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大黄鱼
暮云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银岛。 此时。 海面上的舰艇对轰、接舷战,早已过去。 当落日映照在海平面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海水上,就像是鲜血漫灌一样,呈现出一片金红色。 神圣中,又带着几分妖冶。 秦妙妙看着舰艇上下来的同志,转过身,想要和金银岛上的岛民告别,结果一转眼,就吓了一大跳。 就见一个编织袋里,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鱼干。 除了鱼干,还有各种海产品。 别的不说,像什么蛤蜊、蛏子、扇贝、青蟹那都是一袋子一袋子装起来,至于什么海带之类的东西,秦妙妙深刻怀疑,要不是编织袋不够多,他们甚至能拿出进货的气势来,给她放了满满的一堆。 甚至,秦妙妙一眼看过去,还能够看到一袋子的大黄鱼。 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华国近海渔业没有枯竭,所以大黄鱼的捕捞量很高,价格差不多是三五毛一斤,相比起猪肉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平价了。 但是秦妙妙也经历过二十一世纪。 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大黄鱼就逐渐消失,九十年代的时候,更是变成稀缺资源。 普通的大黄鱼,更是达到了三百到五百一斤。 而等到2000年的时候,5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更是达到了上万元的水准。 而眼下,这些五六斤的大黄鱼,像是地摊货色一样,被塞在编织袋里蹦跶,看起来新鲜的很。 秦妙妙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这会儿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把黄鱼卖钱什么的,往空间一塞,显然不是不可能。 但是对于秦妙妙来说,想要赚钱,什么方式不能赚 难不成非得委屈自己这一口吃的 钱可以慢慢赚,以后买楼买房,远比大黄鱼的回报率高。 但是这些大黄鱼不抓紧吃,以后就算是想吃也吃不到了。 这才是真正的遗憾。 不过…… 秦妙妙思考了一下,还是悄悄捧着颤抖的心,拒绝了: “同志,这样不好。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子弟兵来替老百姓办事,怎么能拿老百姓的一根针一丝线呢” 秦妙妙说这话的时候,愣是没有看一眼那海产品。 她爱吃归爱吃,但是看到这些东西,也能猜出来,这应该是金银岛上的岛民积攒的好东西。 她要是都拿走了。 那剩下的岛民还过不过日子了 岛上的岛民一听到这话,神色愈发动容。 薛平在后面,看着秦妙妙的背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完成了任务,心中大石落下,感觉放松了许多。 他这会儿看到秦妙妙这么装模作样,就特别想笑。 得了。 装的还像模像样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秦妙妙最终还是没有拿东西。 这是原则性问题。 之前那个额头渗血的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端着一盘清蒸黄鱼过来。 这会儿大黄鱼还飘着热气,连带着豁口盘子也带着余温。 那婶子眼看着秦妙妙在等待军队的舰艇,连忙上前,递给她和其它人筷子,然后就端出大黄鱼,神情真切: “同志,这次要不是你们,我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我知道,你们有你们的纪律,你们要讲你们的原则。” “但是你们救了我们一岛上的人,要是就这么走了,那我们简直就成了白眼狼,对不住你们。我想来想去,家里的东西,砸的砸,丢的丢。也就剩下这么些大黄鱼和血蛤。” “同志,你们要是喜欢,就尝尝。” 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难不成,还真能够就这么拒绝了 秦妙妙无法,拿起筷子,对着大黄鱼就吃起来。 这个时候,大家也没多少顾忌。 趁着任务完成,临别后的一点时间,秦妙妙等人索性席地而坐,对着一盘只放了撮盐巴的清蒸黄鱼,就开始吃起来。 黄鱼的口感,本身就鲜嫩爽滑。 再加上这个时候的大黄鱼,是正宗的纯天然野生大黄鱼,海产品的鲜味根本就不需要后期浓油赤酱来勾兑,放点盐巴在锅灶上清蒸,显然是刚刚好。 吃饭的间隙,岛上的小娃娃有点害怕祁曜几个当兵的,反倒是来到秦妙妙身边,顶着瘦削的下巴,愈发衬得眼睛乌溜溜。 尤其是其中一个头发略有些枯黄的小姑娘,睁着那双清澈的眼眸,当即就开口了: “姐姐,你去过城里吗那里也跟我们这儿有贝壳,有珍珠,有牡蛎吗” “那里的小孩儿,是不是都要读书姐姐,读书是什么样子的是会被老师打手板吗” 秦妙妙听着耳朵边,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七嘴八舌的,竟然意外的没有觉得嘈杂,反而在海边,听着浪涛拍打的情况下,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她看着远方驶来的舰艇,随后对着这群小孩儿,拍了拍他们的脑袋: “城里没有贝壳,没有珍珠,也没有牡蛎。但是城里有供销社,有百货大楼,还有学校。” “大家当然都要读书,不读书,那就不会认字,不会算术。你不认字,怎么看小人书。不会算术,以后赚了钱咋办” 听到秦妙妙的话语后,那群孩子都笑了: “姐,你咋这么好玩呢赚钱我们真能赚钱吗” 秦妙妙笑眯眯的: “那咋不可能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你们要是一辈子都想要打渔,那就只会去打渔。做人呐,永远不要怕被说敢想。要是连想都不敢想了,那还怎么敢去做呢” 周围的娃儿听到秦妙妙这话,纷纷笑起来了。 他们中的人,年纪小,甚至有些还光着屁股蛋子,听不太懂秦妙妙的话语。 但是这并不代表旁边的大人也听不懂。 岛上是有学校的。 只是因为现在的时局,大家都没把读书当一回事。 读书咋了 还不是一样读不了大学。 但是这会儿,秦妙妙这样的军医同志都说了这话,当即就有人惊奇道: “同志,这读书……真有用” 秦妙妙估摸着眼前这批孩子的年纪,要是真读下去书,等到将来恢复高考的时候,说不定真能赶上头一茬。 于是她略作一思考,就笑了: “大娘,多读书,总不会有坏处的。您见过城里的工人,有哪一个不识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