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望安村,越戏
颍川太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包母和大福只能听着话出了门,焦急地等在门外。 有田这边,他带着青壮回到了自己家,拿了剪刀和布条子,想起包家那个样子,在自己小屋里摸出了一个小布包。 是之前大年让他拉回家的那一车粮食,这布包里是小米,准备给包家媳妇生完孩子后补充营养的。 等到二人赶回包家时,还没到呢,就听到了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 不知怎的,有田和青壮听到这哭声,却是感到一阵舒心! “哎!咱大娘可真有本事呢!这才多久,就生了!” “那可不,我娘的手段多着呢!” 听着青壮的赞叹之语,有田回了话,一脸高兴和骄傲。 此时包家屋里,包母和张母在陪着产妇,包大福则在门外站着,脸上尽是喜色。 有田把拿来的粮食交给了他,让他这些天好生照顾家里,有什么困难来找他。 “张……张大哥,我……谢谢!” 包大福两手攥着粮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鉴于包家屋子条件差,也是在张母的要求下,包家一家天明后就搬到张家那边暂住。 “官家分的房子我们一家住宽了些,还有一间大屋子没人住呢,你们就安心搬去,等新屋盖好了再说,我看你家儿媳身子很差,这生完孩子得好生调养!否则会落下病根!” 张母在门口与包家人说着,眼下这光景都不容易,让他们放心去。 其实她心里是舍不得刚刚生完孩子的包媳妇,她见过太多因为生了女孩而被婆家人嫌弃的妇人,现在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 天亮后,在诸多村民的围观下,大福一家搬到了有田家的院子,这也让张母昨夜救人的事儿传开了。 于是,不少村民主动来找有田商量事情,开始慢慢认可这个村长了。 半上午,天气凉爽,有田带着村民去昨天新分的荒地挖渠修埂。 忙了有一会,众人在一棵树下纳凉喝水。 闲聊间,有人说起现在节气已过,这地开出来也得明年才能种上。 “得想法子挣点钱,不能只靠衙门里的救济,李大人对大家这么好,咱们也要努把力,让他能轻省些!” “你这想的不错,但是我们都刚来,人生地不熟的,能靠啥挣钱呀” “哎!也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时而苦笑,时而眉头紧锁。 这时,一位老妇见气氛有些凝重,吩咐自个的孙儿孙女给大家唱唱戏。 “就唱你们俩最拿手的天官赐福!” 老妇一边说,一边帮两个孩子整整衣裳,让他们站在大家面前。 只见俩孩子也不怯场,润润嗓子就开始了。 二人一唱一和,眼神表情和身段工架都是有模有样的,虽说声音稚嫩了些,但听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韵味。 有田看着他们走着台步,心里赞许不已,忽然他有了一个想法: “何不搭台唱戏挣些钱呢” 待到两个孩子结束,大家正乐呵着呢,有田说了唱戏这个事儿。 “哎呀!这个法子好,咱们越州连小孩子都会唱上几句,大人就更不必说了,虽说不如正经戏班子,但是又不是给官家唱,唱与百姓听还是可以的嘛!” “可在哪唱呐,搭台子可是要花钱的嘞!” “在街上唱也行!” 村民们纷纷认可唱戏这个事儿,有田心里也在盘算着。 刚刚那位老妇慢慢凑了过来,与有田说道: “村长,我家小儿和儿媳都是戏班子出身,还有几位邻居都是,我想,你与李大人有些相熟,何不让他出面帮帮忙” 说完,她看向周围人: “你别听他们胡咧咧,咱们越戏是正儿八经的戏,哪能随便在街上就卖唱了,那让外人看了,不体面!” 有田点点头,让大家继续忙活,他去找大年问问。 回家简单收拾了一下,他就出发了。 顺着路走,到了集市已经是正午了,此时街上弥漫着各种吃食的香味。 有田抬头看了看日头,吸吸鼻子,不禁咽了咽口水,摸了摸肚子继续走。 在路过程记饭庄的时候,他听到里面传来了大年的声音,他凑到酒楼门口,疑惑地朝里面张望着。 “哎!说你呢,干啥吃饭还是住店” 店里伙计看到有田站在门口,瞅了他一身的素衣,打定他吃不起饭,便声音有些粗鲁道。 “这位小哥……我找……找李大人!” 有田看到大年和两位衣着华丽的男子坐在大桌旁,指着那边与伙计解释着。 “莫开玩笑了,李大人正与我家主人在吃饭呢,哪有空见你,再说……你和大人熟吗快走快走!” “哎哎大人,李大人!” 伙计作势就要推搡有田,有田赶忙朝着里面喊了几声,把大年给喊到了。 大年赶忙吸了吸筷子,放在碗边,走到门口把有田给接了进来。 “大人……这,您认识他呀,嗨嗨!” 伙计收起刚刚粗鲁模样,满脸笑意地赔着不是。 大年没好气地摇摇头,吩咐他再上两个菜来。 在饭桌旁坐下,有田朝着面前的程老板和李老板点头示意,程李二人看在大年的面子上,也是作揖回敬。 “李大人……这位是” “哦!这位就是我方才提到的望安村村长,张有田!” 大年一大早今儿受王大人嘱托,来见见县城里的富人家,让他们捐些银钱来,一来二去到了饭点,也就在这里吃上了。 程老板是桃山书院程小财的爹爹,这程记饭庄就是他家开的。 桌上又加了菜,大年招呼着有田一起吃,不用客气。 有田也是饿了,拾起筷子也是夹吃起来。 酒足饭饱后,有田擦了擦嘴,站起身向大年说了关于搭戏台唱戏的事儿: “我们从越州逃灾而来,幸蒙大人搭救,如今在武安已安家,乡亲们本想着好好耕种田地,报答官家,可眼下节气已过……” “我们商量了一下,咱们那边越戏比较出名,刚好村里有会的,所以想请大人出面,划个场地,我们搭个草台唱几出戏!” 大梁朝有三戏一曲,分青戏,扬戏,越戏和京曲。 这越戏以唱为主,声音优美,表演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平日里正规戏台子得花大价钱才能看呢。 大年自是不知道这些,不过戏台能丰富百姓生活,能带动周边生意他还是懂的。 可正当大年点点头准备应允的时候,一旁的程老板却是噌的一下站起来,表示自己愿意出钱相助! “大人,我程家出钱,衙门划场地,这样也算官民同乐嘛!嘿嘿!” 还坐着的李老板心里直呼好家伙,他知道武安这边有一个场地是专门用来唱戏的,地方大不说,还挨着交通要道,到时候人来人往,做些生意一定大卖! 而且官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谁资助唱戏,那场地就默认暂借给谁。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节南来北往的客商比较多,平日里百姓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正好有搭戏的机会,人流量肯定很大,能挣钱不说,帮越州来的人搭台唱戏,也是间接救灾了,往外说也是有名声的。 这样的好事哪能让姓程的一人占了! 李老板润润喉,站起身表示李家也要相助! 大年一看这势头,乐了,再看看有田,他正用他那高兴又激动的眼睛看着大年呢! “好嘛,都说商人无利不往,这一上午的时间让他们捐些钱来救灾,硬是一个子儿也没蹦出来,这下好了,见到有好处,便争着出钱!” 大年心里想着,可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敲他们一笔!