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崇宁兴学
小猪要发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可又接着说道:“我们接着说哈,前面也说过,宋徽宗是推崇他老爹的变法的,于是在蔡京担任宰相后不久,宋徽宗就带着他的变法所改革政策过来了。“ 宋徽宗(|?'-'?)??):走!改革去! 蔡京(?):瞧好了您嘞! “尽管蔡京独相十七年,但也不是没被相过,只不过宋徽宗可能也用惯了他,在某些方面蔡京也比较纵容宋徽宗,所以蔡京一直起起落落的。” ”那么话说回来,这么一个搞艺术的皇帝和大权在握的宰相蔡京,他们的改革会是什么模样的!” 乐观达人苏东坡:把北宋搞灭亡了! 大宋赵匡胤:就你话多!!! “咳咳,我们现在就来讲讲,这改革嘛!很多都是为了搞钱搞经济。“ ”比如此前我们提高神宗刚上台的时候,还没怎么高兴呢,里面就看见当时的国库空虚啊,所以王安石的变法的某些政策确实是使北宋经济上升了不少。” “放到这也一样,新党变法的灵魂人物老王,虽然那个世界老王已经不在了。“ ”但之后的数十年间这新党,一直都是以他为名号干活的,真是如那句话[有些人,虽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仍处处留下他的身影]。” 北宋王安石:谢邀!又被冒犯到! 大宋某纨绔少年:处处都留下哥滴传说哈哈哈哈就有点搞笑! 大明朱八八:咱看这宋朝多半就是这党争,当真是烦人的很! 大唐某种田小能手:别的不说,宋朝确实挺能搞钱的! …… 大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骂骂咧咧的,咋又提到他大明啦!! 不过还真别说,这宋朝几十万几十万的送钱给金、辽,是真有钱啊! 他们这可还穷呢,也不知道分享分享他们搞钱的法子! 唉!咱大明咋变成那样啊!! 也不知道林姑娘什么时候能说到他大明 …… 直播仍在继续。 “咳咳,扯远了,我们先来讲讲蔡京的变法,首先他先设置和王安石一样的变法机构——讲义司。” “随后又将已经废除了的募役法、市易法等等都恢复起来。” “比如说在教育改革方面,蔡京这次的运动被称为崇宁兴学,他恢复了王安石时期的三舍法。“ ”在王安石的构想中,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还新设了医学、律学等专门的学校。” “怎么说呢这个专门的学校其实挺可取的,专业对口,培养专门的人才,而有了这样的学科,也许是一次进步。” “毕竟在后世其实也有这样的专业的学校,不过宋朝搞科学的人才确实很多,比如说沈括、苏颂、毕昇等等。” “之前也没有讲过,在后世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人们将它命名为沈括,以此纪念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沈括。” “当然以古人姓名命名的行星还有其余,比如说东汉时期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以及,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北宋沈括(激动):??!!! 东汉张衡(兴奋):( ’ - ’ )!!! 大明某吃瓜群众:哎呦我去!咱大明咋没有!!!这说出去倍有面! 大汉某士大夫:难道这便是发展科学的意义嘛! 大汉刘猪猪:咱大汉也是有的哈哈哈! 大汉位面之子刘秀:…咱大汉厉害了喂!!! 始皇祖龙:看来还是卷少了!!! …… 另一时空的沈括听到这里,他瞬间就激动的手舞足蹈! 这是在说,天空上某颗星星之中有一颗名为他沈括啊哈哈哈哈哈! 没想到他沈括,还被后人铭记!!! 而其他汉朝、宋朝时空的人也兴奋非常,这是他们朝代的人啊!!! 林可尚不知这些,又接着说道:“蔡京将这三舍法,从太学推广到了各地的学校中。“ ”倘若你有天赋,读书好,那么就能够升到太学,这种制度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挺有希望的,尤其是寒门学子。” “所以宋徽宗初期这时候的改革还算可以,在王安石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算、画等专业学科,意在培养更多的人才。” “甚至在这段时间,蔡京也废除了科举,而官员的人员也从太学里选拔出来。“ “这样的模式,其实已经比较现代化了,所以说宋朝的文化确实厉害。” ”有时候忍不住设想,如果宋朝没有外敌,换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再加上军事储备强亿点。“ ”尽管还是会在某一日灭亡,但还真想知道在这种条件下宋朝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大唐某待考学子:确实这制度下,给读书人的希望会更多! 大明某吃瓜群众:想学画的去学画,想读书的去读书,还真是培养人才! 大汉某士大夫:明清是死记硬背嘛,靠条条框框都规定了! 大明学子:…… “不过这个兴学运动除了蔡京、王安石以外,其实还有一次,那就是仁宗时期范仲淹主持的兴学运动。” “由于是庆历四年主持的,所以也被人称为庆历兴学。” “其主要内容是令州、县开学,改革科举内容,侧重于策论和经学,创立太学,创立分科教育等等。” “尽管这三类兴学运动,都因为守旧派的阻止而中断,但它还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这边也讲讲科举,它前期其实多掌握在门阀士族手里,其中的科场舞弊并不是没有,寒门以及贵族子弟它在教育资源上就不对等。” ”比如说唐朝时期唐穆宗就有这样的事,当时主考官叫钱徽,时任礼部侍郎,他所选的进士大多数是贵族子弟,虽门第高,但真实才学并无多少。“ “因此朝堂参与科考的士子很多都不服,最终被人举报,皇帝下令重考,结果确实如人所料,其中十三明贵族子弟全都落选。” “所以说,这种没有真才实学却因为门第高而被选中,这换哪个不恼火!后面打进来的那位其实和这也有点关系,不过在这我就不剧透了!” 大唐李二凤:!!! “另外比起北方士子,南方文人的优势要远胜于他们,久而久之下朝堂出仕的大多数南方士子。” “或许出于这样情况,蔡京等人是认为停罢科举是最好的选择。” 大宋某吃瓜群众:从太学里选拔,那也得顶优秀了吧! 大明某官员:其实出发点是好的,可惜徽宗不过二十多年…唉… 大唐某风流才子:唐朝末年竟然是这样啊!!! 大汉某大力农女:换做我,也不开心,确实想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