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乏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年我们直接留一些余量,再加上500斤,共575斤为山屯留着,其余的600斤要交上去。”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哗然。老队长听到这话也不由自主地拉了拉薛成远的小声劝道:“成远,多了!实在太多!” “不多,这个数量刚好合适。”“成远,真多了啊!” 这时,黄挺从旁边走来,不自觉地看了一眼黄维:“我倒不是担心交出去的太多,而是留给我们自己的太多了,我们竟留了一多半!” “我们山屯不过二十多户人家,每家分20斤蜂蜜已经是很大的份额,这样的数量如果被上面知道恐怕不太好。” “你别忘了,之前你说服上级多留自用粮食,其他部分可以多交,秋天的时候,我们的粮食收成就多留了很多。” “这一次,对方的同志也带了许多物资上山,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少做了贡献……” 听到这里,薛成远笑了一声,对黄哥说:“你在担心什么我们这次可是给了很多东西,不仅没少给,而且还超额了。” “就这样分配吧,想当年我们勒紧裤腰带,到了最后连蜂蜜水都没得喝了,这一次可算是敞开了喝!”“咱们王家屯真是太棒了,别人没有的我们却全都有,不仅如此,我们还比别人更多!” 薛成远的话让大家都振奋起来了,既然他这么说,也就没人再有异议。 大家都决心要更努力,全力以赴地去奋斗,希望明年能有更好的成就。 随着王家屯逐步稳定,政策的支持也在增加,生活也越来越好。周围的山村看到后,更加羡慕不已。然而,由于举报成功引起上层的重视,专门派人来调查。这次的调查结果,使王家屯直接成为了发展的先锋和榜样。 这样一来,王家屯从原来的悄悄干,变成了公开的大干。只要有胆量,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事情。村里的鸡鸭鹅等家禽,猪羊牛等牲畜,现在已经开始规模化养殖了。尽管像牛羊这样生长期长、繁衍较慢的暂时不考虑。 凭借着山屯不小的面积,王家屯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展现出其显着的优势。不过也有明显的不利之处——位置偏僻导致的道路不便,以及运输的挑战,这些困难大家都是明白的。 最头疼的问题则是人手短缺!确实是缺人手! 同时进行着养殖、种植、教育和日常生活,每一件事都需要人来操作。现在连五婶都要每天都忙着给家禽喂食,清理环境。孩子们也结伴上山采集各种可以喂猪的食物和果实,然后运回村里来使用。 现在城市里的人都担心人口过剩导致的工作岗位不足,鼓励年轻人下乡支持建设,但是一到王家屯,立刻就显得人手远远不够用。真的太缺人了! 黄维在一旁没有多言,等薛成远和其他人讨论完,将物资分配好后,便指挥着大家一起把剩下的蜜罐堆在一起。 “这600斤的蜂蜜到时候要送到吉春去。” 黄维点了点头:“现在先清点这些物品,做好记录,以防出错。” 等黄维带领大家完成了仓库里的物资清点,并把所有的数据记录完成后,再次确认600斤蜂蜜安全入仓时,太阳已渐渐西沉。 这个时候如果下山显然是不行的,等装完东西天早就黑了。天黑加上这么多的物资,即使是见惯了山野的王家屯村民也会感到担心。 “黄哥,现在清点清楚了,是不是该检查一遍东西呢” 薛成远提醒说,“山屯的人等了这么久,就为这一刻,趁着还能看清楚,得赶紧检查一遍。” 黄维理解大家的心情,将物品清单递给薛成远,“这是我们带来的一切,样式、数量和种类,清单上写得很详尽。” “一会儿你也帮忙检查一下,确保准确无误。” “黄哥做事真是仔细。” 接着,薛成远喊来一些帮手,把装载在几辆木板车上的所有物资都卸了下来。这一次吉春送来的大多数都是工业制成品。 王家屯自己生产的主要就是农业与牧业作物,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都很充足。然而,这个村子几乎没有工业产品。 可以说,在山村里,薛成远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几乎占据了除了发电机之外四分之三的工业产品。 剩下的唯一一件工业用品,是老队长家中的一把手电筒。 没错,那个小品中提到家里唯一的一个电器是手电筒的情节是真的,但现实中甚至更夸张——在王家屯,这整个山村里就只有一把手电筒。“东西分得对吗” “全对,全对。” 黄挺一边在旁边盘点物品一边频频回头看,“数量和你说的一致,成远。” “那把这些物资都放进空仓库中,不要放在外面,如果晚上突然刮风下雨,这些东西被淋湿了咋办。” 薛成远嘱咐道:“老队长,你那边开始准备晚饭,款待一下黄哥、魏叔这些山上下来的同志们,让他们吃好喝足明早再回山下去。” “剩下的,每家各派一个人,跟我一起去分发东西!” 听到这番话,王家屯的人急忙返回各自家里召集人手,每家出一名成员,帮助将这些物品送到仓库。 “手电筒分完了,一家一个,正合适。” 黄挺、王维强等人也在旁边帮忙传递物品,薛成远则拿起笔,逐一将分配完的物品标记下来。 “各类铁制农具100件,除去刀具外,其他的就不用分开来,都存放于仓库中。等需要用到的时候,登记领用即可,这些都归公有财产。” 这一点,大家都无异议,因为工具本身就是公共财物。只有做饭用的刀具需要单独分配,其他一律归公。 “一台缝纫机。” “这样挺好,太好了!” 薛成远话音刚落,便听见老队长的大儿媳妇连声附和。 “村子里有了这么一台缝纫机,以后我们就不会那么频繁地麻烦成远家,时不时地上门去修补衣服什么的,用到缝纫机的人都要提前打招呼。” 薛成远微笑不语。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穿越大明朱雄英

穿越大明朱雄英

草堂里的苟和珅
惊悚吧,一开始就是在朱雄英去世的当天!朱标努力的摇晃着朱雄英,期望奇迹再现!……过了一会儿,朱雄英再次睁开眼睛就喊着爸爸,我口渴了,想喝水!囚禁吕氏,改造大明,造军舰,多年以后,朱元璋:大孙,你去干这个皇帝的活吧!朱雄英:不要!狗都不理的皇帝宝座!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军史 完结 39万字
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

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

牧岛主
杨帆穿越回明朝,剧透大明国运。杨帆:“马皇后要死了。”朱元璋:“大胆狂徒,妖言惑众,咱要剁了你。”杨帆:“你们朱家出极品,有瓦剌留学生,有动物管理员,有修仙的,有玩木头的,有躺平摆烂的,有日御八女累死的。”朱元璋:“放屁。”杨帆:“你家老四一脉喜欢抢哥哥家产,朱棣是大明太宗。”朱元璋:“不可能,咱的标儿呢?”杨帆:“太宗、仁宗,宣宗堪称三代明君。”朱元璋:“那第四代呢?”杨帆:“第四代英宗轻装上阵
军史 连载 45万字
赵旭李晴晴

赵旭李晴晴

韦小鸨
主要人物:赵旭,李晴晴简介:我要分亿万家产,给女儿和老婆更好的生活!
军史 连载 1282万字
明末达人秀

明末达人秀

一掌擎天
贾亦韬,一个年轻有为的历史学者,对于明史极有研究,因缘际会之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之中,成为了崇祯皇帝。 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尤其是明末时期,贾亦韬有着极深的研究,他相信,由他当皇帝,无需过多的辛劳,不需像崇祯皇帝那样日夜忙于勤政,更不需要过着艰苦的日子,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只需将历史上的人物放到合适的位置,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能让大明王朝中兴! 总之,就是一句话,以他贾亦韬作为主办人和策划人,在明末来一
军史 完结 1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