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1356运筹 大明辽西走廊上,各军堡明军已经收到警讯,有数万蒙古骑兵正在渡过小凌河,目标似乎是锦州。 此次蒙古入寇是多路进军,其中一部正是从绥中向西北方向进军,最早发现异常的也是绥中广宁为长岭山堡侦知蒙古数千骑兵动向。 随后紧急上报军情,宁愿中左卫也很快发现警讯,如此才快速把消息传递到戚继光手里。 这些年,戚继光主要作战重心放在北方女真部族,他通过多种手段分化、瓦解女真部族之间的联盟关系,全力扶持女真部族中亲大明的势力,成效也非常好。 自剿灭王杲后,又分别剿灭阿海、阿台部,让女真部族中对大明不满的势力也因为孤掌难鸣而只敢出声。 同时在女真部族里,也广泛散播大明当年是好意接纳女真部族南投,但是女真部族中部分首领野心膨胀,竟然妄想攻明,实在是不仁不义。 如此影响下,女真部族近两年倒是安心下来,对大明的敌意有所化解。 不过此时戚继光依旧盯着北方,因为魏广德想要恢复奴儿干都司,这个事儿对于京城内阁的阁臣来说,不过就是拍拍脑袋就定下里的事儿。 可任务落到辽东,落到他戚继光肩膀上,那就是要具体落实如何操作此事。 现今大明辽东,最北边的城市是安乐洲,要想按照魏广德说的,从黑龙江坐船抵达奴儿干城,明军边境需要向北推进数百里地。 那里,其实还是一片荒地,只有少量女真人和蒙古人混杂居住的区域。 向北一直推进到土河附近,那里是松花江支流,在此下水沿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然后船队才有可能抵达奴儿干城。 如果放弃水路该走陆路,那还是歇歇睡吧。 这个时代的交通,如果没有水路交通,那基本上已经可以放弃。 魏广德想要经营东北,就必须打通水路。 戚继光此时一直在策划如何布置一条安全走廊,能够让明军安全的在昌图和土河之间来回行进。 毕竟,这样的走廊放在辽东长城外,实在太不安全。 为了这条走廊扩建长城,那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太劳民伤财。 于是,这条走廊就只能建立数十座相互之间距离十几二十里地的军堡进行保护。 好吧,就算如此,其耗费也是巨大的。 这就是明朝版的“领导一句话,下属跑断腿”。 说实话,如果让戚继光自己选,他是绝对不会考虑去什么奴儿干城的,实在是太难了。 可千里之外的京城,魏广德和谭纶、还有张居正,还就真的点头答应了,还用正式公文把任务布置下来。 若非如此,戚继光一定会回信请求魏广德放弃这个打算的。 可惜这帮人已经定下来,容不得他提出自己的意见。 古代交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是影响巨大。 不过辽西走廊的警讯让他不得不收回向北的视线,转而正视锦州的危机。 广宁、宁愿侦测到蒙古骑兵的运动,目标都指向大明辽西走廊关键接点锦州,要维持辽东和关内陆路联系,这里也是万不能有失的。 此时戚继光已经带领主力,包括步营、马营、车营及辽东精锐自辽阳出发,向西急行,准备阻止蒙古对锦州的威胁。 大军行进在长城内,倒是也安心,只不过这仗该如何打,戚继光其实到现在还么有个头绪。 那个是先尽快赶到锦州附近,到时候拼接手上兵力,击溃敌军是不成问题的。 可有个事儿到现在戚继光还有些惊疑不定,那就是几路探马都没有侦知到此次蒙古入寇首领是谁,因为一直没有发现对方王旗所在。 为此,虽然貌似战事可能集中在辽西走廊,可是在离开辽阳时,戚继光依旧向整个辽东边镇各堡发去坚壁固守的命令。 毕竟辽东孤悬,四周貌似都是敌人。 即便是被他打服的女真人,戚继光也是绝对不会掉以轻心的。 辽东的周边环境实在太糟糕了,比之蓟镇是大大的不如。 蓟镇只需要关注北方即可,可是在辽东,却要防备东、西、北三面。 在戚继光带领大军向西急行的时候,魏广德也拿着军情来到张居正那里。 张居正已经看完辽东军报,看向魏广德问道:‘善贷是何主张’ 魏广德过来,肯定是有其他想法,绝对不是调辽东兵马御敌那么简单。 否则,他直接指示兵部就行了,何必跑这边来找他。 魏广德在张居正面前也不隐瞒,直接说出了对俺答汗身体以及后俺答汗时代蒙古的担忧。 “你担心俺答汗死后,他的继承人会推翻‘隆庆和议’的协议” 张居正微微皱眉,此时他曾想过,不过魏广德已经在布局蒙古,而且看似并不十分紧迫,自然也只是一掠而过。 可现在情况有变,俺答汗还活着,可土默特部就有人敢阳奉阴违,确实不是个好消息。 “你准备大打一场震慑蒙古宵小” 片刻,张居正就猜到魏广德的意思,虽然对他的构想还不清楚,但大致意思还是能理解。 “是,我想让辽东官军既要打疼蒙古人,又不能把他们伤的太厉害,最好相持。 此次入寇,很大概率是黄台吉在指挥,一旦他发现他兵力不足以击败官军,我预想其必会联络辽东土蛮、泰宁等部集兵会攻大明。 届时,蓟镇大军北上,和辽东官军一起夹击其部。 此战若成,就算俺答汗死掉,十年内也不会再有蒙古大汗敢于对我大明动手。 而辽东,也会因此至少几年内不会再和土蛮等部族爆发战事,可以全力经营东北。” 魏广德说完就闭嘴不言,等待张居正的答复。 又是一场大仗,大明的家底儿真有点抵不住了,所以魏广德必须事先征得张居正的支持。 若是他那边直接指示兵部大打,到后面户部接济不上而前功尽弃,那才是大明真正的损失。 “又是一场大仗。” 张居正又有叹息道。 高拱执政那两年,大明风调雨顺,四周也是太平无事,没想到他接手后,先是女真,然后就爆出缅甸,最后还要和蒙古人大打一场。 “多事之秋。” 魏广德苦笑一句。 “是啊,多事之秋。” 张居正心有同感附和道。 “打吧,黄台吉野心太大,不给他一个深刻教训,正如你所说,俺答汗若有意外,这仗始终避免不了。 与其如此,不如趁现在俺答汗还在,还能掌控草原主要势力的时候打一场,如果他心里真有大局,必然在战事爆发后控制其他蒙古诸部,这样战事也不会继续扩大。” 张居正想明白了,从俺答汗这些年举止看,此人确实不想和大明为敌了。 只是架不住他身边还有些人野心勃勃,觊觎大明。 打一场,至少可以把战事进行一些控制,可比在他死后再大好。 闹不好,那时候就是大明和蒙古之间的一场大决战。 接下来,魏广德就把他打算命令九边官军严加戒备,蓟镇大军也做好出动准备,只等锦州战报传来,立即出关助战。 而最紧要的就是户部,得为大军备足粮草和银子,辽东还好,官军常年征战,军饷本就比其他卫所高,所以还不需要什么开拔银就能拉出大军,只要事后把犒赏发下去就行。 蓟镇这边,是得给大军发银子才好拉出去打仗的。 没有安家银子,那就小心士卒在战场上不卖力作战,直接把人卖了。 “善贷,你去兵部参与赞画,我这就给户部下条子,让他们尽快调拨钱粮去三屯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该做的准备都要做好。” 张居正当机立断道。 “好,善贷就先行告辞了。” 魏广德起身拱手说了句。 “好。” 张居正起身还礼,在魏广德出去后,他就回到书案前快速给户部下条子。 已经是临近年底,按说这个时候又关系到年底结账,可现在军情如此,今年户部的账本怕又不好看了。 去年还是动了些小手段,才堪堪把账本做的好看些,至少表面上有了结余。 没想到今年,怕又是个大大的亏空了。 条子不多时就被送到张学颜手里,虽然不知道为何,但要给三屯营又是拨银又是送粮,摆明了是在京畿附近要打仗的节奏。 要说这些年,特别是“隆庆和议”后,四九城百姓总算是把心放到肚子里,安安心心过了几年时间。 可是首辅这份条子,让张学颜嗅到浓浓的火药味。 他毕竟是从辽东巡抚任上回来的,对战事当然不陌生。 又是钱又是粮,不打仗还能做什么。 马上叫来手下开始布置,“粮草从通州直送三屯营,银子由太仓出,也不过兵部了,直接发那边,给兵部递个条子就行。” 银子从户部出去,过了兵部还得被刮一层,张学颜清楚的很。 首辅这手令要求户部足额拨付银子,张学颜也想做点事儿,所以银子他打算利用张居正的条子,直接实发过去。 蓟镇总兵董一元和魏广德关系不错,借机也交好次辅大人。 至于下面有意见,看到首辅的条子,想来火不会往自己这里来。 此时张居正处境看似光鲜,其实下面官员多少都意识到什么,也都是各有盘算。 而三屯营的董一元还不知道,他会开天辟地第一次领到朝廷足额饷银。 这,怕也是大明朝百年来的首次。 魏广德走进兵部大堂,此时职方司郎中、主事都在,曾省吾这个主管侍郎自然也在这里。 “善贷你看看吧,这是拟向戚元敬那里送的文书。” 击退蒙古骑兵,但还要把人吸引住,不让他们直接溃逃,还希望能够引得黄台吉找盟友,说实话操作难度很大。 谭纶只考虑让戚继光吸引黄台吉部,为蓟镇大军合围创造时间。 可魏广德的算盘打得更响,还想连带把不听话的泰宁,处处和大明作对的土蛮一起给做了,这难度可就不是一点大。 魏广德接过文书看了眼,眉毛就是一挑,笑道:“泰宁、土蛮只是希望他们掺和进行,不是必须,没必要强调此事,‘务必’二字不妥。” 魏广德很快就发现了不妥之处,他确实想包他们的饺子,但也知道这里面的难度,还有黄台吉的想法无法左右。 “兵部这边没办法,不妨问问锦衣卫那边,是否已经有人在黄台吉身边。” 只是,谭纶不经意说了句话,让魏广德心里就是一动。 “来人。” 魏广德忽然喊道。 他来兵部,这会儿周围自然都是兵部的人,不过还是有小吏过来。 “马上去北镇抚司请刘守有刘指挥过来。” 魏广德马上吩咐道。 “啊,是,魏阁老。” 那小吏没想到是安排他去锦衣卫,所以心里不舒服,但还是马上答应下来,快步离开兵部大堂。 “若能实现此计,损失一个细作也是值得的。” 魏广德只是低声回了谭纶一句,谭纶也只是微微点头, 两个人的交流,让旁边的曾省吾有些一头雾水。 兵部没有直接向草原派人,但是此前谭纶有机密文书下发各军镇,让他们可自行安排此事。 而在京城,直接排除密探、细作的,也只有锦衣卫。 所以曾省吾不知道一些事儿也实属正常。 刘守有在北镇府接到消息不敢怠慢,马上骑着马带着护卫就赶到了兵部。 此时,谭纶正在签发发往各军镇的文书,简述辽东军情,让各地卫所保持高度戒备,各镇总兵立即召集手下精锐,随时准备出战。 这些文书都差不多,只是辽东和蓟镇的文书还没有完成,需要等待最后定夺。 刘守有被人引入兵部大堂,立即就向魏广德、谭纶、曾省吾行礼。 其他人他可以不放在眼里,可这三位都是朝廷大员,不是他能不看在眼中的。 “你们先下去休息,一会儿我叫你们再回来。” 谭纶对着堂上其他人吩咐道,等人离开魏广德才对刘守有问道:“思云,锦衣可有人安插在黄台吉周围” “嗯” 魏广德的问话让刘守有惊讶,但思考片刻后还是说道:“有,不过只是在周围,并不在他身边,很难说上话。” 听到这话,谭纶微微皱眉,可魏广德确实很满意,对谭纶笑道:“如此大计可成。 只要人对周围人说起,想来必然有人会禀报黄台吉。 至于他最后会不会按照我们设想去做,那就看命了。” 魏广德说完,谭纶转忧为喜,“妙妙妙,正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