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琰重重叹息,自己是这个社会的顶层,大侄子是皇帝,实话实说自己上面没有人啦。作为受益人得利者,结果却要造自己的反。不是发疯也不是冒傻气,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决心,是该讲讲前因后果。 复除制起于西周,讲的是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免役。前汉延伸到特权阶层免役并赋税除之。此外给底层开个小气窗,身份性固定复除之外,并行临时性的马复制,老弱病残孕同样享受免税免役。 底层没有话语权,对底层有利的马复制执行情况全看心情,没认真执行就淡化处理,偶尔需要政绩就执行一次,还要大吹特吹宣传福利制度完善。复除制涉及到执行者自身的利益,那可半点马虎不得。 有世袭爵位的人,还有政府正式编制的官员都享受复除特权。咱没那本事能当官,你有本事享受特权可以,一个人不纳税也可以,可怕的是全家老少包括奴仆全部免税免役。 种地开矿包山放牧,摆摊开店出海商贸,能想到的所有一切,只要在官员名下都不纳税。家里一万名部曲不用上税,十万百万都不用上税更不需要服役。 官员名下的部曲来自自耕农,部曲多了自耕农就要减少,相应的国家赋税也减少。两汉衰微本质上讲在于财政萎缩,财政萎缩主要原因是纳税的人逐年减少,公共支出入不敷出。中央政府失去平衡社会财富分配的能力,阶级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大爆发,究其根源就在于复除制。 对于特权阶层复除制太重要,重要到想起退休就难受的要命。当一辈子官一辈子不纳税,可是下一代还是百姓,是百姓就要纳税。不用着急当然有办法,萌荫制就是为此设立的,老爹退休儿子接班,不用一样作高官,给个正式编制有机会往上混就行。 但是这还不够,我做一辈子官家大业大,退休之后不怕别的,就怕招政府惦记。有没有这样一种办法,我要是有大群门生故吏,裙带乡党,好处大家一起占难处大家一起挡,这样是不是就稳妥了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所有特权阶层集体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人琢磨,不用多久察举制便应运而生。想做官要有人推举,推举人的份量还不能低,两千石是推举权的门槛。 没那么大家业不需要拓展朋党,因此察举制是给特权顶层量身定制的壮大手段。反过来想有成就,做别人的朋党就是向上爬的第一步,所以察举制同样惠及所有特权阶层。 朋党圈子是保障特权的基础,利益是夯实基础的柱石。有了牢固的朋党,才能在政治上争夺话语权,话语权又是获取利益的手段,而利益反过来能维护朋党圈子的牢固。 包括财富在内,土地人力,教育技术,生产资料,资本信息等等有形的和无形的,所有社会资源都是利益。无形的资源容易被忽视,时代的关注点着重体现在两方面: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占有。 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生产资料就是土地,没人耕种土地就是摆设。种地是个力气活,需要适龄人口耕种,在一定时间内,适龄人口总量不会增加。故此地主和地主之间,地主和政府之间,为了人口的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博弈带来的结果不外乎两种: 一是通过土地兼并,令生产力失去生产资料,生产力被迫和拥有生产资料的阶层达成分租,生产力承担所有劳动并上缴大部分收获。 政府默许这种情况发生,因为分租制度不破坏生产力承担国家义务。简而言之,佃农身负双重剥削:有地租负担,还有国家赋税。 第二种情况对国家不利,百姓投献给高门作部曲,成为高门的私有财产户籍中查无此人,自此不再向国家纳税服役。 “您先等等。”普回只听懂一句话,这句话必须要问清楚:“佃户也得缴税对吧” “对,有佃户缴税国家仍有收入。” 普回摇头不止:“部曲怎么来的佃户生活再难也是人啊,为啥要投献做部曲奴仆” 刘琰看向远处良久不语,往事历历在目好似就在昨日。十五岁其实还是个孩子,孩子和流民走在一路,看见的听到的当时可能不以为意。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死的活的,快要死的活不久的,发生每一幕,见过每个人都再反复捶打良知。 人生于纯洁却选择自甘堕落,没有在堕落中麻木到底就是幸运。失去过才明白珍惜,燃烧起来才有火焰,幸运重新眷顾就不该再次退缩,人的意义不在活的多久而在做不做,就算只有一丝暖意,哪怕带来一瞬光明。这不是寻求解脱,这是承担责任。 自耕农迟早要变成佃户,再由佃户沦落成奴仆,这个过程缓慢而不可逆。王朝早期自耕农数量庞大,赋税徭役充足,国家处于这段时间往往很强盛。 世道太平土地兼并比较缓慢,佃户逐年增多赋税有所减少,但不至于造成过大影响,王朝仍处于一段平稳期或者叫下滑期。 一个王朝下滑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人口流失的速度。昏君是特权阶层的背锅侠,天灾人祸是催化剂。天灾或可救,人祸救无可救,每一次灾难就意味着佃户大规模投献,再催生下一次更大的人祸。 赋税人口不足带来财政紧缩,加税是因果关系中的果,是表象。真正的内因在于稳定所需的支出难以维持,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扩大利益群体是维稳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但这样做反过来使财政更加恶化。 这是一个死循环,大汉自有国情在此。专制制度从根上决定统治架构就是腐烂的,改良起不到任何效果,连延缓都不可能做到,只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反弹。特权阶层只关心统治权,天下大乱王朝更迭,他们要做的是将灾难转化成机遇。 刘琰偷偷拭去眼角晶莹,回过头带着浓重的鼻音笑道:“大汉赋税高佃户承担不起,除了投献无路可走。” 普回听说过大汉税率,马上问道:“三十税一还高” 没想到一句话引起哄堂大笑,韩遂抬手虚压,等场面恢复安静朝刘琰拱手:“大王,且由老夫给年轻人解释一二。” 两汉百姓的税负低一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十税一,十五税一等等惠民政策不知凡几。三十税一才几个大字儿国家靠这个不得都饿死所以说这是对赋税制度不了解,断章取义导致的误会。 三十税一、十五税一说的是刨除刍藁的田赋,田赋也叫正税,正税中还包括刍藁一项。刍指牲畜饲料,藁说的是秸秆;无论土地是否垦殖,不管家里有没有牲畜都要合在一起征收。秦代征收实物,延续到后汉衍变成铜钱和实物等价折算 因为《二年律令》早就不执行,加上连年战乱各自为政。目前刍藁额度各地都不一样,关陇土地比不得中原肥沃,刍藁税率还算比较轻,每顷土地在55钱到两百钱之间浮动。正税确实不高,因为还没算附加税。 兵要养,仗要打,路得补,灾要赈,河道水利不能放任不管,官员俸禄不能断,皇帝家也要吃喝。杂七杂八的事一年多过一年,国家财政开支越来越大,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中央掌控的人口却逐年减少。 人口减少等于给国家种地的人相应减少,种地的人减少交税收入跟着减少,军队和官员的待遇不能拖欠更不能克扣,账上就这点钱,不够就要想办法,节流是不可能节流的,苛待官员还是委屈皇帝就剩下开源一途。 汉桓帝执政时期正式加征田赋附加,每亩加10钱。汉灵帝时期再次加征10钱。别小看这每亩20钱,东汉允许亲王国和地方州郡征收田赋附加,就是说除了国税还有地税。 大汉分给自耕农的土地通常是150亩,然而受限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合耕种,大部分土地如果用来耕作投入将大于产出。国家强制要求耕种所有土地,对于老百姓而言是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强迫耕种所有土地。 种不种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反正有多少地就缴多少税。刍藁和田赋附加按照实际土地面积征收,不说刍藁单算田赋附加,150亩地国税地税合计就要6000钱。 乍一看也不算高,然而这仅仅是赋税的一小部分。两汉的赋税包括赀口算,不仅有正税还有人头税和杂税两类。韩遂仰头重重叹息,异乡的年轻人,要说田赋附加养活的是国家,这口算就是官员收入的来源。 人头税就是包含更赋在内的口算钱,百姓从4岁开始每年缴纳20钱,15岁成年到56岁退休每年缴纳120钱,120钱等于一算。汉灵帝时期临时提高到160钱一算,天下大乱之后这个钱没有具体统计过。 目前关陇地区240钱一算,这还是账面数字,实际金额肯定要高出不少,具体多收几何要看当地官吏怎么操作。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鬼谷聊斋

鬼谷聊斋

远山一叟
以前,我们的村前,有一棵全村人都引以为荣的大树。三四个人才能合围的笔直树干,高达数米,需要仰头上观。上面婆娑的伞状树冠巨大盈亩,是鸟的天堂。它也是世世代代我们..
军史 连载 37万字
崩铁:穿成buff叠满的白月光

崩铁:穿成buff叠满的白月光

秦颜洛
好消息,白月穿越了,还是个花市体质,古国公主。坏消息,她穿越回了主线剧情的四千年前,开局被公司差点撞成残废。都是海棠市市花了,这体质不物尽其用怎么行?听说到了海棠市,哪怕是星神也会被po的!于是,她选择从最像人类的星神下手。靠着开拓星神这条大腿,她见了药师、浮黎、博识尊、克里珀……一位位星神给她降下赐福,聆听她的愿望。已经成神的不好搞?没事,趁祂没成神之前先下手为强。反物质军团?去,给她打螺丝去!
军史 完结 58万字
火影之氪金系统

火影之氪金系统

末日黄瓜
这是一个带着氪金系统,来到火影世界的故事,简单来说,氪了金就能成为强者,不氪就只能扑街,为了赚钱,主角走上了一条坑蒙拐骗顺带写小黄书的不归路。上一本书,很多读..
军史 连载 1万字
重生当军嫂咯!

重生当军嫂咯!

万岁爷耶
上辈子她嫁给了父亲战友的儿子,走进了一场名为指腹为婚的包办婚姻,面对冷冰冰不解风情的军人丈夫和刁钻怪癖的婆婆,白薇薇一身从小被捧到大的小姐病彻底发作了..
军史 连载 2万字
再见了,赵宋

再见了,赵宋

芝山大公子
篡权夺国的赵宋,让人又爱又恨,既有盛世之繁华,又有靖康之辱国。三名穿越到五代十国末年的异姓三兄弟,在苟且生存、猥琐发展后,利用现代科技和超越千年的思维,从南蛮之地因时而起。从此,历史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宋明元清留在了另一个时空的记忆中,大航海时代提前数百年到来。且看陆游陆少峰,李闯李子强,赵构赵志伟,三兄弟的宋前之旅如何展开。
军史 连载 24万字
完美人类进化论

完美人类进化论

一毛二
大福:一毛二,我这胸口怎么会有这么重的两团肉啊?一毛二:我怎么知道,不要问我。大福:你怎么没有啊?一毛二:我都说我不知道,不要问我。大福:但是真的好重啊,你看..
军史 连载 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