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报社线索
米木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食不知味的吃完饭。 畏畏缩缩的下了楼。 在这期间一直盼望牙印能消,可惜事与愿违。 一楼那,未来婆婆正领着小孩们听新闻。 往常在她跟前跟皮猴似的俩人,今天一板一眼坐在那,乖得不得了。 “收拾好了” 听到动静周方君抬头。 瞥见儿子又黑又古板的脸上,顶着一圈整齐醒目的牙印,又迅速低头。 人虽没抬头,但肩膀抖动的幅度太厉害,一看就知道忍的很痛苦。 桑枝看见这一幕简直天塌了。 好在未来婆婆情商好,怕她不自在,早早调整了状态。 “枝枝你长得白,不用咋收拾都漂亮,不过女孩子嘛,出门爱打扮。 这两个口红特别衬你气色,你收下,说起来都怪江砚那小子不好,搞什么突然袭击,昨天见面,阿姨啥礼物都没送你。” 说完从包里掏出包装精美的小盒子。 “这是阿姨朋友出国翻译时送我的礼物,是口红。 但颜色不适合我这个年龄,要不嫌弃的话就借花献佛,送给你了。” 她们经常接待外宾,有时候能收不少礼物。 她送给桑枝的不止口红,还有眉笔、擦脸油跟手霜,都是大牌,上面还绑着丝带。 桑枝守着空间,其实是不缺这些的,但谁会不爱这种被人放在心尖上的感受呢 表示完喜欢,还甜甜道,“谢谢阿姨!” 时间差不多了,几人也没在这浪费时间,先往报社去。 这个年头,电视收音机啥的还没普遍进入百姓家,所以大家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还是报纸跟广播。 在她生活的年代,不管是报纸发行量还是报社的数量,都已经大幅度减少。 可在这年头,还是高歌猛进的势头。 要说发行量最大的还是人民日报,首都日报。 但像其它的,比如参考消息、青年报纸、工人日报之类的,在群众中也很受欢迎。 当年他哥投稿的就是青年报。 报社位置好找,就在二环边上,下公交再走几百米就到了。 因为事先打过招呼,所以只需在铁门处登记,人家就他们进去了。 报社这边的环境很好。 高高的外墙以及茂密的树木,挡住了外面好些喧嚣。 从大门到目的地,还得走二百来米,江砚母子在前头一直说话,桑枝则不断打量。 这年头高楼毕竟少一些,大多建筑物,宿舍楼,都是三五层。 建筑物外墙是砖红色,还爬满了大半爬墙虎植物,虽然在寒冬已经枯萎,但看这架势就能想到夏天那副郁郁葱葱的画面。 在她记忆里已经灰败破落的建筑,但在这个年代正焕发着生机。 远远的看见那个青年日报的那个牌子时。 桑枝突然喊停几人。 她绕到江砚面前,做贼心虚的看了他两眼,确保先前咬的牙印,这会已经看不出啥痕迹后,才默默松了口气。 在自家人跟前丢脸就算了。 可不能丢朋友跟前。 周方君顺着她视线望去,也明白小同志在担心什么了,怎么办,又想笑了。 一行人赶到那时,未来婆婆朋友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对方跟她年龄相仿,烫着洋气的卷发,围着一条咖色围巾,鼻梁上的眼镜给她添了丝书卷气。 二人见面先拥抱了一下。 早上来之前,二人就已经通过电话了嘛,也知道江砚那小子有对象。 高兴是肯定的,难免也有担忧。 她跟方君先前是邻居,后来江砚出事儿,江家也是出于愧疚心思,把房子借住那对‘孤儿寡母’。 这两天她可没少听那人在边上嘚吧嘚吧说闲话。 更不止一次幸灾乐祸跟她说。 江砚也不知道抽哪门子风,在荒僻地儿给自己找了个丑对象。 她倒不觉得女同志相貌好坏会成择偶标准。 人品,素质比相貌更重要。 她就是不高兴那人拿外貌攻击,好像江砚过得多不好,她就多幸福似的。 可现在担忧不翼而飞。 眼前乖巧客气跟她打招呼的就是江砚对象吧 哎呦喂,先不说这洋气得体的穿搭,就说晶莹剔透的皮肤,讨喜的鹅蛋脸上镶嵌着的水汪汪黑漆漆,欲说还休的眸子。 这是标准的美人啊。 更何况人家还有高度适中的鼻梁,饱满微翘的双唇,甜甜的梨涡。 这分明就是骨相完美。 甚至比月历画上的模特女郎还要漂亮三分的存在啊。 也不知道刘香兰从哪儿得来的消息,竟然说人家丑。 这模样要丑的话,那她那个满脸雀斑,塌鼻子的未来儿媳,岂不是得钻地缝里了 当时就拉着桑枝的手,笑也不停。 跟方君简单说了两句她作妖的事,好友冷笑。 她还有脸编排自己儿媳妇 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自己啥样! 桑枝不知道俩长辈再打啥哑谜,托人办事肯定给人添麻烦了,于公于私她都不能心安理得接受。 出门前就在空间大型商超里。 选了一条漂亮的羊毛围巾跟手套,还有一个纯素色但质量超好的保温杯。 “阿姨,给您添麻烦了,这是点小礼物,您别嫌弃。” 林艳梅收到礼物,直呼太破费,说什么都不收。 还是未来婆婆佯装生气,这才笑着收下。 长得好,会来事儿,懂谦卑,这可比胡焰找的那对象好上十万八千里。 想到这,她得意一笑,刘香兰就傻乐吧,等她看见桑枝真人了,还不知道有多打脸。 她可太期待那天到来了。 早在得知他们的来意,林艳梅就在感慨那个年轻人的命运多舛。 但类似事件在那个年代发生太多。 他们虽不忍,但出于明哲保身,好像也没别的法子。 去往二楼主编编辑部时,她还在解释。 “按照八年的时间往前推算,那会审核矫正板块应该是王主编。 他现在已经升到总编了,我们过去问他有没有印象,好求个心安。” 说罢敲了下办公室的门。 在桑枝忐忑不安中,温和的男声飘来。 “进来。” 桑枝几人进去时,穿着蓝色干部服的中年男人,正捏着眼镜在审稿子。 看见他们后,似乎还不明白几人的来意。 目光疑惑的望向同事。 林阿姨简单把事情说了一下。 可能是熟人帮衬。 也可能出于是出于,对那个没能躲过时代浩劫的知识青年的惋惜,他没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问了下桑枝他的笔名。 桑南笔名是南山客。 王总编摇摇头,好像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