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李广利:谁都休想拦我
汉瓦秦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04章 李广利:谁都休想拦我 卫青薨逝,丧仪迅速在一片肃穆中进行。 东方能按照刘彻示意,以大汉武将最高规格置办,满朝上下,皆去祭拜。 刘彻亦亲往吊唁,想起与卫青相识种种,刘彻心中悲伤难掩。 卫青,是他带给了少年刘彻足够的信心,是他撑起了中年刘彻膨胀的野心。 暗自神伤良久,刘彻瞥向两侧,穿戴孝服的皇后,平阳,刘据,卫长和曹宗。 即便刘彻心有不忍,李敢大军不日便回,曹襄的事又能瞒得了多时,何况,这种事,本就该第一时间告知家人的。 刘彻摆摆手,秋千小心翼翼的将手中军报递到刘据手中,暗自叹息一声,随着刘彻身后退去。 刘据垂眸接过所谓捷报,只是一眼,便心生寒意。 他彻夜守在卫青灵前,好不容易才劝了平阳公主,此时这个消息,真的不合时宜,可是,又奈之何 平阳公主面色憔悴,面上依旧挂着泪痕,却依旧心思灵透,见刘据如此神情,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已然起了不好的预感。 环顾四周,几个半大的孩子,都尚且不成气候。 卫青已去,家中还要她撑起来。 平阳公主忍不住整颗心都开始抖起来,面上却还要装做镇定,略带吃力的起身牵住一侧的曹宗,两人缓步走到刘据身前。 “太子灵前守夜多日,于礼于情都不合适,你舅舅泉下有知,会心疼的” 平阳公主虽是跟刘据说话,目光却停留在刘据手中的军报。 刘据抬眼一望,搂过曹宗,怜爱的摸摸曹宗的小脑袋,不再犹豫。 “姑母蕙质端庄,是天子女子典范,也是大将军府的定海针,舅舅是据儿最敬佩之人,姐夫也是” 卫长公主沉浸在卫青薨逝的悲伤中,没有在意几人,直到听到刘据最后几字,又见平阳公主牵着曹宗,神情骤变,登时骇然起身。 平阳公主颤抖着将手中军报递过,手捂胸口,郁闷难消。 卫长公主惊慌匆忙接过,随即瞪大双眸,泪水逐渐将其淹没,她已经没了哭的力气,颓然瘫倒在地。 “曹襄为国捐躯,是曹家的荣耀,总算父子一场,如今两人能一起上路,黄泉路上,也做个伴” 刘据闻听此言,鼻头一酸,泪水便再也忍不住点点落下。 ...... 李敢得知卫青死讯,加快了大军行程,安置好曹襄后,李敢身着孝服,跪倒卫青灵外,痛哭不已。 对于从前冲动行事,生出几分悔意来。 为了不影响前线军心,刘彻并未将卫青死讯告知霍去病。 曹襄卫伉出征不利,曹襄已然捐躯,卫伉又新近丧父,刘彻已然无心再做处罚,只是免去了卫伉的将军之位,在家为父守孝。 李敢虽是大胜,毕竟有卫伉曹襄二人在前,只是加封食邑五百石,便再未有别的赏赐。 尽管如此,李敢经刺杀卫青一事后,算的上重新被刘彻启用,心中已然十分满意。 “太子,大将军已去,今后太子更要谨言慎行,不可有丝毫行差踏错” 东方能嘱咐一番刘据,就看到李敢离去的身影,心中顿时起了心思。 刘据参知朝政,东方能已经很久没有与皇后打过照面。 内监通传后,卫子夫抬眼看去,东方能求见,必定有事,加之心情不佳,当即也不多做寒暄。 听到东方能竟是要刘据纳李敢的女儿为侧室,一侧的诸邑公主坐不住了。 母亲还没有从伤痛中走出,东方能出得什么歪点子。 “御史大夫,我舅舅才去不久,虽说是他老人家是征战多年落下的顽疾,焉知其中没有李敢当年行刺的旧伤在,如今你竟然要太子娶李敢的女儿,你居心何在” 诸邑公主气鼓鼓的看着东方能,从小就觉得东方能不靠谱,现在来看还如此不通情理。 卫子夫眉头紧锁,一时间也觉得东方能提议不当,却还是厉声斥责诸邑公主。 卫青的离去对她的打击,不亚于曹襄对于卫长公主。 那不仅是她的亲弟弟,更多的,是她在朝中最大的倚仗。 她心里对于李敢多少是有些不满的,却从没有宣之于口。 如今大汉没了大将军,她失去了弟弟和女婿,平阳公主和卫长公主双双守寡。 抬眼满目悲伤,东方能眼下提起这个,多少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东方师傅不要见怪,只是眼下,本宫实在没有那个心思” 东方能心中明白,却没有收回的意思。 “皇后,斯人已去,皇后还要着眼未来才是,卫家山崩,眼下后继者只怕难以支撑,陇西李氏世家名门,李敢早晚会被重新重用,太子纳一个李家侧妃,就可以将陇西李家拉到自己这边,何乐不为” 说起来,但凡巫蛊案之时,有一个能靠的上的在,刘据也不会那般下场。 卫子夫本也没有拒绝,只是心里烦乱,不想去理会这些,听东方能如此说来,心中也开始迟疑。 她何尝不知道,卫家三个孩子,只怕没有一个如卫青般,能撑起卫家了。 只是,眼下思忖这些,会不会引起刘彻的疑心 诸邑见卫子夫凝起眉头,料想定然是对东方能不满,心中更加恼怒,对着东方能直呼其名。 “东方能,你插手的事情太多了,你不要记错了你的本分” 东方能扯起嘴角,有些嫌弃。 “公主就不要添乱了,微臣句句肺腑,太子地位稳固,公主将来才得安逸。 大将军已去,朝中那么多双眼睛,可都开始要盯着你了” “胡说,谁敢对本宫有不敬之心,尽管来” 东方能有些无语。 好累。 “皇后,齐国国书,齐王刘闳,殁了” 东方能不想与这小丫头争辩,垂眉瞥了她一眼,正要告退,就听得外面内监小跑而来。 卫子夫闻言心中又是一惊。 刘闳没了 小小年纪,孤身去往封地,心中不知是怎样的郁结,才会这般郁郁而终罢。 东方能长叹一声,见卫子夫已然记在心中,当即拱手告退而去。 恰逢李广利从刘髆处走出,听到宫中在传刘闳的消息,皱了皱眉头,随即又转身走了回去。 一连串的坏消息传来,刘彻心情坏透了。 想起许久不到椒房殿来,刘彻有意安慰皇后,不想前脚刚迈进殿门,刘髆哭丧着小脸跑了进来。 看着面前这个越发神似李夫人的小人,刘彻想起从前的恩爱来,心中不禁有些怜惜。 抬手示意刘髆近前,刘髆本来还忍着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哇的一声抽泣起来。 卫子夫有些惊疑,还以为刘髆受了什么委屈,忙上前询问。 刘彻难得来,若是因为刘髆惹的刘彻责问,今后就更加不得圣心了。 “父皇,闳哥哥没了,闳哥哥没了娘亲,一个人被留在远远的封地,髆儿好害怕,髆儿好想娘亲, 髆儿的娘也不在了,将来父皇也会让我去封地,到时候,连皇后娘娘都见不到了” 说道这里刘髆哭的更厉害,卫子夫也算明白过来,合着这孩子是这个意思。 心中一凛,越发觉得东方能适才的提议很真正确。 刘髆至今还能留在宫中,全然是刘彻念在已故李夫人的情面。 她作为皇后,所有皇子都是她的孩子,她,什么都不能说。 刘彻心中顿时一阵酸楚,想起百般柔情的李夫人,忍不住搂住刘髆一阵宽慰。 诸邑公主快步走来,拎着裙角,一脚迈进殿门,随即又收了回去。 映入眼帘的一幕,有些苦涩。 刘彻虽然对他们几个也很疼爱,但是这样搂在怀中的父子恩情,却是从未有过。 诸邑公主强压住惊慌的情绪,忙闪身躲在殿门外,示意身后的宫人退下,不敢发出声响,心中顿时就冒出些许念头来。 刘彻看了卫子夫一眼,眸光有些柔情,皇后贤德,可终归不是亲生。 这孩子是真的害怕。 也罢,也该给他安排个妥帖的人了。 安排好她的儿子,也算对得起那几年的恩情。 刘彻抚摸刘髆后背,看着逐渐情绪缓下来的刘髆,刘彻缓缓开口。 “古人有言,娘亲舅大,你娘不在了,就让你舅舅陪着你吧” 接到刘彻旨意的时候,李广利早就焦躁的内心开始狂喜。 果然是奏效的,不管是女人还是孩子,眼泪都是绝好的武器。 李广利神情慌忙的整了整衣冠,随即穿了常服就要进宫去。 面上带着惶恐,心中却是得意无比。 哼,这次,谁都休想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