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域有众多小国。
密布在那块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上,大一些的堪比大景几州之地,中等的如同郡国,小的甚至一座城池就是一国。
西域土地总面积不亚于一个大景,然诸国形式复杂,从古至今从未一统过。
西域自古偏远,资源、人口,皆是稀少无比,原始部落、贫穷小国遍布,连自那儿发源的佛门,都分裂来到了东方,似乎没什么值得在意的。
这是世人的普遍观点。
林渊却不这么认为。
西域虽荒凉,但也有可取之处,那儿的价值并不输几大胡国多少。
因为常年战乱求存艰难的缘故,诞生出不少彪悍的国度。
与敌人不明朗的人,就是可拉拢盟友。
面对如鲠在喉虎视眈眈的妖国成契,大景应当拉拢一切能拉拢的势力。
先将这个万年大患除去再说。
妖国没了,其他的什么都好办。
事实上,这个设想有实现的可能。
西域并不全都是目不识丁的蛮夷,儒家在西域的传法颇为成功,靠近大景西境的许多国家已被儒文学说深度影响,将东方文圣坐化之地视为朝圣之所在。
儒家的影响力使得西域一部分地域免于常年的厮杀战乱,多方有了坐下来接触的可能。
儒文学说就如一柄利剑,大景刺出的同化利剑,深深刺入西域那原本崇信原始神、蛮佛的国家、部落,使得开始穿儒衫、说官话,还有的将儒文学说融入自己的文化,诞生的学派。
儒并不会稀释人血液里的武力,反而会约束,使得朝向某一方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亦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是有用的。
那么同样可以用来对付北方那大妖国。
或者用来处理战胜后的局面,如果大景能赢的话。
到时,大景的文化冲涌而进,将之彻底同化为自己人,岂不就是从认知方面,将对手归化
用儒文学说瓦解对手野蛮的思想;用佛理劝他向善;用道经给他们重新树立信仰。
妖国毫无疑问十分强大,十大妖藩国每一个的战力都远胜胡国,更遑论妖国王庭中枢,一个不慎有可能还要被反向侵掠;用三教理念,或比刀枪的解决办法,效用要更惊人。
林渊联想到这一点,因为他不把自己视为纯粹的道士,或者一个只享高位的王爵世子,十年的王府经历、十年的天师府经历,似乎让他有了两份思考能力。
也让他能够超出同龄人的思维方式一些。
登上阙庭外高台的半儒半僧,他也很快认出来自那里。
距离大景西境远达四千里的乌庭国,此国人不喜欢保留头发,全国上下几乎都只有寸许的乌青色头皮,原本信佛,后与儒交融,产生半儒半佛半原始的国家形态,乃一个颇为好战的国家。
看到这儒僧,林渊也不禁诧异非常。
从乌庭国来大景京师,之间足足要穿越西域东部、大景西腹地、中北腹地,路途接近两万里。
千山万水都不为过,更遑论辨别渺茫的方向。
大景各地的大儒们路过,有地方官府接待,皇宫里还会派出飞行禽兽前去接引指路,到了京师更会优待。
这西域儒僧显然没有这样的待遇。
双脚上的步鞋早已走烂,用补丁补的不成一色,身上似儒衫似袈裟的衣服虽破却不脏,身上也并无脏污。
上台前似乎专门清洗、修补过,保持了最底线的尊严和体面。
儒僧神态平静,举止有礼,如果不是没有头发,几乎要被认为是大景哪里的饱学之士遭到虐待,礼部都要奋起鸣不平了。
他什么时候出发的
走了多久
为了这一次的大经筵
不仅林渊吃惊,场上场下的读书士子们也面面相觑。
以往不是没有过他国儒士前来参会,只是都有其国保驾护航,出行姿态比大景本土的儒士都张扬。
第一次见到跋山涉水苦行僧一般的同道,吃惊才是难免。
主持这场大经筵的赵雨岸也坐不住了,走下观礼高台,来到那儒僧身边。
林渊聚力于耳目,将感知力探到现场,探听两人的交流。
那儒僧会讲大景官话,十分流利。
他道自己是乌庭国人,祖辈是大景陇州人士,因为经商前往西域,落脚乌庭国西部城池玉渡城。
这番话让赵雨岸一旁的官员再度吃惊,玉渡城还在乌庭的西部边疆,岂不相当于还要穿过整个乌庭
这种向道之心,真是让人由衷敬佩。
赵雨岸随即吩咐礼部吏员,一定要为这位名为穆安的先生安排座位,暂歇一会儿,论道之事不急。
儒僧穆安双手合十躬身,对大景二皇子殿下表示感谢。
赵雨岸摆手,言说不必客气,大景优待一切有才干之人。
能历万水千山,只为向道,真挚之心天可鉴之。
穆安露出笑容,再次弯腰感谢。
言说,大景不愧乃文圣诞生之地,人人读书向善。
赵雨岸淡笑一声,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到高台。
林渊也敛下泛起淡淡清光的眸子。
若有所思。
他动用了一点小神通,没察觉这儒僧说假话,至少没有恶意。
不止他,跟在皇次子赵雨岸身边的上林学宫大儒们肯定也能看出。
这便有些意思了。
这样一个心境圆满的人,在西域绝不会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
或许可以找他了解一番西域的状况。
看看如今的西域到底是个什么状况,有哪些国家真的有向道之心,而不是装出来的模样。
西域一些国度也与胡国、妖国接壤。
打压哪一批,拉拢哪一批,又或是鼓动哪一些去探底,这些都需要足够充足的情报。
林渊知道自己父王老爹和当今皇室都有情报线,但不妨碍他多了解一些,尤其这个人还是真正的西域大学士。
抬了抬手,韩青随即上前来。
“今日的场次结束后,请那位穆安先生过府一叙,也去驿馆请几位年轻一些的北境儒士过来。”
“告诉他们,这是本世子的意思,其他人的请帖放一放。”
韩青抱拳领命,立即转身下楼出府而去。
……
大经筵很盛大,分场不少,发生的有趣之事不止这一件。
靠近阙庭西门一座论道高台。
澹台氏进京子弟在二家主澹台垅的带领下,最终选了这座人气明显不如其他高台的地方。
围观之人少,代表厉害之人也少,反而有利于扬名。
约定俗成的规矩里,每一座高台都会有朝廷高官关注,若是表现好,可以直招入六部、通政司使、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等等衙门,一朝登天。
澹台氏落脚东南文教兴盛之地,族中读书的子弟相当不少,年纪轻轻中了秀才与举人的也不少。
澹台垅让一名,今年才刚中了举的二十岁嫡系子弟上台去,先与一位中年儒士辩论摸底,而后一股脑抛出自己的论点,震惊在场的朝廷衙门暗子。
二十岁就中了举,自然是有真才干的。
澹台氏也寄希望于这些子弟先进京师各部、院占了位置,以免将来在进士轮科举中,遇到不确定的名次,不能留京;
大景州府太多,不知有多少真才实学之士,而每次留京的资格却只有那么前十几名,其他的都要外放历练,澹台氏欲另辟蹊径。
等先占了各大部、院的名额,可以再补进士出身,国朝并不禁止低阶官员二次科举。
澹台垅现场指挥,忙的恨不得分成两半。
一同随行而来的澹台芈,却是暗暗面露不耐。
他堂堂先皇后的亲胞弟,早就获封了官身,干嘛陪这些无官无职的族人凑这热闹。
二伯澹台垅美其名曰助阵,有他在场能激发族人们的信心。
可他又不是美人,助什么阵。
说到美人,澹台芈不由得想起几日前,有个漂亮的秀女姐姐,眼前忍不住一亮。
这里靠近西皇城啊,勋贵府邸都在这一片……
偷偷瞄了眼早已走开的二伯,澹台芈带着身旁小厮,脚底抹油遁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