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利润惊人、民间资本进军远洋捕捞
土豆勇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艘“南洋-1000型”远洋渔船,拖着略显疲惫却难掩雄姿的身躯,依次缓缓靠上仰光港新建的专用渔业码头。 当船舱盖板被打开的瞬间,等候在码头上的南华渔业公司员工、聘请的老师傅以及看热闹的民众,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倒吸冷气和惊叹的声音。 船舱里,密密麻麻,银光闪耀,堆积如山的,是南洋人以往只在画报上见过的巨大海鱼。 尤其是那几条被特意摆在最上面、体型流线、闪烁着金属般蓝黑色光泽的大家伙,更是引人瞩目。 “老天爷,这……这是鱼这怕是成精了吧” 一个从滇省来的老移民揉着眼睛,不敢相信。 南华渔业聘请的、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带着徒弟们上前验货,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 “好家伙,这是黄鳍金枪鱼。看这个头,普遍都得有一米五、六长,重量估计在一百五十斤到两百斤之间。” 他指挥着徒弟测量其中一条格外肥硕的: “这条……体长一米八,估重二百三十斤,极品。” 按照老师傅的经验,这种规格的金枪鱼,出肉率大概在六到七成。 也就是说,一条二百斤的金枪鱼,能取出至少一百二十斤的优质鱼肉。 其中最适合做生鱼片的大腹、中腹部位,能占到一成半到两成,也就是二十到三十斤,这在市场上是价比黄金的部分。 码头立刻变成了忙碌而有序的加工厂。 工人们按照培训的流程,将金枪鱼吊运到特制的放血槽,进行精细处理。 “快,放血必须彻底,不然影响肉质和保存时间!” “小心点,别碰坏了,这些可都是金疙瘩!” 另一边,大量的鲣鱼、马鲛鱼、沙丁鱼被传送带直接送往旁边的罐头加工厂。 还有一筐筐活蹦乱跳、几乎有成年人小臂长的大对虾,被单独分拣出来,准备制作高端罐头。 在办公室里,郭修听着下属的初步统计汇报: “郭总,初步清点,五艘船总渔获量预计超过一千一百吨。 其中,高价值的金枪鱼、大型石斑鱼占比约百分之十五,超过一百六十吨;大中型经济鱼类如马鲛鱼等约百分之四十; 沙丁鱼、鲣鱼等约百分之三十五;对虾、蟹类等海产约百分之十。” “根据目前国际市场行情估算,仅是那一百六十吨高端金枪鱼和石斑鱼,急冻后运往星洲、约翰本土乃至白鹰西海岸,价值就可能超过六十万刀。” “其余近千吨经济鱼类,大部分将进入罐头生产线和鱼粉加工厂。即便按保守的罐头和鱼粉价格计算,其产值也在二十万刀以上。” “扣除此次航行的油料、补给、船员薪酬、设备折旧等所有成本,初步估算,单次航行净利润……不低于250万南洋元。” 250万南洋元,那就是五十万刀。 在45年,这是一笔巨款。 足够再买下一、两艘“南洋-1000型”渔船了。 首次远航,就实现了惊人的盈利。 ----- 渔获的处理和销售环节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在南华集团新建的现代化加工厂里,工人们穿着白色工装,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 金枪鱼被分割成不同的部位,最好的部分进行急冻,准备空运或冷藏运输至高端市场。 大量的沙丁鱼、鲣鱼则被送入轰鸣的罐头生产线,清洗、去头去内脏、装罐、注入特制盐水或橄榄油、密封、高温杀菌……一盒盒“熊猫牌”鱼肉罐头快速下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虾罐头生产线。 除了传统的盐水煮原味,南华集团的食品研发部门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五香”和“麻辣”口味。 “这能好吃吗”一个本土的马来裔华人工人好奇地问。 “试试呗,听说这是根据民国西南那边传来的配方改良的,说不定能打开新市场。” 负责调味的老师傅信心满满。 这些“熊猫牌”罐头,无论是鱼肉还是虾肉,都在包装上醒目地印着“优质蛋白”、“营养丰富”的字样,迅速成为紧俏商品。 而在民间,海鱼的普及也带来了有趣的碰撞。 许多初来南洋的民国移民,第一次吃到几乎没有小刺的海鱼时,感觉既新奇又惊喜。 “这鱼好,肉厚,没细刺,娃儿吃也不怕卡喉咙。” 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在商店买到冰鲜的马鲛鱼排后赞不绝口。 “听说还能生吃沾点酱油就行这……这能行吗” 一个老成持重的北方移民看着金枪鱼刺身的宣传画,将信将疑。 但在尝试过后,往往被其鲜美的口感征服。 本土的南洋华人则基于原有的饮食习惯,开发出更多融合菜式,比如用咖喱烹煮石斑鱼头,用椰浆蒸海鱼,让海产品更快地融入本地餐桌。 就在这时,一个更大的利好传来。 正忙于太平洋战事的白鹰海军后勤部门,在得知南洋能稳定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质后,通过联络处,直接向南华集团抛来了一份长期、大额的军需订单。 定期采购“熊猫牌”鱼肉罐头和急冻鱼排,作为军舰和海外基地的补给。 这份订单,不仅利润丰厚,更将南华渔业的成功,从商业层面提升到了战略合作的高度。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那些当初对“南洋-1000型”渔船犹豫不决、甚至暗中嘲笑李振邦和郭修“瞎折腾”的民间船东、商会老板们,此刻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们蜂拥而至,围住了刚刚松了口气的李振邦厂长,围住了南华集团总部。 “李厂长,李老哥,还有船没有我们潮汕商会,订两艘,不,三艘!” “郭总,郭总。那个能找鱼的声纳,卖不卖我们愿意出高价。” “合资,郭总,考虑一下合资吧。我们出钱,出人,南华出技术,出管理就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追捧,张弛在听取郭修和张广松的汇报时,不禁笑了。 “看来,这第一个螃蟹,味道不错。现在不用我们再求着他们买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