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福祸相依
吃梦的小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
吞煞在调节虚弱的身体,而杨万里在调节自己惊骇的内心。
刚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多想,可现在平复下来后,杨万里内心惊涛骇浪再次掀起。
刚才,王百玄使出的术法是雷法!
那刺眼湛蓝的雷电,以及闪烁的电弧,杨万里无比确信就是雷法!
雷法......雷法!
王百玄竟还会道家雷法!
难不成王百玄是神霄派的人
凭借刚才王百玄露的一手,恐怕他在雷法上的造诣不低啊!
武道开阳境,一手造诣不低的雷法......杨万里咽了咽唾沫,再次见识到了务观兄好友的质量!
神霄派,大宋境内极为有名的道家门派之一!
擅使雷法,一手九霄神雷震慑宵小,罕有人会不开眼的主动去惹神霄派的人。
“廷秀兄”王百玄出声。
“啊啊。”杨万里回神,“百玄兄你是神霄派的人”
闻言,王百玄笑道:“不是,廷秀兄误会了,只是机缘巧合下会点雷法罢了。”
这话让杨万里表情一僵,讪笑两声。
哈,哈哈,机缘巧合下会点雷法罢了......这怎么听着这么“高调”呢
这时,吞煞开口打断了杨万里的遐想。
“感谢二位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敢问二位名讳”吞煞虚弱抱拳。
“杨万里。”
“王百玄。”
事实上,王百玄在看见吞煞脸上的面具,得知他是暗堂的人时,并没有相救的打算。
可对方或许知道镇上发生了一些什么,王百玄还是选择了出手。
“什么!王百玄!”吞煞惊呼出来。“你是王百玄!”
见吞煞反应如此之大,王百玄心领神会,点头应道:“对,我就是王百玄。”
“太好了!”
吞煞接下来的反应让王百玄有点摸不着头脑。
太好了什么太好了这是何意
“副堂主让我找寻一个叫王百玄的人,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碰见,还救了在下一命!”
吞煞兴奋说道,从怀中摸出一封信,“这是副堂主让我亲手交给阁下的信。”
信
王百玄纳闷。
吞煞口中的副堂主定然是青晟无疑,但是这信又是怎么回事
杨万里在一边也是一头雾水,满心疑惑。
接过信,王百玄拆开一看,眉头一挑,随着看完整封信后,他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个消息对王百玄而言,还真是一个好消息。
信里面的内容也很简洁,青晟告诉王百玄,他破坏暗堂规矩这件事被他压了下来,没有人知道他破坏了暗堂规矩。
并告诉他,这件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否则到时候他和王百玄都会完蛋。
同时,让王百玄好好活下去,等着他亲自来取王百玄的性命。
消息是好消息,但唯一让王百玄不解的是,青晟为何要这样帮自己
难道说,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那骄傲的私欲
也对,说不定还真是这个可能。
青晟并没有将为何帮王百玄的原因写进信里,根据与青晟短暂的接触,王百玄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青晟,一个极为骄傲的人。
福祸相依,福祸相依,这便是福吗......
“噗。”
王百玄指尖稍微用力一震,手中的信顿时泯灭,化作灰烬消散在空中。
看完信后,连带着王百玄看向吞煞的眼神都和善了几分。
杨万里有心想问问青晟在信上写了些什么,可见王百玄并没有要说的打算,杨万里很有眼力见的就此作罢。
若是王百玄想说会主动提起,杨万里并不是一个没有眼色的愣子。
“怎么样身体还撑得住吧”王百玄关切地问了句。
吞煞点头,“没什么大事,还死不了。”
见状,王百玄这才言归正传,进入了正题,询问吞煞遇见了什么才沦落到这般田地。
如果不是王百玄和杨万里来得及时,恐怕他已经被灰雾吸成了一具腐烂发臭的干尸。
闻言,吞煞这才开始将自己进入此镇之后的所见所闻尽数告知王百玄二人。
特别是提及到他自己时,吞煞眼底还有惊恐闪烁。
他纵横江湖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遭遇如此诡异古怪的事情!
连敌人都没有看见,差点就命丧黄泉!
听闻吞煞提到的耳边低语,王百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下,总感觉有种听说书先生讲话本,很玄乎的感觉。
难不成,是幕后黑手
“还能行吗此地不宜久留。”王百玄问道。
既然吞煞说没有离开的路,那恐怕只有解决了幕后黑手才能顺利离开啊!
吞煞点头,“没问题。”
不行也得行,吞煞可不想一个人留在这里,没有杨万里浩然正气帮他抵御的话,他一会还得被灰雾缠上。
“那行,那便一起走。”
——
“大人!不行啊!快要撑不住了!这些灰雾好像活了一样,在疯狂消磨律法的力量!”
院子里,张永志仰头望着漫天的灰雾,律法所形成的金色屏障光芒越发黯淡下来,有种随时要熄灭的感觉。
灰雾将整个小院包裹其中,遮掩了夜幕上零星的几颗星辰。
几个身披甲胄的士卒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完全无能为力!
若是让他们上战场杀敌,就算战死他们也不惧。
可这种看不见敌人,有力无处使的处境,让他们升起无助感,再加上亲眼看见战友、百姓痛苦的死在自己面前,那副凄惨的模样如何能不让他们恐惧。
康启卓脸色很难看,望着屏障外完全包裹的灰雾,他心里也升起一股无力感。
灰雾的恐怖,康启卓见识过,难不成今晚他们全都要死在这里了吗!
“大人!拼了吧!拼死也要把消息送到州里!”一旁,最开始与张永志唱反调的长衫男子咬牙说道。
他叫吴文瑞,是此镇的三把手,是个读书人。
虽然天赋不强,但也饱读诗书,蕴养了一身浩然正气。
只是,位于仁义道德之境的他,毫无攻伐手段,一身浩然正气仅能震慑一般魑魅魍魉,不敢近其身罢了。
【儒家:须有文脉才能修习,也便是读书的天赋。】
【第一境名曰:修身养性之境。初入茅庐,读儒家经典,锤炼文胆,以己身养浩然正气。】
【第二境名曰:仁义道德之境。坚定本心,体悟仁义、树立道德,不受酒色财气之诱惑。】
【第三境名曰:儒生之境。此境又分三步,分别为:秀才、举人、进士,可以浩然正气为墨,书笔撰写下简单术法,以此作为攻伐手段。】
(特别注释:大宋科举制度,是儒家一条极为快捷的晋升方式,只要高中便能接受醍醐灌顶,即便只是第二境,保不准能直接达成儒生进士!)
【第四境名曰:大学士之境。此境文脉扩张,蕴养浩然正气呈现几何倍增长,可记录所见术法,以浩然正气催动。】
【第五境名曰:大儒之境。一旦跨入此境,百邪不侵,一身浩然正气可言出法随!以唇为刀、以舌为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