,于是乎,就开始讨伐。”
“战败后,被燕山宣抚使藏匿,金国索要张觉。”
“当时的燕山宣抚使王安中骗完颜宗望说,他们这就没有这个人!”
“但完颜宗望不信,王安中就杀了一个相貌相似的人代替张觉。”
“可惜,完颜宗望手底下有人见过张觉,直接戳穿了这个把戏!”
“王安中最后没办法,只能杀了张觉,把头颅送给了金国。”
“此一事,不仅让燕京投降的将士们流泪,也让他们心寒!”
“同时,金国也逐渐发现,宋朝,好像也就那样”
“他们不经让将士流血,还让将士流泪!”
“而且,加上宋朝的军队糜烂,战斗力不行,于是乎,金国就有想法了。”
“1125年,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八月,完颜宗望以宋朝藏匿金国判将为由,开始入侵宋朝!”
“金国攻伐,一路势如破竹。”
“十月,攻燕山府,宋易州戍将韩民毅投降。”
“十二月,于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
“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后破宋中山!”
“翌年一月十四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
“一月二十二日,攻克信德府。”
“而另一路大军,由完颜宗翰率领,虽然没有完颜宗望那般顺利,但也逐渐攻克朔州,代州,包围太原!”
“此时,金国大军那是长驱直入,兵锋直逼开封城!”
“宋徽宗赵佶当场被吓晕,被救醒后,二话不说,传位皇太子赵桓。”
“赵佶这是不想当亡国之君,想让自己儿子顶上。”
“就算宋朝灭亡,到时候,他也不是亡国之君。”
“赵桓没办法,赶忙贬了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
“只是,宋军还是有些糜烂,就算重用李纲也没用。”
“而且,他一边重用李纲抗金,还一边与金乞和。”
“稍稍让金国的大军停滞片刻!”
“但没过多久,金国再次南下!”
“靖康元年,正月,完颜宗望度过黄河,第二天,就攻下了滑州,继而包围了宋朝首都汴京!”
“好在,有李纲极力抵抗,汴京城这才没破!”
“二月,胁迫亲王太宰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乞求议和。”
“伴随着这一边乞和,一边抗金,时间一点点过去,汴京城内,无数人心惊胆战的度过到了靖康二年!”
“在此期间,无数人想跑,就连宋钦宗赵桓,也想跑。”
“但他最后还是被李纲给劝了下来!”
“诚然,金国的军队的确强大,可是,开封城毕竟是都城,想要攻破开封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宋钦宗这才留了下来。”
“而在这段时间内,宋钦宗一边表面上听从李纲的建议。”
“李纲说,金军孤军深入,粮草肯定不多,压根就不需要多害怕!就算出战不利,而已可以固收城池!等召集的各路勤王之师前来,到时候内外夹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所以,千万不能割地求和!”
“宋钦宗表面上说,是是是,卿说的对!”
“而暗地里,他却接受了李邦彦的建议,悄悄的派遣使者前往金营割地求和!”
“赵桓可谓是混招拼出,说他信任李纲吧,可是他又不完全相信。”
“总感觉还是需要议和!”
“表现的优柔寡断,又懦弱无能!”
“最关键的是,靖康元年二月的时候!”
“当时,宋钦宗还下令,让姚平仲率领意外人夜袭金军大营,由李纲主持劫寨行动,希望通过这次奇兵出袭生擒完颜宗望,缓解一下军事压力,同时赎回人质等。”
“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被人高密了。”
“金人早有准备的情况下,这次偷袭失败,劫寨行动也失败了!”
“当然,这高密,就不得不说李邦彦与李棁了!”
“这两个家伙,是主张议和的!”
“当时宋庭的情况就是这样,李邦彦与李棁想要议和,李纲,种师道等人,想要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关键是,宋钦宗这个也听一听,那个也听一听,自以为自己的手段很高明,不去听信一家之言,可往往这就是他嘴蠢的时候。”
“正如这次劫寨行动一样,本来,奇袭,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不说能够事半功倍吧,也能打出一点成绩来!”
“可李邦彦与李棁两个老逼登,竟然有意无意的向奸细邓圭透露情况,最终导致失败!”
“关键是,失败也就罢了。”
“那些一心想要投降乞和的大臣们还开始散布谣言,故意捏造罪名嫁祸给李纲,李邦彦还把所有责任都推卸到李纲头上,说一切的错,都是李纲的错。”
“因此,李纲被宋钦宗革职。”
“甚至,还想把李纲送给金人,以求讨好!”
“最最关键的来了,在李邦彦等人的劝说下,成功让宋钦宗还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也不得伤害金军,免得破坏了议和的可能!”
“这操作,简直让人智息!”
“人家都兵临城下了,南侵路上,杀了多少汉人那是几万,十几万的杀!”
“而那些文人大臣们,还想着乞和!”
“好在,李邦彦这操作,实在是引起了广大军民的愤怒与不满!”
“他们去向宋钦宗请愿,强烈要求恢复李纲与种师道的职位,抗战到底,并且,还要罢免李邦彦等人!”
“一时间,响应者云集,堵塞街道!”
“愤怒的群众更冲入了皇宫之中,看到李邦彦,就拿石头砸,一边砸,还一边痛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