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赵迁出现
白云朵朵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了,我知道公子是不想读书,那公子就多和兵法老师学习就是。”
张远青抬手推开将闾拉着自己衣袖的双手,抚平了上面的折痕。
“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天赋都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才是。公子在武学上有天赋,就可以多加学习。如今王翦将军、恒乾将军都在咸阳,公子可多多去请教他们。”
“真的!”将闾一听,人都精神了。
“我这就去和父王说。先生同意让我不用学习诗书了,可以只学习武艺兵法。”
说话间,将闾已经跑出了房门。
张远青听了公子将闾的话,好笑的摇摇头。
谁说公子将闾蠢笨了,这不是很聪明么。
都学会断章取义了。
“老师,将闾如此去找父王没事吧”
张远青看了看扶苏,“无妨,大王不会惩罚公子的。”
“先生,子高也有问题要请教先生。”
子高拿出一个小本本,颇有几分当年扶苏的样子。
里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许多问题。
张远青:我可以不回答么。
学院老师都是摆设
果然,名声太好也是一种负担。
“先生,荣禄这里也有,还有几个是老师请荣禄来请教先生的。”
荣禄也不甘落后,匆忙的拿出了一个小本子,抬着圆嘟嘟的脑袋看着张远青。
在张远青眼中,真的是一点也不可爱。
这些都是耽搁我抄书的人啊。
我的医书。
我的造船史。
都还没有抄完呢。
扶苏见老师如此,连忙伸手遮住了偷笑的嘴角。
不能让老师发现,不然接下来几日就没有空闲的时间了。
“扶苏。”
吃瓜被点名,扶苏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们的问题你先帮他们两人看看,若有不会的在来问我。”
果然。
扶苏也不推辞,起身领着两位阿弟去隔壁房间,三人开始激烈的讨论起了学问。
张远青在三人离开后,立即拿出那本《伤寒论》开始抄写。
如今四本医书他已经抄了两份,这第三本也快要抄完了。
今日又是努力码字的一天。
几日过后,商部成立,对于秦国商贾冲击最大。
不过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
至少以后行商不用再那般卑躬屈膝,被人瞧不起,若是遇到不平之事,也有了地方申诉。
不过也多了不少约束,商税也提高了许多。
相比于商部成立引起了少数人的关注,那再建学院就是引起了绝大多数人的瞩目。
随着大秦学院第一所分学院地点—汉中确定,百姓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汉中。
汉中当地的百姓在大王诏令下达之后,也开始沸腾了。
去年就听说大王在咸阳修建了学院,让咸阳百姓的孩子也可以入学读书,他们就想着什么时候也能轮到他们。
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
李斯、冯去疾、蒙毅三人收到了汉中百姓的热情对待。
修建学院的流程三个人都熟悉,只是这次修建的学院规模要比咸阳城的小一些。
很快李斯三人就在汉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招工。
汉中百姓积极响应,许多都言说自己不需要工钱,只要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入学识字就可以。
听说现在咸阳城的孩子都能认识字呢,他们这些人老羡慕了。
这边学院地址确定下来,那边赵高也把造纸厂的地址定在了汉中。
这里树木茂盛,水资源也充足,最主要的是,学院建设在这里,那就必须要用纸,还有印刷书籍,因此赵高果断的带着人开始了造纸厂建设。
这一消息再次让汉中百姓兴奋。
纸啊,他们还真的只听说过,没有见过呢。
听说现在咸阳许多人家都用得上纸呢。尤其是有些人还用来擦腚,那多奢侈呀。
这纸不是士子们读书识字用的么怎么能用来擦腚呢
百姓们议论纷纷,但一点也不耽搁报名。
这个秋季,注定是忙碌的、收获的。
同一时间,农家也在适合的地方种植上了冬麦。
书中说了,麦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两熟。
农家许行看到之后就开始考察哪些地方合适种植了。
带着农家子弟挑选了田地,如今已经将种子种下。
一时间,秦国到处都在高速发展。
而此时的北境之地,匈奴再次来袭。
李牧带兵镇守北境,见匈奴来犯,直接带上大王新送来的弓弩追着匈奴打。
这批弓弩射程更远,且可三十连发。
匈奴人被秦军的武器吓得只有仓皇逃窜的份儿。
“将军,抓的那些匈奴人有一个不像匈奴人。”
李牧正在研究这几次匈奴人突袭的路线,准备找到他们在附近的临时据点,准备突袭,此时一个士兵来报。
“可是匈奴抓的我秦国人”
李牧闻言,抬头问。
“并不是,我们问那人,那人什么也不说,咱们有听得懂匈奴话的士兵说,那些匈奴人说那人不是他们抓的,是几个月前出现在匈奴的,最近才学会了他们的语言,这次匈奴来袭,就是此人出的主意。”
李牧听后,起身往帐外走。
很快就来到了关押匈奴人的营帐。
当李牧走进营帐,第一眼就看到了蓬头垢面的赵迁。
此时赵迁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而是一个胡子拉碴,浑身满是灰尘的俘虏。
赵迁也看到了李牧,瞪着眼睛好似要喷火。
“原来是亡国之君赵王迁。”
听到李牧这话,田围吃惊的看着赵迁,怎么看也不敢相信这就是曾经的赵王。
“将军,他真的是赵王”
李牧点头。
“李牧!”见自己被认出,赵迁起身怒视李牧,“你背弃赵国,定会被后世唾弃。”
“背弃赵国不是赵王要先杀将军么”
不等李牧开口,田围愤怒的说。
若不是赵王听信谗言,要杀将军,将军如何会投秦。
不过现在看来,投秦真的是将军最正确的选择。
秦王可比赵王英明多了。
从不疑心将军不说,还将秦国最新的武器毫无保留的送来了北境交给将军。
如此信任,岂是赵王所能比的
“那又如何”
赵迁此时面色都有些扭曲,“他李牧是寡人得大将,他的一切都是寡人赐予的,寡人不过是想要收回,何错之有。”
说到这里,赵迁神色已经有些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