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了然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过后,最终定下北伐之计! 朝堂之上,刘备正式宣布北伐。 “众卿,朕意已决,择日出兵北上,讨伐逆贼曹魏,恢复我大汉荣光!” “朝中将领调集听用,速速调集蜀中八万兵马,随时准备进驻汉中,以做北伐之用!” “朕要御驾亲征,亲自率军北伐!” 刘备此言一出,原本平静无波的朝堂上顿时有了轻微议论之声。 “陛下”秦宓此时站了出来。 当初刘备伐吴,秦密连连劝阻,触怒刘备。刘备革去其官职,下狱候审。 其实刘备没有杀秦宓之心,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台阶下,也给秦觅一条生路。 夷陵之战结局变幻莫测,自前线归来之后,刘备便命人释放秦宓,其深表抱歉。并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加升其为大司农,掌管财政。 “臣有一言上奏陛下”刘备此时北伐,秦宓再次上奏。 “汉室基业为曹魏逆贼所篡,陛下承天受命,延续汉室,若不讨平逆贼,则无以自处。” 秦宓一开口,并不是反对刘备北伐。 “近年来我大汉休养生息,国力充足,民生安定,兵马钱粮足备,完全可支撑大军北伐。” “东吴孙权安于江东,荆州稳定,曹丕刚刚大败,此时正是用兵之时。” “只是,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涉险境!”秦宓沉声,说了这么多,终于暴露出了主题。 “臣赞同陛下北伐,但陛下呃,派大将领兵不必亲自前往。” “请陛下三思!”秦宓躬身。 “陛下”黄权此时也上奏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天下根本。如今朝廷内外安定,兵强马壮。若让陛下御驾亲征,我等臣子岂不羞于面对天下人!” 刘备伐吴之时,曾虚设黄权镇北将军之职,统领一军,于江北防范魏军。 战时虚职,回朝之后是黄权的镇北将军也就名存实亡。黄权在交战中多有良言上奏,时时用心,刘备加升其为尚书仆射,代理尚书台事务。 “臣也不赞同陛下御驾亲征。”李严此时也说道,“陛下因坐镇成都,统摄全国,领兵北伐,交于一员大将即可。” 夷陵之战刘备没有失败,更没有白帝城托孤,所以李严也没有被刘备授予托孤重任,晋升为尚书令,前不久刚刚担任侍中。 在此三人的带领下,诸多大臣都上奏劝谏刘备打消御驾亲征的想法。 刘备求助似的看向诸葛亮,可刘备的期待终究要落空了。 诸葛亮在刘备期待的目光中缓缓上前。 “臣也请陛下三思,御驾亲征之事非同小可,陛下您不可轻动。”诸葛亮拱手说道。 即使刘备把白发染黑,也无法掩盖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 刘备身体的担忧,满朝文武皆有,诸葛亮心中更甚! 原本,主公在两年多以前就病逝了! 诸葛亮微微抬眸看了眼刘备,主公现在的身体还算康健,但这个年龄更要善加保养,才能延年益寿。 亲自领军,攻城掠地还是尽量避免吧。 至于诸葛亮及众人的心思,刘备一清二楚。 可连诸葛亮都带头站了出来,他也有些无可奈何。 “众卿以为,若不亲自领兵出征,何人能堪当领兵大任” 刘备一意提出御驾亲征,实则是对领兵统帅有所考虑。 云长翼德已经离他而去,现存的大将,子龙领兵经验丰富,威望甚高,可做北伐统帅似有不足。况且正在与魏延把守荆州。 马超虽然正在汉中,但也似乎不适合作为北伐大业的统帅。 其余将领资质不及两人,威望更不及之。 刘备思索之际把目光看向了诸葛亮,诸葛亮一抬头,两人目光交汇。 “臣启奏陛下,自请领兵北伐!”诸葛亮的话如惊雷一般在朝堂中惊响。 “臣既为丞相,当为陛下分忧。自古文臣统军征战者不在少数,臣自问不输于古人,多年身处军中,略知军略。” “臣愿替陛下领军出征,北伐曹魏!” 刘备看着诸葛亮,其实他心中能接替他的唯一统帅,一直都很明显。 文有谋略,能协调各军。威望能致使大小将领心服。 此时朝廷内外没有再比孔明更合适的统帅了。 刘备直接没有寒暄,直接问一众大臣道。 “丞相领兵北伐,众卿可有异议” 刘备眼中信心满满,对于孔明的能力,他不相信朝中敢有人表示反对。 “陛下,丞相深通兵法谋略,更兼用兵多年,可谓领兵北伐之不二人选。”黄权当即上奏。 “臣也赞同由丞相统帅大军北伐,丞相用兵,陛下可坐镇都城,高枕无忧。”秦宓也说道。 一时间朝中大半臣子都表示支持。 “好!” 刘备顿时面露欣悦之色,目光转而投向诸葛亮。 “丞相听旨” “臣在”诸葛亮躬身。 “朕加封丞相为征北大都护,授假节,统领内外军事,统领蜀中八万兵马,并汉中军马合力北伐。” “朝中诸将,皆由丞相调用。前线军略由丞相一力决策,可后报于朕。” “臣领旨!”诸葛亮应下。 这样的领兵出征,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都是熟悉的场景,可每一次都有着未知。 “秦宓,黄权” “臣在” “臣在” 黄权与秦宓一起应声。 “命你二人调集钱粮,迅速向北囤积入汉中,以供大军北伐之用。” “喏!” “一月之内粮草军械足备,兵马整装待发,两月之内兵进汉中!” “五月底六月初,兵出汉中,北伐曹魏!” “臣等领旨!” 刘备的旨意,诸葛亮当即前往军营筹备出征事宜。 “关兴为左护卫使,张苞为右护卫使!” “马超为先锋大将,马岱为副将!” “邓艾,姜维,为中军领军!” “廖化为后军领军,高翔王平为副将” “马忠为牙门将军,辅匡为平西将军,傅彤为讨逆将军,邓芝为行军司马,费祎,蒋琬为参军。” “张嶷为偏将军,霍弋为典军校尉,帐下听用。” “李遗为裨将军,担任押粮官!” “出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