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誓师出征
曹月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天一天的事情还真是不少,忙完了这些事情,他还真有些困了。 晚上,和苏雨竹探讨了一下人生的深度之后,沉沉睡去。 但是隔日一早,秦炎就被叫醒了。 “搞什么天都还没亮!” 秦炎无语。 “陛下有旨,让世子爷去参加誓师大会!” 秦文沉声说道。 “靠,昨日怎么不说” 秦炎无语,但是还是不得不爬起来,整个人怨念深重。 等他到了城外大校场的时候,天都还没亮。 “真是作孽!” 秦炎无语。 这年头,人都起这么早的吗 秦炎的到来,令很多人都不爽。 毕竟,秦炎昨天可差点把他们的子孙一网打尽,全都带去西境。 虽说是胡闹吧,但是谁也不敢保证陛下就一定不会答应他这样的要求,若是陛下哪根筋没搭对,真的答应了,他们很有可能就真的断子绝孙了。 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子孙开玩笑。 秦炎也懒得理会他们。 他还是第一次看誓师大会的场面。 此时,参与誓师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整齐地站在点将台之下,军容整齐,气势不凡。 这一次的誓师大会,唐景隆亲至,在他走上点将台的那一刻,在场的将士们全都大声呼喝了起来,每呼喝一声,就撞击一下手里的兵器。 长枪兵直接以长枪顿在地上。 刀盾兵则是用战刀敲击着盾牌。 弓箭手用手捶打护心镜。 整齐的打击声和呼喝声震动云霄。 在场的不少大臣也跟着呼喝了起来。 现场的气氛渐渐的热烈了起来,搞得秦炎都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了,这一下,困意都消失不见了。 片刻之后,唐景隆抬手微微一压,冲天的呼喝声顿时停了下来。 唐景隆满意地点点头,在点将台上慷慨陈词一番之后,将兵符交给了李英。 随后,大军欢呼,山呼万岁。 “大军出发!” 李英一声令下,大军出发。 气势倒是异常恢宏,不过秦炎很无语。 因为一大早就吃了很多灰。 这里的兵马,不足十万之数,其实只有两万,是精锐禁军。 剩下的军队,都在西境附近集结,到时候,十万大军奔赴边境,和边境的十万大军汇合,就是二十万大军抵抗西凉的入侵。 后面应该还会陆续增兵。 因为二十万大军,不足以完全抵挡住西凉的入侵。 从西边,入侵大炎的路太多了,大军不可能分兵驻守,这样只会被人家各个击破。 而西凉这个时候,只怕全民皆兵了,就算不是正规的西凉兵马,只怕现在的西凉流寇一样不少。 “秦世子,陛下召见!” 眼看着大军已经出发,秦炎正准备回去补觉,一个太监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 秦炎顿时脸色一黑。 当皇帝的都不睡觉的吗早上起来那么早,现在还这么有精神 没办法,皇帝召见,不能不去。 于是乎,只能跟在那太监的身后,一路朝着皇宫走去。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那些前来参与誓师大会的官员,好像也都在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今日不是大朝会的日子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官员朝皇宫走呢 一路上也没碰见熟人,因此他也就只能闷头赶路了。 很快,他就被带到举行大朝会的勤政殿边上的偏殿。 唐景隆已经等在这里了。 “拜见陛下!” 见到唐景隆,秦炎恭敬地行了一礼。 唐景隆摆摆手,示意秦炎平身。 站直之后,秦炎便不再说话。 唐景隆找他来,他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等他开口就是了。 “你弄出来的那个投石车很不错,对我们大炎的军力提升有很大的助益,这一点,朕要重重赏赐你。” 唐景隆说道。 “多谢陛下!” 秦炎行礼。 “一会儿散朝之后,你跟谭凯去一趟军器监。” 唐景隆声音平静地说了一声。 “是。” 秦炎应了一声。 “去勤政殿等着上朝!” 唐景隆摆摆手,让秦炎离开。 秦炎应了一声,转身就走。 他估摸着,让自己去军器监,还是因为之前巨弩的事情。 那帮军器监的大匠们这两个月只怕吃了不少苦头。 秦炎来到勤政殿的时候,那些大臣都已经站好了,就等唐景隆到场。 秦炎的到来,自然让不少人的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说起来,这秦炎年纪不大,但是朝堂上的敌人倒是树了一大堆了。 “秦世子,多谢了!” 秦炎到的时候,正好太子也从外面走进来,路过秦炎身边的时候,太子沉声说道。 “生意罢了!” 秦炎拱拱手。 他知道太子这话的意思,应该是魏清雪已经告诉他关于仙露的事情了。 不过这太子并不是什么好鸟的样子。 当众感谢自己,到时候其他皇子都会以为自己已经倒向太子了。 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定。 片刻之后,其他有资格参与朝政的几个皇子就都到齐了。 二皇子,也就是太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 他们后面还有七皇子,八皇子。 只是他们年纪都还小,没有到能够参与什么政务的年纪。 至于六公主和九公自然是更不用来了。 几位皇子到了之后,唐景隆也出现在勤政殿上,坐在那把龙椅之上。 众人山呼万岁之后,朝会进入正常流程。 今日大朝会,主要讨论的就是对西凉的战事。 对西凉的战事乃是国战,不是说大军出发了之后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的。 剩下的大军从何处调集,哪些地方需要防守,从哪些城池调军移防,粮草怎么供应,一旦出现什么紧急情况,从哪些地方调兵增援,预备增援的军队需不需要先行到达什么位置。 这一切,都需要商讨。 最重要的是粮草的供应。 眼下的大炎并不是十分富裕,国库中的粮草银钱也不是很宽裕,所以,大军的粮草需要从各地官仓调集,这样一来,运输就成了大问题。 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真的很多,千头万绪,秦炎听得直犯困。 不知不觉间,他又开始靠在柱子上打盹了。 没办法,这些大臣一商量事情就吵吵闹闹,屁用没有不说,还平白让人心底升起阵阵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